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研究
2015-11-29崔荣荣
卢 杰,崔荣荣
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研究
卢 杰,崔荣荣*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内涵。
童帽;形制;造物思想;民俗民艺
汉族民间传统童装的形制基本是成人服装的缩影,童帽中也有多数在形式上与成人的衣帽相仿,但童帽的造型更加夸张,色彩更加丰富,凸显出童帽的特点,展现出丰富的民间风俗习俗,是民俗服饰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儿童在十二岁时举行通关礼,表示危险的童年已经过去,长大成人。在此之前家长们就会依照岁时节日、孩子性别、家庭贫富以及生辰八字制作各式的花帽,例如虎头帽、狗头帽、麒麟帽、荷花帽等等。
童帽传世的实物数量较大,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收藏了自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汉族民间服饰3000余件(套),其中馆藏的近代汉族儿童童帽百余顶,且种类丰富,包含中原地区27顶、西北地区56顶、齐鲁地区9顶,以及皖南、江南、闽南等南方地区20顶。从地域上涵盖汉族聚集生活的大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种类上涵盖虎头帽、金瓜蝴蝶帽、狗头帽、狮子帽、兔耳帽、鹧鸪帽、石榴帽、罗汉帽、银象帽、莲生贵子帽、儒帽、等等,为童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这些装饰形态,挖掘童帽的基础形态的规律,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童帽的造型各有特色,但是在不同中却存在着联系。近代传世童帽的实用功能已经不存在了,却发挥了社会文化功能,是帽子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对童帽的研究,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汉民族的风俗习惯、精神追求、礼仪禁忌、以及审美心理等。
一、近代汉族民间童帽的形制分析
人的生活的基本要求确定了造物的基本形,童帽从基本的保暖和保护头部的功能出发,决定了其外形要符合人体头部的结构。通过对童帽形制的统计及分析,将童帽结构分为帽顶、帽身和披肩三部分[1]。依据这三个结构的不同组合可将童帽分类为三种,这三种童帽由于组合形式的改变导致帽子长短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季节和不同穿着环境的需要:一种为既没有帽顶也没有披肩的帽圈,这种帽子结构简单,装饰效果很强,通常在帽子的前面装饰丰富的立体图案或者刺绣。第二种为帽顶和帽身相连,没有披肩的齐耳帽,其长度不超过脖子。第三类为风帽,风帽中有的兼具帽顶、帽身和披肩;有的只是帽身与披肩连体。风帽较其他两类帽子长度较长,可以盖过肩部。童帽的造型基本形态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其基本结构遵循以上三种形态。如表1中三位一体风帽中棉风帽的数量占83%,而短帽圈中棉的只占其总数的7%,说明童帽的在适应季节变化时,长短和厚度是正比,帽子的面积越大,厚度相对越厚,适应的温度越冷,反之帽子面积越小,厚度相对越薄,适应的温度也偏高。
表1 传习馆童帽按形制统计数据表
(一)帽圈
帽圈造型是童帽中较为简洁的一种造型,一般为单帽,在春季和夏季应用较多。帽圈的造型与女子用的眉勒也有相同的用处,古代儿童要把头发扎成发髻,帽圈可以防止鬓发的松散和发髻的垂落,保持头发的整洁美观,而且帽圈与眉勒都具有礼仪性。帽圈的基本结构简单(如图1),帽圈有装饰和基础结构两个部分组成。基础结构一般为左右两片,前中缝合,后中两片叠加固定,并且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头围的加大,进行适当的松紧调节。帽圈的装饰手法多样,基本上是在做好帽子的基本结构后,将想要装饰的纹样裁剪出雏形,并加刺绣润色,然后组合固定在帽身的正前方,如石榴帽圈、荷花帽圈,还有的是直接在帽身刺绣出装饰纹样,如图2的以三多为主题的儿童帽圈。
图1 儿童帽圈的基本结构分析
图2 儿童帽圈的基本结构分析
(二)齐耳帽
齐耳帽造型较为典型的为“碗帽”,是明代百姓常带的一种帽子,也称小帽、圆帽。清代沿袭并继承为瓜皮帽。齐耳帽包涵帽顶和帽身,上面裁剪为一片式的圆形的顶,下面为左右两片相接的帽身(如图3)。上下组合形成儿童齐耳帽的基本结构。也有的直接将帽顶和帽身的结构连接,前后中线成为分割线,将裁剪后的左右两片延前后中线进行拼合(如图4)。齐耳帽的装饰形态丰富,并且大量使用立体的装饰,如图5的虎头帽眼睛鼻子都用棉絮或香料填充,并且在眼睛的底部用弹簧连接固定在帽顶,佩戴时可以随着走路左右晃动,生动活泼。还有的帽顶直接做镂空刺绣,做出想要模仿的形态,然后再与帽身连接。齐耳帽一般春秋佩戴,针对气候的原因,这种镂空的帽顶不仅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而且实用功能更强,增加了帽子的透气性。中式服装一直都是平面式裁剪,而在进行帽子制作时,为了满足实用性,制作者采用拼贴的方法,塑造出了立体的帽子造型,符合人体头部基本结构,增强了帽子佩戴的可行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图3 儿童碗帽基本结构分析
图4 左右分裁的碗帽
图5 立体装饰的虎头碗帽
(三)风帽
