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015-11-29王志宏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竞技素质运动

王志宏(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张掖 734000 )



浅谈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王志宏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张掖734000 )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入,许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上起到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虽然两者的任务与目的完全不同,但两者的性质又是极为相近的。为全面提升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间的联系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出高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运动训练教育教学高校体育发展趋势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联系较为密切,可以视为点与面或者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且竞技体育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运动训练。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把握住两者的发展趋势,对高校体育教学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作用。

1 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现状

1.1高校运动训练现状

(1)不健全的竞技机制

就目前来说,我国竞技体育的中心是体位,而高校竞技体育则处于从属地位,存在主动性相对较弱的问题。因此,高校运动员在选拔、招生、训练与管理等方面缺乏一套相对完整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运动训练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再者,高校运动员选拔的标准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录取的运动员素质良莠不齐。举例来说,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差,大多不服从管理;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学生视体育训练为次要,其训练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即便有两者兼备的学生,如果没有相对正规的训练与指导,其专业性也会相对较低。

(2)训练与学习的矛盾

训练与学习的搭配不合理,导致这两者间容易形成矛盾。具体来说,大多数运动员进入高校后可能因相对较差的学习基础产生心理压力,或者因难以适应训练角色的改变,处理不好学习与训练间的关系,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训练,造成学习与训练两误的局面。特招运动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很多高校对待他们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方法与其他学生一致,从而导致很多运动员无法跟上文化课学习的进度,并对锻炼情绪造成消极的影响。

(3)训练资金与教练水平的欠缺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练主要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尽管他们或许有着十分专业的专长,但在教育学生方面却缺乏一定的专项训练与实践,无法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降低,甚至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另外,部分高校在改善运动环境方面投入的资金太少,也没有购买一定的新器具、新设备。

1.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相对单一,其教学内容也十分枯槁无味。再者,因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使得教学机制很难做到行之有效,更遑论促进学生培养体育活动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不过,高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在近年来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而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具体来说,终身体育理念逐渐走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且在学生中得到了良好反响;体育教学从应试教育中的“不重要”开始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进行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开始注重改变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尽管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发展形势与改革方向是正确和良好的。只要处理好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间的关系,就能充分带动运动训练的持续改善,使高校体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间的异同

2.1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相同点

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双边关系,可视为一个教育的过程,其涉及到的主体元素为学生与教师。简要来说,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课程的主体,教师则需充分发挥课堂主导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计划、系统地安排教学活动。另外,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基本相同的,即重视人体素质和健康。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作为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体机能与保持机体健康,而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涵盖着一部分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体育的项目中又包括一部分的体育教学项目。就这一角度来说,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是可以互相转化与共通的。

2.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不同点

竞技体育具体的表现形式为运动训练,在身体方面的表现则是全面发展,确保学生的体力与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简要来说,即充分利用竞争使具体的目的得到实现,充分体现出彼此的差异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并最终在竞技中获得胜利。在高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运用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学习的自主性得到调动,并在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方面得到突破与深入,实现培养出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具体技巧以及提高技能水平与身体素质等。为确保训练质量有所提高,需采取一部分相对有效、合理的手段,与基础设施设备、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结合。

体育教育在表现出全体性与全面性的同时,存在一部分的具体特征,包括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即使其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得到切实的增强;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生活劳动得到切实的提高。

3 高校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3.1通过运动训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发展人的自然素质,这主要是因为自然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最为基础,而自然素质就是指身体素质,且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进行锻炼与提升。想要达到这一目的的人,就需要承受一定程度上的负荷。高校学生在兴趣爱好、体育观念、身体形态以及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体育运动的水平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点,教师就需要通过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合理有效的课程模式,减轻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负荷,使其在体能与体格等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

3.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动发展

要想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就需要确保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相互依托,互为一体。高校体育教学一旦脱离运动训练,势必缺乏必要的美感与激情,无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体育教学是运动训练的基础,运动训练一旦脱离了体育教学,势必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需做到同步发展,即高校可将体育教学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奠定基础,充分利用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课堂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体育意识得到

强化,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深刻地认识体育,培养出一大批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积极分子与体育尖子;另外,竞技运动和训练的持续发展也会使体育教学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即通过开展竞技运动可以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最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使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支持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体育教学机制,培养或者聘请高质量的体育人才任教,做到大胆创新与勇于实践。另外,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高校与教师也必须正确把握两者的不同点,合理运用两者间的互补性,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推动高校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使其教学与管理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森.高校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2,(60):90-91.

[2]黄浩波.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探讨[J].体育时空,2012,(8):21.

[3]曹锋华.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1):148.

[4]朱金棒.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J].体育时空,2014,(8):63-6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竞技素质运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不正经运动范
花与竞技少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同台竞技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