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制造工技能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改革探索

2015-11-30

装备制造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钳工模具应用型

童 洲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510800)

我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是提升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引入开设了多门职业资格相关课程,其中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作为模具制造工的技能教学部分,主要由工程训练中心负责。

1 明确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目标

《模具制造工》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它是建立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上,即具有一般通用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具制造技能训练,经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国家模具制造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中心课程团队针对模具制造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所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确定了技能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并建立起注重学习效果检查和训练结果的质量评价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强调职业素质的形成。

2 根据课程内容框架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上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训练两个部分。其中基本技能训练包含模具制造所涉及的量具使用、钳工技术、普通铣床操作、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机床操作的学习和基础训练;而综合应用训练则需要根据前期模具制造理论的学习和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具体的一付模具制造工作项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方面),在老师指导下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模具制造,并通过项目进行的过程训练,学会并掌握如何使一付模具制造项目成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等等),突出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

由于理论教学任务依然较重,留给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安排只有三个星期。要使学生的操作水平达到能通过模具制造中级工技能考核的要求,教学计划安排必须周密制定,在三周的时间之内高效率地完成各部分的强化练习。因此,对于这15天的任务分配,课程组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调整,做了如表1安排:

表1 模具制造中级工技能培训安排

3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3.1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

要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动手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条主线,强调并突出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量具的正确使用是保障整个工件加工质量的前提,测量过程的熟练、准确与迅速对模具加工的精度以及效率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模具制造过程的工艺制定,直接决定了加工过程的质量与能效。另外,模具中级工技能考核中80%的加工要靠钳工来完成,因此钳工的训练要贯穿整个模板加工练习的整个过程。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切合实际的针对性教学。

3.2 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简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结构变得直观,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因此,基础训练前期的讲课内容,通过PPT大量采用直观的图片配以相关的文字说明、动态模拟和纪实录像,建立了较为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到模具加工的方法和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为讲课提供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PPT外,课程组还编写了一本较为实用的讲义。汇集了模具制造工技能训练项目的全部要点,给出综合训练参考题并且配备了评分标准,让学生在自由练习的时间针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训练方向。

3.3 细分教学计划安排,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为统一制定,具体到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教学及指导任务安排还需要下达到课程团队的每一位老师。由于钳工工位、普通铣床、数控线切割和电火花机床等设备有限,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将课程团队分为两个教学组,分别配备了相应工种的指导教师,并制定本工种教学日历和教案。在学生练习时间,没有讲课任务的老师将各自负责跟进一部分学生,主要承担巡回指导的任务。

模具中级工技能考核图纸的模板厚度为10mm,加工时间为5h,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不同厚度的模板加工练习阶段,出于对学生训练效率以及信心的考虑,首先根据训练图纸给他们练习加工厚度为3 mm的薄板,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加工工艺后,不断提高加工难度,依次是5 mm、8 mm到最终的10 mm厚板,训练过程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适应并掌握技能考核的工作量及时间要求。

3.4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是发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除了了解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纠正不合理的加工工艺、错误的操作姿势和测量方法外,还应注意教育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爱护工量具以及设备。另一方面,由于钳工操作的特殊性,正确的操作技能动作习惯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而且钳工实操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容易感到比较疲劳,学习的信心容易动摇。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教学阶段的作用,向学生讲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总结评价,还可以巩固巡回指导的效果,让学生对自身操作水平有清楚的认识。

4 效果与评价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模具制造工技能培训课程的教学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参加技能鉴定的考生通过率也维持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表2所示),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本科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改革,推动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实现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养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的选择。

表2 近几年我校模具制造中级工鉴定通过情况

[1]胡学梅.《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吴学松,孙培旺.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策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3,12.

[3]江晓辉.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53.

[4]宣志江.浅谈如何增强钳工实习效果[J].培训与就业-职教实务,广西教育2010年第5期.

[5]陈联.《模具制造工》的教学探讨[J].才智,2011,27.

猜你喜欢

钳工模具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钳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及培养对策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