风帽是冬季棉帽中最为普遍和代表性的。不分老少,男女都会佩戴风帽。在宋就有范成大的《正月十四日雨中与正夫朋元小集夜归》诗中写:灯市凄清灯火稀,雨巾风帽笑归迟。一定程度上说明风帽受喜爱的程度和风帽的保暖性。儿童的风帽和成人的造型类似,但装饰内容孑然不同。风帽最基本造型有帽顶、帽身、帽耳朵、披风三部分组成。如图6的风帽裁剪为左右对称的两片式,这类风帽在裁剪是不会将帽顶,帽身,披肩分裁再进行缝合,而是将这三个结构弱化为一体,将整个风帽的造型分为左右两部分,沿着中线缝合。但是也有裁剪工艺较复杂的,保留着帽顶、帽身、和披肩的分裁结构(如图7)。当代的儿童童帽仍有以风帽为原型的帽子,但是在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装饰手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风帽基本有夹帽和棉帽两种形式,夹帽较薄,适合深秋初冬佩戴。较厚的棉风帽适合深冬穿着。风帽有又长又宽的帽尾披附在后背,护住了脖子,帽子的耳朵部分放下来,连同耳朵和脸蛋一起遮住,上面的帽脸又覆住了上半个额头,密实暖和,所以在寒冷的北方深受喜爱,并且一直被广泛使用。风帽的帽耳下缀有布条,一是为了起到保暖的效果,将布条交叉系在下巴,可使帽和脸之间的间隙变小,冷风不易进入身体,保暖效果大大加强,二是一般风帽比较宽大,在布条的牵动下,可以使帽子在活动时不易脱落,提高穿戴效果。风帽在结构上除了有明显的披肩结构外,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很多风帽在头顶上留鸡蛋大的一个窟窿,可以保证在儿童戴上后可以将梳理好的发髻漏出来,在脱帽时也不会头发散乱,而且又可以通风透气,让身体里的气流可以得到循环,不会产生闷热感。
图6 儿童风帽基本结构分析
二、近代汉族民间童帽的形制特点
(一)范式与随机的结合
历史传统范式与个人即兴创作相结合。[2]童帽的范式一方面体现在各式造型的童帽所对应佩戴的岁时节日相同,其代表的基本精神文化内涵相同,例如五月端午给孩子穿虎头帽,男孩带公子帽,女孩带石榴帽。另一方从整体来看,每一类童帽的造型无论从历史和地理都有相似性,表明各式造型的童帽是有其范式的。童帽艺术经过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邻里亲友相授,既传承又创造,童帽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在每一个制作人手中加入了自己的审美和即兴的发挥。如图7同为山东地区虎头帽,在外观造型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却各有各有的特点,无一处相同。
图7 山东地区虎头帽
(二)童帽结构为对称式
《中庸》中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它后来演绎为不偏不倚、恰当适度之意[3]。受此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器物都为对称式结构。而童帽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无论从内在结构还是外在装饰,童帽都非常讲究对称。从结构来看,童帽又是采用左右分裁式,以前后中线为中心线,进行拼合。从装饰形态来看童帽也遵循对称均衡的美,保持在外观造型上对称的同时,装饰纹样也会保持视觉上的均衡。在对应位置上纹样大小和疏密也会保持视觉上的一致,而且纹样的寓意也会有一定的呼应,例如“凤戏牡丹”和“蝶恋花”就常常作为一组纹样对应出现(如图8)。
图8 “凤戏牡丹”和“蝶恋花”纹样装的童帽
(三)立体与平面的结合
童帽的形态可爱富有童趣,首先要归功于童帽造型手法的多样。生动有趣的写实手法,简练概括的抽象描摹。写实手法中以模仿花卉最具特色,例如图10的莲花送子帽,堆布手法的立体花朵与刺绣的平面蝴蝶,意趣相生。与其整体平面式裁剪的结构对比,更是凸显重点。大量的平面刺绣与立体装饰,虚实相生,丰富多彩。而很多动物造型的童帽则采用非写实手法,大胆想象、肆意夸张使形象改变常念,充满趣味感[4]。如图9的虎头帽,突起的眼睛,流苏装饰的耳朵,叶子形态的眉毛,生动有趣,天真可爱。
图9 虎头帽
图10 莲花送子帽
三、近代汉族民间童帽中的造物思想研究
(一)“源于自然,源于生活”造物思想
古人造物多以自然界为启发,《周易》中所提的“制器尚象”说隐含器物的发明创造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俯仰观察,依据形象思维,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原型或事物的发展规律,借助联系和想象加以创造。童帽中大量模仿动植物的造型,例如虎头帽,狗头帽,金瓜蝴蝶帽等。这些自然物,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影响人类,从一些图腾中就可以看出来。造物者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人们将其艺术化,并赋予精神文化内涵。例如狗的生命力顽强,而且民间认为贱生的好养活,所以狗头帽的造型体现出人们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对健康的祈祷。造型生动活泼,在表现美好寓意的同时,又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却高于自然高于生活。
(二)“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造物思想
从童帽的三种基本造型来看,夏季带无顶的凉帽,春秋带齐耳帽,冬季戴与披风连为一体的风帽。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制作童帽的薄厚程度不同,遮盖头部皮肤的面积也不同,表现出人的适用思想。由此可知童帽的造型体现了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先决条件的造物原则。童帽的造型不仅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且与地域也有密切的联系,地域的不同所见的物也会有所差异,受这种差异的影响,制作者在进行模仿时的对象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江南地区流行的“荷花公子帽”,帽子的前面装饰荷花的纹样,后面装饰五片荷叶。[5]南方多水,种植水生植物多于北方,人们对自然生物的崇拜就展现在荷花上。由此可以看出童帽造型方面遵循“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造物思想。
