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私利益的和谐关系
2015-11-29王燕
◎文/王燕
构建公私利益的和谐关系
◎文/王燕
概念的界定
利益是指人们在社会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种需求。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为着自己的不同利益而奋斗。可以说,人类的社会生活都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从本质上说,利益分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两种。
1.私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
人类社会是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个体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因而,所谓的私人利益就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成员独自占有和享有的各种物质资料,具有个别性、排他性、特定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作为社会中的人,私人利益的产生和实施必然要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产生利益关系。因此人们在实现和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2.公共利益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公共利益是私人利益的总称,相对于私人利益来说,公共利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范畴。它通常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满足社会公民共同需要的利益,是全体社会公民所共同享有的共同利益,是社会的整体利益。
(1)具有共享性、整体性的特点。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多数人所享有的利益,而不是某个个人或专门的部门和行业的利益。
(2)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人类不会超越历史形态来认识、界定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及面临的困境
1.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具有统一性,同时又具有矛盾性
公共利益是单个的私人利益的总和,源于私人利益,同时又复归于私人利益。这种源于个人利益的公共利益的建构在本质上也是单个个体建立社会契约的过程。具有独特性的私人利益虽然具有排他性,但作为社会中的人,必然会从事一定的社会性活动,因而私人利益的实现也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这一路径,且人们的社会活动被整合为一种共同的行动,形成共同的愿望和需求,这种共同的愿望和需求就是公共利益。要想实现公共利益,就必须切实保障私人利益。没有个体的私人利益,也就没有社会的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的“外部界限”难以界定,导致公共利益容易在实际生活中被歪曲
(1)在实施公共利益的过程中,由于公共利益本身的内容界限较为模糊,使得某些政府部门根据自身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占有。此时,公共利益就演化为集团利益或是部门利益。尽管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这些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公共性,但是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作为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转化为部门或集团的私人利益。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些私人利益集团就通过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利对公共政策实施影响,最终造成公共利益被滥用或无限扩大的局面,从而使得公共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2)市场机制唤起了人们对私人利益维护的意识,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私人利益的忽视和被压抑的状态。在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容易引发人们的唯利是图。如个人或是集团为了追求自身的私有利益而不择手段,这种对利益的追求就无限地扩大了私人利益的界限,从而也损害了公共利益。
3.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公共利益优于私人利益”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公共利益被误解为就是一种强权,这种思想在许多领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原有的社会体制也极力推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国家掌握着全部的社会资源,国家统一安排社会事物,过分地强调“公共利益”,从而使得私人利益在无形中遭到压抑。
当代中国构建和谐公私利益关系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呈现出多维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构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法律作为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障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定公共利益实施的主体和公共利益实施的范围,从而制定保障公民私人利益的法律、法规。从本质上说,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应该是一致的、统一的。私人利益的实现,同时也是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能更加有效地保障私人利益的实现。因而,公共利益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循正当的法律、法规程序,切实地保障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合法性。正当的法律程序同时也是对国家、部门以及集团的行政权力实施的有效监督,以此来督促和确定行政权力实施的有效性。
2.利益诉求作为保障私人利益的有效措施,是解决公私利益矛盾冲突的另一有效手段
所谓利益诉求又称利益表达,是指利益群体或社会成员基于一定的社会渠道或方式向执政党、政府和各级部门提出利益要求并能得到解决和满足的一种行为方式。作为独立个体利益的私人利益,相对于公共利益来说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容易受到利益的侵害。为了保障公私利益得到很好地实现,利益的相关主体通过利益诉求的渠道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得以实现、表达。
当前在我国作为利益诉求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利益诉求的渠道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如听证会由于程序较为繁琐,听证范围较为有限,听证的过程缺乏透明度,使得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实现,其效果和作用也无法令人满意。
3.加强公共意识的培养是有效解决公私利益之间矛盾的方式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意识是公共利益实施的精神动力,也是个人自由意识的升华。公共意识是建立在人们的共同认知的基础上的,因而一方面个体寻求着自身的利益,但同时个体又超越了自身,寻求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契合点,并将自身和社会整体联系起来,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达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并以这种共识和共同价值作为指导其行为的标准,从而进一步地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私人利益的合理实现是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前提,但同时个体又必须通过公共利益来理解私人利益。即人们在处理自身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时,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范和标准,能够使利益主体在实现私人利益的同时,又维护公共利益。
4.加强民间组织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实现中的作用,是解决公私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
民间组织在非政府的状态下可以将社会上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它能将公民的建议、需求及时地集中起来,从而传达给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同时民间组织是公民实施利益诉求的又一有效渠道,它能及时有效地消解在实施公共利益过程中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公民的不满情绪,能有效地缓解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 编辑:云霞
选,更是取得了人民代表院99%的席位,仅有2席流失。2012年8月,时任总理梅莱斯去世,但埃塞政治与经济发展均实现了平稳过渡。今年5月22日,埃塞进行了最新一届议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埃革阵在埃塞各级政府中的绝对控制地位依然稳固。
自1970年11月24日中埃塞两国建交以来,高层互访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出访的首个非洲国家正是埃塞。中埃两国有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文化合作等协定。
埃塞经济环境和投资政策
1.整体宏观经济
埃塞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薄弱,但作为非洲重要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11年和2012年埃塞农业两次丰收,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达8%和10%,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埃塞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及服务业。农业、服务业在GDP占比分别为46.4%和43%,约有8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但埃塞农业发展受制于干旱和落后的灌溉、耕作技术。埃塞工业体系薄弱,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不大。根据埃塞宪法,国家拥有全部土地,并以长期租赁的方式授予土地使用权限,企业不能用以作为抵押,这对企业和项目融资,进而对经济发展有着限制性影响。
2.投资领域
埃塞专门为国内投资者提供的投资领域有:除水力发电以外,电力的生产、运输和供应(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下的);一些小规模制造业、零售和批发业务,以及对外贸易。如外国投资者希望在国防工业和电信业领域进行投资,需与政府建立合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可以在为其开放的投资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