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协作 重视科研 为小儿骨科发展献力
——记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吉士俊教授

2015-11-30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股骨头脊髓骨科

. 名家风采 Famous style .

团结协作 重视科研 为小儿骨科发展献力
——记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吉士俊教授

DOⅠ: 10.3969/j.issn.2095-252X.2015.10.001

儿科学 Pediatrics;髋脱位 Hip dislocation;下肢畸形,先天性 Lower extremity deformities, congenital;足畸形,先天性 Foot deformities, congenital;股骨头坏死 Femur head necrosis;骨髓炎 Osteomyelitis

吉士俊,《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小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 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后留校附属二院即现在盛京医院外科工作至今。曾任小儿外科主任,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连续三届担任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特约编委,辽宁省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委。

吉士俊教授 50 余年的从医生涯中,重视三基三严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了一名外科医生胆大心细、勇于创新的基本素质。1969 年,吉士俊教授下乡到建昌县玲珑塔医疗队,当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医少药,溃疡病并发症很多,胃切除术中将胃管下到空肠,术后注入小米米汤,这样 50 元就治好了 1 例患者,先后作了 400 多例。有位老乡没鼻子,吉教授就看书为他做了皮管鼻再造术;一位上唇缺如患者,吉教授利用颊部皮瓣做了唇成形术,都取得了成功;有位脊柱侧凸并发截瘫的患者脊髓移位术后 1 年截瘫复发,脊髓探查发现脊髓变扁,大胆行硬膜切开,脊髓立即膨出,第 2 天腿就会动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吉士俊教授随医院回沈阳,从事小儿骨科。当时髋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率高达37%,严重影响了患儿髋关节的形态、发育和功能。在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吉教授开展了系列研究:经复位前后骨髓内压测定,骨闪烁摄影定量分析以及骨髓静脉造影前血液动力学观察,发现股骨头坏死系机械性压迫和动脉缺血所致。继之将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分型,对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患儿的长期随访,发现 Ⅰ、ⅠⅠ 型分别 89% 和 70% 可恢复正常,而 ⅠⅠⅠ、ⅠV 型则有 83% 演变成短髋畸形之可能。经系统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率从 37% 下降至 3.3%。1988 年通过对 196 例不同胎龄的死胎髋关节形态发育变化观察,发现随胎龄增加,臼深相应变浅,是髋关节不稳定惟一先天因素,而其余病理改变均为继发的,故本病病因与后天因素密切相关。提出了髋臼发育不良早期诊断指标和病理演变特点等。20 世纪 80 年代,在骨骺、骺板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骨骺内软骨管分布和血运屏障的理论,将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婴儿骨骺型和儿童骨干型,并总结出婴儿骨骺骨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婴儿病理性髋脱位股骨头缺如的最佳治疗时机为 1 岁。此时经正确治疗患儿可获得功能性髋关节且减少肢体短缩的机会。

吉士俊教授通过神经运动终板和肌肉分型探索了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学说。应用维甲酸成功制了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临床学科项目、九七三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荣获辽宁省卫生部,教育部一、二等奖多项。1996 年创立了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引领全科成为国内先进单位奠定了基础。主编《小儿骨科学》、《小儿髋关节外科》等专著8 部,发表论著 200 余篇。培养硕士 7 名,博士 17 名,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林宗扬医学教育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 本文编辑:李贵存 )

2015-09-29 )

猜你喜欢

股骨头脊髓骨科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