(三)“实用护生”造物思想
童帽的造物思想与人以生存为目的的造物思想分不开。从童帽的造型中无不体现出“实用护生”的思想。“实用护生”中的实用是从物的基础功用来讲,童帽作为服饰品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礼仪和装饰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对儿童脆弱身体的保护,儿童戴帽子可以使其身体温度保持平衡,而且可以防止儿童脆弱的头部受到伤害。但“护生”除此之外还包含精神方面的功用,童帽的造型中大多以展现希望儿童健康长命以及祈祷多子多福为主,例如在童帽上装饰长命锁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图案上也多“求子”的题材如“莲生贵子”、“石榴多子”、“莲蓬送子”等,这就是精神上护生的表现。宗教文化在民间根深蒂固,而童帽常常为长辈为晚辈制作,所以总会夹杂父辈的希望,当这种希望在人力不能左右的时候,往往借助神灵以求心安,所以童帽有着祈祷保佑的思想也成了童帽造物中的一个特色。
(四)“器以载道”造物思想
古人造物,讲究其寓意。童帽也受到这个思想的影响,最为常见的是虎头帽。虎文化在中国汉族民间文化中,由来已久。虎象征智慧、威武、勇猛、正义,并且虎被视为百兽之王,以神兽的形象保佑着百姓。而各式各样的虎头帽,正是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无线期望。童帽上装饰双钱纹样,寓意钱在眼前,希望晚辈富贵。又如童帽上绣猫的图案,猫可以抓老鼠,希望孩子可以安静的睡觉(如图11),而很多童帽上绣蝴蝶图案,“帽”与“蝶”连读又与“耄耋”谐音,所以又寓意长寿(如图12)。
图11 用猫的图案装饰的童帽
图12 用蝴蝶图案装饰的童帽
四、结语
张道一先生在《美在民间中》讲到:从孩提时候起所受到的乡土艺术的熏陶,将终生难忘,并成为融化在心灵中的文化素质[6]。民间童帽正是这样一个载体,如果以恰当的形式融入现代时尚之中,让穿着者从服饰中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另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童帽已经很少有人会去佩戴,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工业商品,然而中国传统童帽中包含了太多的中国特色,如何对其继承发展,并以正确方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对于中国的设计也会是一个资源宝库。
参考文献:
[1] 张海华,肖承光.客家童帽文化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78-81.
[2] 张竞琼,张吉升,孙宁宁.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工艺[J].纺织学报,2009,(1):97-101.
[3] 闫芳.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的文化内涵[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6):3-6.
[4] 曹勇.浅谈虎头帽的艺术与审美[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286-288.
[5] 许晓慧.中国民间儿童服饰民俗的形式与功能[J].大家,2010,(6):24-26.
[6] 张道一.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6.
Study of the Shape and Creational Ideas of Folk Bonnet in the Modern Han Nationality
LU Jie, CUI Rong-ro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China)
The bonnet is unique in the Han nationality folk costume culture, representing it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value, it’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lements of cultu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in “Studio”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e will classify the basic shapes and structures of modern bonnet into three categories as "hat band" "ear cap" and "hood" according to their length, and make a summary of it. As a result, we can study the creational ideas of bonnet, seek for the modern bonnet folk culture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aboos and culture in modern parenting.
Bonnet; Shape; Creational Ideas; Folk Art and Culture
J523.5
A
2095-414X(2015)01-0040-04
崔荣荣(1974-),男,教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