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对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启示*
2015-11-29张万秋
张万秋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10063)
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对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启示*
张万秋1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1006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深入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及体育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志愿服务的主要经验:(1)志愿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广泛性和自觉性;(2)政府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政策支持;(3)建立了完善的表彰激励机制;(4)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提出从四个方面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1)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宣传机制;(2)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3)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4)建立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全民健身;志愿者;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自愿无偿地贡献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能及时间等,以增进他人福利、提升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服务活动[1]。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极其普遍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形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发展潮流。在国际志愿服务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作为志愿者群体中一个分支领域的体育志愿者也应运而生,同样在体育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在大型体育赛事、大众体育两个领域提供志愿服务。体育志愿者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体育志愿者功不可没。在我国全民健身领域,虽然也有体育志愿者的身影,但由于尚未形成长效化的运行机制,体育志愿者的价值还未充分体现。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并印发《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指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这是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全民健身的实践。
国外的志愿服务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活动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志愿服务”对我国来说却是一种“舶来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我国广泛兴起,与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验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着较大的差距。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一定的启示。
1 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
1.1 深厚的文化积淀,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美国是志愿服务发展较早的国家,也是目前志愿服务开展最普遍的国家。美国的志愿精神历史悠久,17世纪早期美洲大陆的移民在长途跋涉中出于安全和生存的需要缔结的“五月花公约”,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在陌生环境中互帮互助(助人自助)的志愿协作精神。经过200多年的积淀,志愿精神早已深深的植入美国人的心理之中。美国的建立与志愿精神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是一个由志愿者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志愿服务行为的高参与率、较长的人均活动时间、以及丰富的活动类型体现了其深厚的志愿服务文化。2010年美国志愿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从2002年开始,全国人口中超过26%的人员参与志愿服务,2007—2009年间的志愿人员年平均参与率为26.5%;2002—2009年间每年人均所奉献的志愿活动时间为35.9个小时[2]。另外,基督教文化是美国志愿服务的文化根源,基督教徒推崇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主流社会占主导地位,也是美国人引以为荣的思想源泉。
在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志愿服务的观念意识在民众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多数公民的自觉行为。美国1994年就拥有2000万社区体育志愿者,英国1996年有150万大众体育志愿者,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志愿者高达300万,澳大利亚有150万人参与大众体育服务,瑞典仅体育组织就有50多万志愿者,日本有28.3%的人参加过体育与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3]。
1.2 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政策支持
西方发达国家志愿活动之所以如此蓬勃发展,因为有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立法支持、免税政策、资金支持等。美国通过立法对志愿服务提供了综合性的保障,美国政府早在 1973 年就颁布了《志愿服务法》,1990 年颁布了《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1993 年颁布的《全美服务信任法案》,以及 1997 年颁布的《志愿者保护法》等,为志愿服务者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护,如《志愿者保护法》明确表示必须保证志愿者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等基本权益。2009 年3月,旨在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服务美国法》在美国参众两院顺利通过,依据社会发展对志愿服务的涵义、内容和志愿参与者权益所提出的要求而进行新的界定与明确。同时,美国在其他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各州等地方性立法上也都显示出了对志愿服务参与者的保障态度[4]。
美国政府对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给予志愿组织以资金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中有60%都是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资助;二是政府出台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或个人对志愿组织的捐赠行为;三是政府设立与志愿精神相关的纪念日和奖励机制;四是一些政府官员公开场合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志愿组织进行宣传,比如奥巴马就曾经为芝加哥黑人社区提供法律志愿服务。美国政府对志愿活动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志愿精神的普及和深化,政府是民众志愿服务行为引导者和推动者,而不是领导者和组织者,政府与志愿者组织形成伙伴关系,他们共同来解决面对的社会问题。
1.3 建立完善的表彰激励机制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对志愿服务参与者给与奖励,并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志愿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达到一定的标准不仅受到政府表彰,还可以根据志愿者的身份分别给与奖学金、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奖励。许多大学把是否参与过志愿服务列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如社区服务是纽约大学社会工作院的学生必修课程,学生一年参与志愿服务达到600个小时是毕业的基本条件。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名校,将是否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录取学生的参照标准之一。1988年,联邦议会通过议案,明确将志愿服务的经历认定为有效的工作经历,并鼓励地方政府和私人业主在聘用员工方面给予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以优先的资格[4]。这些措施大大增强民众尤其是高中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除了对个体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激励以外,对企业也有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利用经济杠杆(减免税)间接支持公益活动是政府的主要鼓励措施之一。在美国,企业支持志愿服务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较大的企业通常通过创办各种基金会的形式支持志愿服务,一些中小企业则主要通过捐赠实物或现金等形式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持。捐助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涉及青少年体育指导、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这些捐赠将依法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这就大大激励了企业对志愿组织的捐赠行为,也为志愿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1.4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
在志愿者信息搜集及管理方面,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管理。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众多,信息化程度很高,随意打开任何一个志愿者组织的网站,都能看到准确详细的信息。根据相关规定,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招募、录用、监督到后期对志愿者服务质量的评估,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志愿者组织要做好包括志愿者培训、考核、评定、奖惩、信息归档等各方面工作,建立一个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志愿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交流经验和体会,整个过程体现了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2 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对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启示
国外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上,并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但其中一些有益的经验也为我们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供了一些启示。
2.1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宣传机制
人们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志愿服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深厚志愿文化积淀的国家,民众还未形成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宣传机制、推广志愿服务精神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政府应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以及专门设计宣传标语、标志、口号、文化衫、展板等, 加强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宣传,也可以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示范活动展示,向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宣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另一方面,培育志愿精神,强化公民社会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公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发挥典型事件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人人心,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2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组织管理机制
