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15-11-29黄艳军易弟兰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邵阳422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建导向院校

黄艳军 易弟兰(邵阳学院体育系 湖南邵阳 422000)



就业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黄艳军1易弟兰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邵阳422000)

摘 要:高等院校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本文在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体育专业教学作为职业技能训练,从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就业导向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能接受高等教育,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而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模式,从而造成许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困境。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专业教学还是沿着以前专科时代以培养师范生为体育教学目标,使得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生遇到了空前的就业困难,给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体育专业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不解,认为目前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但实际当中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不需要引进更多的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对体育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诉求,而原有的体育专业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脱节,与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综合型人才不相符合。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体育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反思,建设一个完善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以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现状

据调查,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超过7年都没更新过,这样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和单调,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1.1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

目前,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招收进来的学生,生源质量较差,整体的身体素质差,基础比较薄弱,且专业素质和涵养偏低,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差。比如,部分学生本身对体育专业无兴趣,仅仅是为了取得大学学位。所以,在种种情况下,种种原因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生源质量差、身体素质基础差。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就是学生的身体条件,如果学生的身体条件差,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该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制约,不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下降。

1.2教材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教材是教学开展的依据,但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中,使用的教材相对陈旧,未能与时俱进,同时也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与学生关注的话题无法温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势必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最终不利于提高教学成果。虽然目前不少体育教材中,也增加了一些实用性的内容,但不足以与学生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相关联,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学习,学生无法体会到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缺乏持续、深入学习体育专业的原动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不断下降,同时也无法保证学习的持续性。而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需要根据教学教材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升级,并修订教学大纲。

1.3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办学规模和入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对于高等教师的需求量也大幅攀升,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大幅增加,教学压力增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的地方院校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体育教学的延续性没有保障,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最终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这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从事体育教学教师,很多专升本之前专科文凭老教师,以及新招聘的研究生,后一类型的教师,均偏向理论,属于学者型的教师,本身专业技能不高;第二,这些教师未有从业经历,缺乏体育教学经验,如果直接接手体育教学工作,无法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1.4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高等院校教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放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上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上,开始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也更加合理和科学。不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设置课程,等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安排,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够问题依然存在,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瓶颈。

1.5教学评价考未形成体系

我国以前长期实行的是受应试教育制度,至今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中,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在考核时,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机制较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不客观、不科学,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发展,且考核形式也是“应试”导向型。

2 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班级授课模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不够,采用统一施教的方式,未能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以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要求,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可能由于课程复杂丧失信心,而中等水平学生会可能由于缺乏学习氛围放任自流,学习热情不高。而要扭转这种局面,则需要打破旧有的、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基础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教材及方法,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均可得到提高,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及自信。

2.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和教材的实用性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涵养,将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加以强化。在招聘时,本科院校应注重考查应聘者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综合两个方面进行教师的选拔。具体来说,在招聘过程中,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不由于招聘者的学历高而放宽条件,以致于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实际情况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聘的教师中的硕士或博士,在专业技能均比较差,属于典型的理论型人才。

2.2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核心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加血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明确教师的角色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目标上,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体育技能的专业学生。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及课程设置,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将学生培养的重点放在就业上,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逐步提升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用人的双向需求。

3 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向

3.1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制约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的特点一般都是沿着以前专科时期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目标,从而使得许多学生毕业后就业面窄。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必须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首先,要制定一套建立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基础上的教学目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全方位贯彻和实行有效的监督。其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的基本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强化其专业技能的提升,鼓励学生参加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项目和其他活动,通过行动学习,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以就业到导向的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职业化的规律要求,是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社会需求选定特色的体育专业教材,强调实用性和趣味性,始终贯彻技能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立足学校的自身优势并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形成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湖南的湘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邵阳学院体育系可以开设体育旅游专业作为体育特色专业来立足长远,突出地方特色,来满足当地就业领域问题,只有抓住核心才能不变应万变,才能打造出品牌,赢得竞争优势。当然,课程的设置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对原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修改,不断的采用新方法吸收本专业领域的新内容、新成果,使得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更为完善。

3.2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体系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专业教学应扩大评价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以往学生的成绩评价由老师说了算的现状,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中形成以教师、学生或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时应该是全方位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高职教育研究所.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优秀课程设计方案:校内出版[M].湖州: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编辑部,2002.

[3]教育部,.本科院校教育体育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付廷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关系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5]薛文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月,第4期.

[6]张翠玲.李金龙.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2014年,11月.

[7]王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培养规模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

基金项目: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湘哲社领[2010]14号)。

作者简介:①黄艳军(1980—),男,湖南永州人,讲师,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新建导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