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教育的慕课学习模式可行性研究①

2015-11-29巫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7期
关键词:运动员课程教育

巫兰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8)

运动员教育的慕课学习模式可行性研究①

巫兰

(南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8)

优秀运动员已不满足于运动成绩及金牌的追求,推动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标志着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网络学习或是他们知识建构,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新途径。当下风靡的慕课有别于过去流行的网络精品公开课,慕课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将教学任务碎片化再重新组合的一种方式,张弛有度,效率较传统课堂要高。运动员可不受地域与时间的局限,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借助慕课学习平台聚集在一起,通过交流、合作、沟通等方式去解决学习的难题,同时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形成推动着整体向前发展的动态学习群体。该文通过对慕课平台和运动员这一特殊学习群体进行综述分析,研究该平台的利与弊,希望为慕课资源与运动员训练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运动员 慕课 现状 体教结合 局限

培养优秀运动员除了以拿金牌为目的,更是应将他们当作人才培养,帮助他们拥有健全人格、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但目前运动员的传统教育方式遭遇瓶颈,训练比赛为主,文化学习为次,教学质量遭质疑,这就是中国运动员如今都不得不直面的体教结合难题。2015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强“慕课”的建设、应用和管理,肯定了它的先进性,支持“慕课”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现今慕课在教学中方兴未艾,这类非传统的反转课堂的教育方式也许正是解决体教结合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1 慕课在国内外发展情况

慕课(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直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把课堂中的知识碎片化,转变为更适于在线学习的形式,免费供人们学习。有人把慕课喻作教育史上的“数字海啸”,自2012——“慕课元年”以来,涌现了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创立的Coursera和Udacity、由MIT和哈佛大学联合推出的edX为代表的“三驾马车”,备受众多求知者的青睐,包括中国一流大学在内的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已经申请加入。

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已有多达320门慕课,edX平台上清华、北大课程总计33门,Coursera平台上北大、西安交大、复旦、上海交大课程合计47门,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线了国内10所大学的102门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好大学在线”(CNMOOC)预告67门,累计课程数量大约在450门左右,慕课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如安庆师范学院的詹文法教授开设的一门《Flash动画制作》慕课试点课,开放选课不到两天的时间内,120个学习名额就被抢一空。

2 国内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仍延用20世纪中期从前苏联引入的三级训练网体系——县市体校、省体工队和国家队。体育运动学校目标是培养优秀运动员,部分有拿金牌的任务,部分向上级体校、机构输送运动人才。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取消分配工作后,没有知识和技能,退役就出现了生存危机,出现了举重冠军邹春兰搓澡、体操冠军张尚武卖艺等现象。

以前那种只注重体育成绩忽视文化教育的方式已经过时了,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为他们今后就学、就业创造有利条件,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自2011年起,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运动员文化测试成绩与参赛资格挂钩,显示了国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的重视。但现状仍让人忧虑,有的体校初高中班上20多个人,除了语文,其他科目的考试往往都是极少数人能及格。

运动员文化学习滞后,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竞技体育苗子基本必须从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始培养,有启蒙年龄小、早期化的特点。故运动员多存在专注训练,文化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

(2)学习与训练时间冲突问题。练多了没精力读书,认真读书没时间训练。在频繁的外出参与赛事活动与赛前训练,造成学习时间少,且特别不连贯,效果差。运动员普遍运动成绩突出,而文化水平明显偏低。

(3)大部分运动员都存在伤疼、不同程度的疲劳与精神紧张,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必定会影响学习文化的兴趣、精力和积极性。

3 体教结合与慕课模式结合的新思路

(1)慕课的基本特点有大规模、在线和开放性,即由参与者发布的大型课程,通过在线方式使身处世界各地,渴望知识的人们共享的开放的学习资源。这些主要特点也决定了学习慕课的操作简易性。

只需要一个邮箱进行注册,所有想学的都可以参与进来,一门慕课可供多达十几万人参与学习,完全可以满足我国众多运动员学习的需求。

智能手机、PAD等掌上设备已是普及趋势,教师将各年级各学科的文化课程制作成短片,将相关学习资料线上共享,运动员只需在慕课平台上完成注册,完全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选择个性化的适合学习资源,突破了所谓教室学习的界限,方便运动员在全国各地的比赛、训练间隙进行不间断进行文化学习。

遇到疑问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控。在传统教师讲授中,学生没听到或没听懂,基本无法让老师停下来或再讲一遍。成绩的不理想,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中的“不理解”不断累积的结果。观看“慕课”视频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在任一个地方让“老师”暂停,也可以拖动进度条让“老师”重复一遍或多遍,直到他理解后再继续。而且即便因为比赛错过一次课程学习周期,运动员依然可以找到此学习资源,这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一直跟随教学步骤。

(2)另一方面慕课的特点表现在碎片化的结构学习中。虽然是碎片化,但课程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讨论时间、疑问解答、作业与在线考核后会颁发相应学分证明——依然完整。中国早前也热衷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同样也有免费、公开的各课程资源但总是人气不足。比较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主要在视频课程的时间长度上,网络精品课的时长大多为一节课45 min左右,相当于系统地直接地将教室授课录入视频,故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慕课要求教师将知识化整为零,以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讲解,最后重新组合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碎片化的慕课视频一般控制在10 min以内,这特别适用于集中注意力学习时间比较短暂的大部分运动员,也使得慕课的学习更易融入到训练生活的空隙中去。

(3)通过大数据,慕课可以设定个性化教学目标,比如该运动员需要多少时间看教材,学习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最佳注意力时间多长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得出的大数据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于多类型运动员群体。

4 可能遇到的挑战

慕课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也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碎片化的,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展示模式,课堂中热烈的讨论气氛也是互联网上慕课平台难以模拟的。

课堂上,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立即向老师提问,直接互动交流,若得老师当面点拨,一“点”就通,而慕课形式中也可能遇到学生反复观看多次视频仍不明白的情况。

慕课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也较高,用之不当反助长了学生的惰性。运动员中尤其是小年龄者,学习的自觉性本来就不强,组织他们在教室里上课,有些还爱开小差,需要教师反复提醒,那么如果学习不处在老师的监管之下,要他们自己在网络上学习,可能就是要么完全放弃,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据统计,虽然一门慕课的学习者上万或十数万,但平均学习完成率只有2%左右。

此外现实学习中老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可能被慕课复制,有言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品行提高既靠耳濡目染也靠言传身教。

因此,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但它能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教育理论模式和教育手段,如何突破慕课局限,正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探索方向。

从日常的教室转为网络,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翔实的在线教材和资料库全天24 h免费向所有注册者开放,学习者可领略到不同学校的名师风采,在平台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所思所想,拓宽了思维广度。这对任何学习者特别是学习时间宝贵的运动员极具吸引力。当然慕课可能也存在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及时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等问题,这些尚须深入探索与解决,我们应乘着这股慕课浪潮,创新改革,建设出一批适合国内运动员特色的文化教学课程。使其教学理念融入体教结合中,结合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希望。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6-121.

[2]张晓莉,任瑞仙.远程学习环境中促进情感交流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4(9):31-34.

[3]马维启,王瑞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新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69.

[4]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G521

A

2095-2813(2015)09(c)-02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224

巫兰(1978,8—),女,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应用。

猜你喜欢

运动员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