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之殇与解惑之道*
2015-11-29骆方成孙丽萍
骆方成,孙丽萍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河南洛阳 471022)
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传统体育与现代西方体育有着较大区别。随着近代西方殖民侵略与文化传播,我国逐步引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度形成了以西方现代体育理念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尤其是奥林匹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促使西方体育文化成为了世界的现代体育发展的主流,这也严重冲击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陷入了极大的困境。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的提出、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的转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赖于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遭际到一定的困难,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中,有些项目甚至明显落后于时代要求,处于无所适从尴尬境地。”[1]社会转型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提出了较高要求,其既要做到以振兴本民族体育文化,不断吸纳西方先进体育文化与观念,也要促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现代化之路,解决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困惑之殇。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惑之殇
1.1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匮乏
随着民族融合程度的加深,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展现出凝聚性,民族体育文化更多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质与核心更多的是以表明形式展现的,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对其理论建设也缺少足够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实践的盲目与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深度与广度上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体系,缺乏研究与调查团队,除了国内少数学者以及部分高校的教师以外,很少有人对民族传统体育这一较为冷门的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缺乏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研讨的稳定性与长期性,缺乏能够得到体育界认可的教材与专著,缺乏相关理论支撑,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难度。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研究基础的薄弱注定预示着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成果来看,也缺乏足够的研究深度与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落后其它学科门类,不能促进国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异化
文化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要依靠时间的累积与心灵的酿造,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体国人共同的精神成果,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生活与发展。但是,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理念的冲击,以及国人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功利主义与拜金主义蔓延,促使民族体育文化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我国宏观大背景下的体育文化是一种西化的文化,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渐渐的被人们忽视,在日常的社区生活与学校教育中难以形成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人们的关注点与热点都难以集中到民族传统项目上,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更加冲击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另外,在开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没有遵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传承与发展,硬性的套上西方现代体育的驱壳,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这就促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染上了竞技的色彩,促使其内在精髓与文化的异化与歪曲。
1.3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偏颇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各要素都与世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体育多元化发展的理念也成为主要趋势。面对文化、价值不断冲击的巨大挑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且因为忽视而日趋边缘化,这使得西方现代体育价值观成为了我们体育事业发展的唯一价值选择。“新型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异化,也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异化。”[2]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竞技体育与经济及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成为了人们满足功利化需求的时候,它的价值与理念便是歪曲的,功利性不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本属性与内涵,更不是人们争名夺利的工具。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是五千年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它的价值在于促进民族的传承与延续,促进人类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与繁衍。当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功利与娱乐色彩的时候,也可以论断其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颇。
1.4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缺失
正是由于历代中华儿女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与传承,才造就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我国也逐渐注重民族体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体育领域的投入,但与西方注重本民族及区域文化的力度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管理民族传统体育的机构,对民族体育文化活动鲜有人进行关注,投资民族传统体育难以收到直接、短期的利益回报,这都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缓慢与传承的失败。实际上,学校是知识、技能、文化、理念传承与发扬的最佳场所,教育系统应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任,尤其是高等教育自身就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能。但是,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于西方体育知识、技能、文化、理念的教育,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个别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这在西方体育文化日益泛化的当前我国体育文化环境中,难以传承与复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不利的原因
2.1 社会形态的转变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自然经济时代,在整体上适应以农业经济形态为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小。”[3]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自然属性特征,是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基础上代代相传而来,具有浓厚的地域性与历史性特点。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国人的社会环境与生产生活方式、理念发生了转变,物质化与工具化的理性思维渐渐让民族传统体育失去生存的土壤。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上了商业化的烙印,以修身养性为主要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娱乐性与自然性上有所削弱,增添了竞技体育的比赛程序,经常为了取得比赛胜利不择手段,甚至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这种充斥着经济利益的体育形态,歪曲了民族体育风情,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严重异化。异化了的民族传统体育不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丧失了本质上的生态价值,难以激发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与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无关系。
2.2 文化环境的变迁
世界性的三次科技革命让各国变得更加紧密,随着通信技术的日臻纯熟,全球化成为了主要发展趋势,它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家的社会内部各要素的发展。作为一种国家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不免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主宰的世界体育大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遭受冷遇,其在影响力与普及性上都受到了很强的压制,并日渐消解。实际上,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文化领先时期,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有相对稳定的环境作为其传承与发展的支撑,明清时期的国家文化环境较为封闭,没有接纳与吸收国外体育文化的条件,自然也鲜有受到国外体育文化的冲击。随着近现代社会我国对外交流程度加深,尤其是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我国社会各领域不断开放,国内外文化出现相互交融的现象,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之中,我们不自觉地接受西方竞技体育的理念,形成了严重的文化等级差异。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传统的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难以在民族大众中形成强力的需求市场,这是由我国文化环境变迁引发的文化过滤现象导致的。