在志愿服务发展的初级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志愿者组织建设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建立省、地市、区县和乡镇、街道的层级化网络体系,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为组织基点,充分吸纳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民间体育社团组织等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列,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定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公益岗位,负责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运转工作。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后,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就至关重要了。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全民健身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平台,积极搭建志愿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做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具体任务的摸底工作,通过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乡镇及特殊群体等建立联系,加强志愿服务阵地的建设,根据计划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做到广泛招募、合理使用,发挥每一个志愿者的专长,体现其价值,保护好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志愿者登记制度,这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通过网络平台注册登记志愿者信息,志愿者通过网络登记注册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有效及时地组织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
再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人才库,完善全民健身志愿者培训制度。依托单项体育协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地方高校等资源,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人才库,结合具体的服务项目对全民健身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和提升,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志愿服务信息登记、考核、评定、奖惩、归档、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志愿服务情况。不仅要登记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还要从服务对象处获得服务效果反馈,实现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
2.3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从国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激励,另一方面是针对企业和个人捐助志愿组织行为的激励。
志愿服务虽然是志愿者自愿无偿地提供服务,但并不排除志愿行为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比如适当的工作补贴、社会地位的提升,自尊感的提高,社会经验的增长等。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他人、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尊重和认可,体现其社会价值。通过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一是设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方面的专门奖项和奖励基金,建立评优表彰机制。对表现突出全民健身志愿者以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通报到志愿者所在单位或社区,通过媒体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激发人们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二是建立社会认可机制,使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的指导,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档案。对达到一定志愿服务时间和质量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证明,享受一些特殊权力或优惠(如向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一定的优惠;免费或者优惠参加各种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节庆活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鼓励社会各单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把志愿服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内容, 鼓励体育院系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大学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作为教学实践,给与学分认定,还可以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及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中设置公益岗位,吸纳优秀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
对企业和个人捐赠志愿组织的激励,国外普遍采用的减免税的做法。这就需要尽快完善、便于操作的减免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捐助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2.4 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立法保障。目前关于志愿服务服务的全国性立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国家应尽快出台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规,以充分保障和规范志愿服务,通过立法明确全民健身志愿者及所在单位、被服务单位或个人和全民健身志愿组织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办理保险,等等,使志愿者的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是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应把志愿服务纳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为调动企业捐助志愿服务事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并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三是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主要通过争取政府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政府财政可通过购买志愿服务的形式向全民健身志愿组织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不足。也可以在体彩公益金中明确专项科目用于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和年度大型示范性活动的开展。还可以通过争取企业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资助或赞助等社会募集资金的形式来实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把它打造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营销平台,吸引企业的赞助。鼓励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事业大力支持,建立起稳定、多方的资金筹措渠道,以稳定的资金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与法国迪卡侬品牌已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吸引企业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了先河。
3 结论
3.1 通过对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志愿服务之所以开展得好主要得益于:(1)志愿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使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参与志愿服务具有广泛性和自觉性;(2)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的开展,通过立法、制定相关减免税政策、投入资金等方式大力支持志愿活动的开展;(3)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务法规,制定了有效的激励机制;(4)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记录、评价、监督等管理制度。
3.2 为了保障我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1)建立有效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宣传机制;(2)建立全民健身志愿组织管理机制;(3)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4)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1]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7-8.
[2]潘静.当代美国志愿精神的实践活动分析及其现实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1-94.
[3]周学荣,江波.国外大众体育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05,(4):59-61.
[4]张健,王萍.美国体育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及其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11(6):131-134.
[5]陈素文.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
[6]孙宝云.中西方志愿者运动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20(3).
[7]齐秀强,赵英丽.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当代青年研究,2013.7(4).
The Inspiration of Foreign Experience about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 Service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ZhANG Wan-qiu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Henan,410063)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volunteer service and the experience of it , to provide some refree for establishing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experience of volunteer serv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American are as followed:(1)The volunteer spirit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e volunteers widely and consciously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2)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ovide strong regulations and policy to support volunteer service; (3)The perfect incentive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 (4) A perfect volunteer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This paper also Proposed suggestion from four aspects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1) setting up a propaganda mechanism of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2)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3)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incentive mechanism; (4) establishing a perfect v olunteer service safeguard mechanism.
volunteer service;national fitness;volunteer;long-term mechanism
河南省体育局2013年体育课题立项:河南省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3039)部分研究成果。河南省科技厅立项:构建多元全民健康体系促进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32400410840)部分研究成果。
张万秋(1980—),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