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困境及其对策①

2015-11-29彭榜容贵州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业余田径强度

彭榜容(贵州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2)



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困境及其对策①

彭榜容
(贵州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业余训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有效的田径业余训练能够增强高校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竞技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热爱运动的好习惯。田径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业余训练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安排、资金投入、比赛机会不足等问题。为有效提升业余训练实效性,在加强高校田径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技术指导,形成系统训练模式,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运动队伍建设,实现长效训练机制建立。下面本文将针对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讨出加强田径业余训练的有效对策,以促进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田径业余训练困境对策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田径业余训练课程,这项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田径运动存在差异性。通过田径业余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发挥,全面提升竞技水平。但就目前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不足,包括时间安排、资金投入、比赛机会不足等问题。针对田径业余训练遇到的困境,要积极探索有效对策,最大限度发挥出田径业余训练功能性作用,从技术指导、训练模式、资金投入、运动队伍建设,以及长效训练机制建立多方面加强,帮助高校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 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现状分析

针对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田径业余训练差异与专业田径训练,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设备应用,还是从训练时间和比赛安排方面都存在欠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训练准备时间短,出成绩难度大

在各高校的田径业余训练调查中总结发现,大部分业余训练时间较短,训练时间从接到比赛通知开始到比赛时间之间一般为一学期至两学期,有的项目甚至只训练了几个月就要比赛,不到半年,而一般一周训练1-4次较多,且每次训练时间基本为2小时左右。加之参加田径业余训练的学生学习任务重,课较多,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不扎实,通过短时间的训练不能达到技术水平的提升,更难获得有效成绩。

1.2比赛次数有限

为有效增强训练效果,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竞技水平。但目前高校田径的业余训练中比赛次数有限,一般性比赛: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四年一届)、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每四年一届),学生在大学四年最多可以参加省级性比赛为两次,他们没有独立参加比赛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对比赛组织相对欠缺,学生的比赛适应性相对较弱,因此比赛成绩难以发挥到最佳。

1.3训练资金不足,缺少必要的营养补充

田径业余训练课程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在重视的前提下投入资金支持,补充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但目前由于资金不足,无法为运动员及时补充丰富的营养,影响了运动员的体质状况,进而影响训练效果。

1.4学校训练装备与实施不完善

田径业余训练装备与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制约训练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资金及重视程度不够,田径业余训练中训练环境以及相关设备都达不到训练标准。例如,在某高校的田径业余训练调查中发现,其铅球训练场地、110米栏训练场地都不达标,而且很多地方高校现目前还未拥有树胶田径场,热天在煤渣场地上训练灰尘也较大,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1.5教练员教学任务繁重,训练时间有限

在调查中了解到各高校田径业余训练教师与学生比例悬殊,给体育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负荷。调查中70%学生称在一周时间内同一教师所任课程较多,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通常存在一周10-13课时以上,甚至出现17学时。教师在完成所任课程后再对田径业余训练学生指导,且训练时间有限,直接造成教师精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2 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业余训练遇到的困境,在今后训练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训练相关设备应用,并配备较完善的运动员队伍,形成长效训练体制,在系统训练方案指导下达到业余训练目的。

2.1以技术为主,强度为辅

在高校田径业余训练中要注重训练的技术性,以强度训练为辅助训练,从技术和强度两方面增强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高校业余训练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如专业运动员,因此在制定训练方案时要结合其自身特征。20岁上下的运动员以身体敏感度不高,因此训练方法的选择要注重实际效果,选择关联性高的训练形式。同时由于训练时间受到限制,要将训练项目的强度降低,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促进学生增强体质。训练过程要讲究技术性,结合运动员专项技术,例如,在训练跳远、跳高类项目时,要注重训练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在训练铅球等力量方面项目时,要注重训练运动员的出手力量、速度;在训练短跑项目时,要注重训练运动员的协调性,加强腿部训练和身体整体协调训练十分必要。

2.2重视训练的周期与系统性,合理安排赛前的训练内容

田径业余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赛决出胜负,获得自身肯定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因此在要注重训练系统性,做好赛前安排。目前,全国性高校田径比赛多集中于8~9月间,时间选择在暑期,从而避免了复习考试和比赛训练的矛盾,这为集中训练和比赛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大致分为6~8个小周期。前3~4周为准备阶段,最后1~2周为赛前直接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的前2周,负荷安排在加大负荷量的同时,逐渐提高负荷强度,增加训练内容;后2周逐渐减小负荷量,突出平均强度。这4周负荷一般为中、大、中下、中,负荷强度为中、小、中和中上。每周安排5~6次训练。技术训练以完整技术为主,提出改进技术,但不做大的技术变动,特别是抓好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赛前1~2周的直接准备阶段,主要要求突出强度(接近本人最好成绩),负荷量逐渐减小,强度隔2天进行,负荷量为中下和小,负荷强度为大和中,以获得超量恢复。

另外,在赛前根据比赛时间,多安排与比赛时间节奏同步的模拟赛、测验赛,尽量把人体各种竞技能力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与比赛节奏一致起来,保证大学生运动员以最佳竞技状态投入比赛。教师在比赛前给运动员明确指出技术、战术准备、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包括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使运动员充满信心迎接比赛。

2.3加大训练资金的投入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现状来看,高校对这部分课程训练投入的资金力度不足,对训练效果和训练成绩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针对目前田径业余训练的加强措施来看,要加大训练资金投入。学校财政部门对田径业余训练课程资金投入要做出合理安排,占学校综合财政支出一定比例,以完善田径业余训练需要。例如,应用充足资金完善训练设备、加强运动员营养补充、改善训练环境等。训练环境的改善使运动员训练过程更加规范,这对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性有着积极影响。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也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对提高训练效果也有着直接影响。为运动员提供更充足的营养需求,能够促进运动员身体条件优化,促进体质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更具有爆发力,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2.4配备完善的运动员队伍,建立有长效的训练体制

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要逐渐配备完善的运动员队伍,建立完善的训练模式,形成长效训练体制。要积极引进优秀田径业余训练教师,在专业教师引导下使训练更规范、更有效。短期训练对学生训练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建立长期的训练系统。保证每星期5次或5次以上的训练周期结构,每次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对学生训练技术和训练强度的控制要合理把握,既不能使强度过低,无法激发学生潜力;也不能强度过高,超出学生自身承受能力,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长效训练体制的建立能够使高校田径业余训练形成规模,促进整体田径竞技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在普通高校的田径业余训练中要注重该课程的自身的特殊性,区别于专业田径训练的同时,要注重自身改革,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运动方案,保证有效达到训练效果。在加强田径业余训练对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技术性,合理控制强度,达到增强运动员素质目的,并提升其竞技水平,帮助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在今后的田径业余训练中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训练相关设备应用,并配备较完善的运动员队伍,形成长效训练体制,在系统训练方案指导下达到业余训练目的,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玉香.苏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

[2]李申.普通高校田径业余训练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5):223-225.

[3]胡建平.邹议田径业余训练对大学生的德育成长[J].当代体育科技,2014,03(15):301-304.

[4]李华伟.山西省部分高校田径代表队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5]黄可可.竞技视角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设置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3.

[6]李雪艳,关富余,崔鹏,等.黑龙江省高校田径俱乐部现状与发展措施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6(25):107-109.

作者简介:①彭榜容(1987,5—),女,贵州遵义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业余田径强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更 正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为业余棋手诊脉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
遮荫有方等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