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性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比较分析
——基于“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的新闻伦理考察

2015-11-29浦玲丽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4期
关键词:灾难性沉船遇难者

浦玲丽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灾难性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比较分析
——基于“东方之星”沉船事件报道的新闻伦理考察

浦玲丽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均以不同的特点有效传播事件的最新进展,同时注意规避血腥场面的照片而造成的二次伤害。但是部分新兴媒体依旧存在过于煽情性、歌功颂德性等问题,传统媒体也存在用词不当误导受众的现象。

灾难性报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新闻伦理

2015年6月1日21时28分,一艘从南京驶往重庆的客船“东方之星”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此次灾难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对新闻伦理的大考量。

一、引言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一直是个灾难多发的国家,做好灾难性报道是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反观我国媒体的灾难性报道的历程,整体已渐趋成熟,但依旧存在伦理问题。我国没有单独新闻法,建构完整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伦理规范尤其重要。

2、论题关键词内涵分析

灾难性报道: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新闻伦理:在新闻传播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他们之间及其与社会组织、公众之间互相关系的行为规范①。新兴媒体: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②。

3、本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个案研究对象,归纳沉船事件报道在新闻实践中伦理的规范和缺失,以促进以后灾难性报道的规范性。研究方法:收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媒体报道(6月2日到6月11日10天的报道内容),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对突发灾难性新闻中存在的伦理的规范与失范之处进行梳理及分析总结,架构整篇论文。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对沉船事件报道发扬的伦理规范

1、真实记录,及时传递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承担媒体责任

(1)新闻报道紧密追踪事实。各大传统媒体于3日头版集体报道趋同新闻,形成强大的舆论造势,内容上突出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救援,为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维护和谐稳定。新兴媒体主要集中于报道救援的进展细节,同步直播,突出及时性。微博、微信公号、新闻客户端和网站成为了多家媒体第一落点新闻的出口。随着救援的进展,财新网、澎湃新闻、凤凰网更是紧跟事态发展,开启了时间轴形式的长线直播。此外,新兴媒体注重网友互动,及时解惑答疑,消除谣言。澎湃新闻开设澎湃问吧,设答澎友的环节,提供专业知识进行解答。由于报纸版面有限,对于新闻的持续性关注程度上新兴媒体也更胜一筹。澎湃新闻直播时间线从6月2日06:53至6月10日15:38分,持续发出371条消息。《人民日报》相关消息的持续报道则终止于6月9号,报道数量和强度上远不及澎湃新闻。

(2)创新报道形式,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均发挥各自媒介优势,打破时空阻隔。传统媒体报道形式上图文结合,生动形象。除拍摄照片外,部分报纸更是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如《人民日报》6月3日也绘制时间轴辅以说明,回顾5月28日—6月2日的事情进展,可读性强。新兴媒体集“文图视声”优势于一体,全方位视听呈现。传统纸媒上的静态地图变成了PC端和手机端动图,准确表明事故地,还原事故发生情景,如网易新媒体实验室在事发翌日便推出“全景还原长江客轮翻沉事故”的可视化视图,简洁清晰。

2、严守道德伦理红线,凸显人文关怀

在此次报道中,图片以救援人员和救援现场为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均没有曝出过于血腥暴露的画面,体现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同时也避免造成对受众尤其是遇难者家属受到二次伤害。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对沉船事件报道存在的伦理失范

1、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上存在欠缺

(1)用词偏颇,不够严谨,导致错误舆论引导。《京华时报》的《遇难者387具遗体DNA取样家属获准赴江边吊唁》为标题的新闻发出后,令读者相当愤怒,纷纷追问“家属江边吊唁还需要获准?”,造成错误舆论引导。此外,部分新兴媒体语言轻佻,《湖北日报》官方微博针对事故原因进行匆忙定性致歉,最后道“小编错了,还请大家谅解,继续支持我们的微博,好吗?”这样卖萌的话语,是缺乏媒介素养的一种表现,过于随意。(2)缺少对事件真相的揭示,媒体集体失语。曾任南风窗总编辑的朱学东在《遇难者报道已成为抵达灾难真相的一种努力》中提到:在中国,媒体灾难报道正面临一个令人痛心却无奈的现实。真相无法追寻,几乎都是给媒体竖起了一块墓碑 。此次沉船事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依旧未知。

2、部分报道不合时宜,缺乏人文关怀

(1)部分报道过于煽情化,引发受众愤怒。《人民日报》客户端6月5日发布文章《4天3夜,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在面对遇难者亲属悲痛欲绝的时候,罗列出八个感动瞬间,就不可避免地引来批评如潮。(2)报道过于歌功颂德,铭记历史。“中国之声”微信公共平台发出《沉船救援,十个注定要载入历史的镜头》的文章,立题过分夸大历史意义及个人形象,惹非议。(3)对遇难者及家属的报道的缺失。对于逝者和家属的报道与新闻伦理紧密相关,稍有不慎就违背新闻伦理,但不能因此减少甚至屏蔽对逝者及家属的报道。关注灾难中的人,对逝者及家属进行选择性的合理报道,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者的关怀。

四、结语

在“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传统媒体秉承严肃风格,有效传递信息,积极做好舆论引导,但也存在不严谨之处。新兴媒体由于平台的相对自由,缺乏严格把关,失范的地方较多,尤其是网络用语的随意性使用,不合时宜。由传统媒体衍生出的新兴媒体,网络表现与严肃风格大相径庭,存在很多疏漏。因此需要提高新兴媒介的专业化素养,同时加强网络把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呈现不同特点的同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均需严守新闻伦理,传达人文关怀。

[1]陈绚.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2.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四版)[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11.

[3]朱学东.遇难者报道已成为抵达灾难真相的一种努力[N].新京报传媒研究,2015.05.

浦玲丽(1994年),女,江苏南通人,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

猜你喜欢

灾难性沉船遇难者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沉船的启示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海底沉船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
遇难者
Voice
法航29具遇难者遗体被打捞
沉船事件仍然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