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2015-11-29田荣娟
田荣娟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吉林长春 130022)
武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1],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别的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许多文化方面的内容正在被人们渐渐忘记。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武术文化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该文就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展开阐述,并针对武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1 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课程开展的价值
1.1 在大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价值
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普修课程之一的武术,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通经活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习练者的信心,培养习练者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意志。俗话讲,“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2],就是在强调练习武术就该持之以恒,养成从一而终,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运动可以使人快乐,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习练者通过实战、对练的形式进行交流、切磋,可以激发练习者的敢于挑战、克服懦弱的意志品质。在遇到困惑和困难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己的情绪。众所周知,武术中所包含的养生方面的内容,可以通经活络、缓解疲劳。长时间练习,可以修身养性,克服心理疲劳。学习武术还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它对于礼、义、尊师重道等文化民族精神方面的内容的宣扬,正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武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武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武术成为我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习练者养成终身练习的习惯,并把武术中的各种品德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1.2 在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价值
武术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在其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武术讲究“神形兼备、内外合一”[3],就是在强调练习武术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掌握外在的武术动作,还要注重内在的精、气、神的运用。武术套路不仅包含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还包括窜蹦跳跃、跌扑滚翻等高难度动作,长时间练习,可以加强习练者的身体素质[4]。
武术的内容丰富,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在习练武术后,对练习者的速度、耐力、敏捷性、协调性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强健身心的目的。另外,武术与传统养生的结合,不但可以强健体魄、还能舒心养气,改善人体内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5]。
1.3 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价值
当今社会都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而社会的适应能力则是学生面临社会非常重要的一步,适应能力大多是与环境有关,武术练习本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短时间难见成效,所以,在习练过程中,很多人都会遭遇困惑与挫折。而这种困惑与挫折就是心理调适的一种过程。练习者根据环境的不同,去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这个过程就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练习者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合作,或者组织活动、比赛等,这对于学生的交流、交往、组织、领导能力都是一种提升。学生尽早的去适应这种改变,对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是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的。
2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融合武术
2.1 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不喜欢武术,更多的是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而教学方式的改变则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接受能力很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常见的讲解示范法外,还应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播放视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表象训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规格,为学生的练习提供保证;还可以根据武术动作的节奏融入适当的音乐,音乐的加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而且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2 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另一个影响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学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倾向搭配不同的内容。比如:同样是武术课,可能有的同学就喜欢套路,有的学生喜欢的就是器械,有的喜欢更加简单的武术操,而有的同学则是因为身体条件或者各方面的因素喜欢养生、太极拳之类的。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去编排不同的班级,以全新的内容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采用往常一手抓的方式,或许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成果。
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应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和学生潜力,组织学生练习武术,按照学生的喜好、动作的规格创编出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套路和器械,使学生参与其中,深入了解武术及其内涵。
2.3 武术教学中融入段位制
在当今体育项目的发展中,段位制已经成为促进该项目发展的一种保障。例如围棋、跆拳道等体育项目也使用段位制来进行该体育项目的发扬[6]。根据现在的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国际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就在1997年提出了《我国武术段位制》[7]。该项举措是为了深化我国对于武术的改革,增强对于武术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保证武术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对于武术的战略性改革和进一步的创新。中国的武术门类繁多,套路各异,普通人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而段位制就是为了规范练习者的习练体系,对武术的各种套路,器械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就能使教师明确教学内容,让教师深入浅出的进行武术教学,便于学生学习和习练。
2.4 搞好师资建设
教师作为武术课程的主导性因素,是武术课程实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保证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搞好师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行,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素质教育替代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武术教师作为传播武术文化与技能的主要力量,自然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能像以前一样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要注重相应理论知识以及个人应变能力的提高,对知识体系要有重新的认识,使知识储备向多样化发展,以完成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搞好师资建设,首先就要保证武术教师在全校体育教师中所占的比重,是否能够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达到一定水平,比如: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对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武术比赛(竞赛)的策划与举办、裁判的规程等等;不定时对教师能力进行培训,加强教师行业之间的彼此交流,在交流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充实自己;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听课,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改善自身的不足;最后,要完善教师的招聘制度,严格控制教师的能力水平,择优录取。
3 结语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后代的思想与行为,而学生则是将“国粹”发扬光大最好的传播和传承者。现今,在社会不断进步,人才竞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武术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受到了广大的关注。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研究、扩展、运用和完善武术课的教学和训练体制,通过武术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及对体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蔡忠林.周之华.武术(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徐晓部,赵玉国.武术文化在高校中的价值[M].科教文汇,2008.
[3]巴家明.谈武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长之路,2007(34):107-108.
[4]马珍.浅析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8(34):234.
[5]赵发田.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5):396-399.
[6]李玉兰.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11):85-87.
[7]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