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质地掷球运动员滚靠球手感训练

2015-11-29郑胜燕施群英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12期
关键词:手感教练员运动员

郑胜燕,施群英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科体军艺部,浙江 嘉兴 314036)

塑质地掷球运动员滚靠球手感训练

郑胜燕,施群英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科体军艺部,浙江 嘉兴 314036)

地掷球是一个智力型、技巧性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群项目。战术是灵魂,技术是基础,同时兼顾良好的技、战术能力是获得胜利的关键。目前我国地掷球运动水平与国外强队相比,主要差距在滚靠球技术上。因此,在今后的地掷球运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加强滚靠技术的训练上,为促进我国地掷球运动的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在训练滚靠球技术中,除了要训练和规范运动员正确的技术动作外,对于培养运动员的“手感”更是重中之重。“手感”是运动员对掷球力量和方向的感知能力。“手感”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用言语进行传授,只有通过合理的训练和反复长久的练习,才能让运动掌握和领会其真正含义。

1 手感的概念及手感训练的作用

1.1 手感的概念

1.1.1 外在的客观反映 当一个地掷球运动员掌握了靠球动作和调节方法后,在处理不同场上不同距离的球时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球停到自己想要到达的位置上去,这种处理球的能力就是手感。

1.1.2 内在的主观感受 指运动员在滚靠球时对各种不同距离球的感悟程度和对自己滚靠球过程中力量和角度的控制程度,这种主观的感悟和控制,如果与客观要求相近或相符,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这就是所谓的手感强。

1.2 手感训练及作用

训练手感就是要提高运动员在实践中调节、感知和处理球的能力。虽然手感在滚靠球方面的作用体现得较为明显和突出,但不能将其训练仅仅局限在滚靠球。地掷球运动员在抛击球和滚击球时都离不开手感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基本的滚靠球技术训练与手感训练分开。良好的手感是又快又好掌握基本技术的先决条件,而扎实的基本功反过来又能促进手感的形成和巩固。

2 塑质地掷球运动员滚靠球手感训练原则

2.1 循序渐进

无论是哪项运动训练“循序渐进原则”都是一条基本原则,在运动员培养掷球手感训练中也要遵守这一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切不可“急功近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一开始训练要求过高,灌输理念太多,运动员可能不易接受,产生排斥心理。

2.2 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

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清晰明确的步骤,全面系统的进行训练。每个阶段都要明确想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运动员的反馈信息,可适当结合实际调整。同时,还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运动员明白每个练习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运动员主动思考能力,真正体会到“手感”。

2.3 与其他动作相结合

当运动员有一定“手感”的基础后,在练习过程中老师或教练员就应该将“手感”练习与其他运动技术动作相结合。通过不同的技术动作练习,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进行练习,可激发运动员练习兴趣,达到同一训练目的。各种不同的练习方式,也可以检验一下运动员练习效果,确认运动员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根据运动员反映出的实际情况,为制订下一个计划奠定基础。

2.4 激发训练兴趣

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利用竞赛法和游戏法进行训练。竞赛与参与者追求优异成绩的积极意向紧密相关,竞赛本身就是激励人们积极争取前进的一种动因。竞赛对获胜的人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失败的人一种激励,鼓励优胜者保持荣誉,继续巩固和提高成绩,激励失败者刻苦训练。同时也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现有水平合理分组,切不可实力悬殊过大,以免打击训练效果还不显著的运动员的积极性。

2.5 合理、系统的训练安排

“手感”是一种综合知觉,它是通过知觉器官去感知事物,因此,必须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应该将“手感”的训练安排在运动员系统训练之前进行,因为运动员在疲劳的状态下各器官的灵敏性有明显的下降,这时很难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手感”不是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它只有通过运动员长期的、科学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训练期间,还要避免在滚靠球手感训练前提拿重物或双手做大强度支撑运动,以免运动员在滚靠球过程中对力量的感受产生偏差。

2.6 肢体动作的科学合理

在“手感”训练前期,必须保证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只有科学合理的肢体动作才能保证今后“手感”训练的有效开展。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肢体协调性,通过一些协调性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肢体协调能力,为“手感”训练奠定基础。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不同,科学合理地为运动员选择适合的技术动作。

3 手感的训练方法

3.1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手感”训练的先决条件,因为运动员在掷球瞬间,缠绕在肌纤维外和肌腱内感觉神经末梢会随着肌肉的运动产生压力而兴奋,这个信号神经传导系统到大脑的动觉细胞,经过分析综合,来感知掷球时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例如,当运动员运用占位球技术时,想要球到达指定区域时,需要手腕、手臂放松,如果手腕、手臂过分紧张,球可能出现力量足或力量过大。上述情况的产生在于运动员过分紧张,引起大脑皮质在分析综合时会模糊不清、敏感度降低,导致掷球动作僵硬,掷球质量降低。

