APP下载

盘点近两年国内学术论文遭大规模撤稿事件

2015-11-30

中国教育网络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评议出版社

盘点近两年国内学术论文遭大规模撤稿事件

1 2015年8月18日,德国著名出版社施普林格宣布,由于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将撤回64篇科研论文。经过相关媒体调查,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神经生物学、癌症研究、生物化学和其他学科的期刊上,作者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和哈尔滨等10多个中国城市。该出版社发表声明称,“在编辑检查发现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随后进行的内部调查发现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后,将从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10本订阅期刊上撤回64篇论文。”

2 2015年3月27 日,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简称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作者单位涉及38家国内知名医科院校及三甲医院。其中41篇中国作者的单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附属医院,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等多家部队所属机构。涉及其单位的文章第一作者都是导师级的通讯作者,属于业内“大腕”。该事件之后,包括BMC在内的多家期刊出版社已不再允许论文作者推荐参与同行评议的人选。

3 2014年12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指称某些造假论文已经渗入期刊《诊断病理学》中,文章分析100篇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一些论文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其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该期刊还点名一家位于上海的“论文工厂”——“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注册地址为复旦大学科技园。事件曝光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调查,涉假的24篇论文被移交给纪检监察审计局进行处理。

4 2014年初,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Cyril Labbé发现,在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和美国IEEE组织的一些会议论文集中,存在数量客观的计算机生成论文,出版社确认后撤回了这些论文。在120篇被撤稿的论文中,大多数虚拟论文会议都在中国举办,大部分论文作者标注来自中国的学术机构。在会议网站上,主办方声称所有论文都经过同行评审。虽然无法和会议组织者联系,但该论文上标记的部分作者确有其人。Labbé通过私人通讯方式告诉了两家出版社,出版社当即删除了这些论文。

学术论文造假背后的问题

学术丑闻发生之后,各种调查及原因分析见诸报端,其中典型的有同行评议说、第三方机构说、环境说、机器批量造假说。

同行评议说

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事件中,在撤回每篇文章时,附带了一小段解释:“我们很遗憾地撤回了这篇论文,因为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当影响和危害。因此,这篇论文的科学诚信无法保证。”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

第三方机构说

2014年,声学领域杂志《振动与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一次性撤回了60篇论文,因为这些论文的多数同行评审人来自中国台湾,而其中有不少人使用了假名。在该事件的调查中,第三方机构浮出水面。

2014年12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意识到当下“同行评审造假”已自成体系,这一不当行为似乎是由大量第三方机构主导而成。

这类机构本身合法,他们在作者、尤其是第一语言非英语的作者提交论文前,提供论文格式优化、语言润色等服务。但他们是否协助甚至主导了同行评议的造假行为则存在很大疑问。

环境说

环境决定论表明,只要制度和环境,包括奖赏、监管和惩处等得当,是可以大大减少学术行为不端的。即便在国外,也会因为环境的原因而出现许多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在2014年十大论文撤稿事件中,列于首位的是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的刺激触发获得的多能性(STAP)细胞研究结果造假。

在分析这些造假结果时,相关人员认为,促使研究人员造假的重要原因是经费和名誉。在知名杂志,尤其是世界一流学术刊物,如CNPS(《细胞》《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和《科学》)上刊登论文是研究人员能得到资金或者好工作的最好保证。

在中国,出于同样的原因,研究人员会造假,但是更具中国特色,即评职称。如果有了职称,则可以获得晋级、增加工资和奖金,并且能够获得巨额研究经费。当然,评职称需要条件,论文就是其中一个必备的硬件。这种更具中国特色的条件其实已经制约了不少行业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铤而走险。

机器批量造假说

2014年初德国Springer出版社及IEEE撤消120篇论文事件中,法国约瑟夫傅立叶大学计算机科学家Cyril Labbé披露了论文造假原因。即计算机软件SCIgen惹的祸。这是2005年MIT的研究人员发明的,主要是想证明一些会议会接受计算机编造的论文。这个软件可以免费下载,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制作这样的论文。

Labbé强调,目前他发现的伪造论文都出现在非开放出版物,没有发现开放获取杂志中存在这类问题。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评议出版社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两官”评议:人大司法监督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