2.3 政策导向的偏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不利的窘境,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变迁之外,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也是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大环境中,形态各异、多元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成为了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道靓丽风景,如贵州地区的赛龙舟,云南地区的溜索比赛,内蒙古地区的摔跤等,都是我国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更主要的是经过数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被复兴与发扬,我国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日臻完善。因此,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引领与保障是极为重要的,但在西方竞技体育盛行的当今社会,为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更倾向于发展西方体育项目,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加导致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举步维艰,单纯的依靠自发性的民间爱好者发起一场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复兴的浪潮难以实现。
2.4 执行操作的不利
受到国外文化的强烈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减。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国家民族文化振兴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政府援助措施,结合固有的传统节日,以比赛、联欢等形式不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的助推下,我国各地区纷纷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种形态的项目与多元化的参与方式不断丰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形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及主办方多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为追求巨大的商业利益,不断的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理念进行歪曲,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商业化与市场化的重要途径,而非是便民利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这种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取向是带有功利性质的,不能正确引领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浪潮下,各地区操作不利等现象长期存在,成为了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3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解惑之道
3.1 加强理论与学科体系的建设
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与学科体系,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深度发展是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我们应该从多个学科领域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道,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史与渊源,打造民族传统体育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一,出台相关政策,在高校、科研组织成立专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教师队伍,培养该领域的专家,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打造研究团队,这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必要条件。其二,选择恰当的研究内容,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规律与本质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并能够指导人们积极的投身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中。其三,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路径,将调查、案例与比较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既要有定性的理论建构,又要有广泛的定量研究,不断丰富与完善民族传统理论体系。
3.2 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有两条最根本的途径:一条是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另一条是从民族向世界性拓展。”[4]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多元化的理念与全局性的视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仅仅依靠几项传统的体育项目,而要依托中华文化的大载体,将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多种形态的开发,不断进行宣传与发扬。首先,要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机制,不断在国内外设置文化交流中心,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其次,积极采取开放的态度,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多领域进行合作,产生互惠互利效益,整合多方力量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复兴之梦。
3.3 重塑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观决定人们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情感态度与观念,决定了人们采取哪种路径与方式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必须着力克服商业化与竞技性两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商业化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利益相关者谋求暴利的手段,纷繁复杂的商业名目不易使人在体育活动中陶冶自我,反而会厌恶与排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过于追求竞争并不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观,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目标也不相符合,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从形态与本质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不能够一概而论,也不可混淆。因此,规避这些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就必须将“自然、修身、乐观”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有序展开。自然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特征,区别于西方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更讲究的是以静制动、安然平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丢失这一实质;修身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从内到外不断追求良好生存品质的主要表征;乐观则是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所要赋予的重要价值。只有重塑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才能有效促进人们形成健康与和谐的体育锻炼习惯。
3.4 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走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注重传承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做好传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载体。教育是传播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形式,高等教育更是具有文化传承的职能。因此,在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上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武术、气功等民族精粹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促使学生从小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刻的认知,形成良好的接受民族传统体育的习惯,尤其在民族地区更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高等院校除了开设必要的课程之外,还要从更深刻的角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形成一些科研成果,并以高等院校为发展的主要阵地,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与条件,以此辐射与服务周围的民众生活,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应充分发挥民众的作用,唤起人们对传统修身养性、快乐健康等生活方式的追求,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真正价值所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由于活动方式与性质的缘故,对于其场地与条件的要求较低,易于大众闲暇时间参与其中,能够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城市地区由街道牵头,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与社区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以广场舞等当今民众生活中比较热门的健身活动为引领,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基础,在实践中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姜玉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4(5):29-31
[2][3]高守清.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理性规避[J].体育与科学,2011,32(1):83 -85
[4]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