3.1.1 掷球前的放松训练方法 表象训练是练习者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配合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支配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运用表象训练法在心理完整的掷球动作的各个细节,可以放松心理,在正式掷球前肢体能有一个良好的放松状态,形成自动化稳定的技术。

3.1.2 掷球后的放松训练(手臂随前动作,即伴球动作) 滚靠球技术动作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球出手后的放松对于掷球时的手感同等重要。掷球时,应柔和、匀力地将球掷出。掷球后,仍要保持掷球动作的连续性,身体重心与出球手法随势前移和伴送。切记动作幅度过大,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掷球的手感。

3.2 克服影响培养运动员手感因素的训练

3.2.1 塑质球专项柔韧素质训练 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技术动作舒展、优美和协调的保障,直接影响到滚靠球技术动作的优劣,进而影响到靠球的手感。地掷球运动中除了滚靠球技术动作外还有抛击和滚击两项技术动作。所以,在赛前的柔韧性热身中不可一味地进行过长时间的静力拉伸运动。主靠球手可以进行不要进行超过30s的静力性拉伸,抛击手可在30s动力性拉伸后即刻至拉伸后休息5min。此方法可显著提高下肢爆发力。

3.2.2 身体重心转换训练 运动员能否完成正确的掷球动作与是否掌握好重心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教练员示范和讲解使运动员理解并掌握身体重心的原理和技术要领;通过运动员自身的理解和实际训练,使动作成型,并加以巩固正确的动作,达到动作自动化的水平。

3.2.3 正确的身体姿势训练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教练员首先要给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和教学讲解,在运动员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姿势,运动员也要及时把训练感受反馈给教练员,出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避免不正确身体姿势自动化,减少在动作姿势定型后再修正身体姿势,这样会加大错误动作的修改难度。

3.2.4 肢体协调能力训练 根据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协调性训练。还可根据滚靠球技术动作特点,编制相应的提高协调性的热身操。例如,围绕地掷球场地移动进行左右手交替的滚靠球徒手动作。

3.2.5 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训练 地掷球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与比赛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注意力训练,培养运动运的注意品质,以提高手感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教练员可通过想象训练、抗干扰训练来进行注意力控制训练。

(1)想象训练。想象训练能够提高地掷球运动员的唤醒水平,通过运动员自己的想象(对自身技术特点、交手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地掷球场地路线和摩擦系数的特点等)对比赛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提前分析,减低正式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助于运动员注意集中状态产生,为随后的活动做好神经系统上的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手感的感知训练上。(2)抗干扰训练。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意地安排噪音训练,安排人员在场地外来回走动等,让运动员在反复体验中适应各种场景,以提高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

3.2.6 提高心理素质能力训练 地掷球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运动员在赛场上有相对多的时间去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运动员思路不清,心态不稳定,就极易造成紧张情绪,产生压力,直接影响技术发挥,也就直接影响运动员出球手感。要减少在滚靠球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就必须对可能产生的突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每次训练和比赛后及时总结不足、累积经验,对各种突然情况产生“抗体”,能够从容应对,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出球手感上。

3.2.7 克服手感的客观干扰因素训练 地掷球运动员的手感不仅受到运动员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不可抗拒的,如不同材料地掷球场地表面的摩擦系数、不同地掷球场地的路线走向、地掷球场地的室内湿度、裁判员执裁失误和观众场外干扰等,想要克服这些客观干扰因素就必须通过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手感的应变能力,切不可养成强调客观原因的毛病,一味地找客观因素来掩盖自身不足之处。教练员可通过环境变换法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多为运动员提供比赛机会,参加在不同地点举办的比赛,提高运动员对不同场地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良好的手感非一日练成,必须在不同训练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练习,使运动员对客观因素的影响的手感变化,在运动员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将其在竞赛中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度。

4 结 语

在地掷球运动中靠手需要经过长时间、枯燥乏味的训练,在此过程中还要求运动员专心对待,才可能取得成功。除了运动员自身刻苦努力外,教练员还应该给运动员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和计划,保证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训练质量。

[1] 高卫,马志秋.对地掷球滚靠技术几种关系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86-96.

[2] 宋蕾.网球运动员的手感及其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72-73.

[3] 许水生,吴月滨,李鸿威.冰壶运动员手感训练[J].冰雪运动,2009(5).

[4] 刘天忠,徐莉.教练员怎么制定训练计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3):64-65.

G849.9

A

1674-151X(2015)12-118-03

2015-09-28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特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开发研究(编号:JG 201521)。

郑胜燕(199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手感教练员运动员
浅谈某微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手感标定
手感硬点的面包热量较低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抚慰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