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典小说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5-11-28马东峰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教学方法

【摘要】传统的古典小说教学只单纯地侧重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特征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大多是教师按照教案机械地梳理情节、解读文本,经典作品的文学意蕴和文化价值被严重忽视。鉴于此,本文提出“教师创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主要氛围”“善于引导学生与小说中人物角色互换”“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与现实的交集”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古典小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识别码】A

传统的古典小说教学只单纯地侧重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特征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大多是教师按照教案机械地梳理情节、解读文本,经典作品的文学意蕴和文化价值被严重忽视。而且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本文探讨的古典小说教学方法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切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教师创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主要

氛围

小说,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则是小说的依托,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基础。古典小说都是以古代的时代背景为基础而建构的,而今学习的主人却是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的学生,其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距离与隔阂。而要让学生抛开自己的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久远的时代,切身体验当时的各种场景,这就需要教师创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主要氛围。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图像、影片等各种现代资源创设小说情境,可以抓住导入环节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入文”,从当代瞬间穿越到古代,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地创造恰当的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领悟古典小说特有的韵味,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歌曲《好汉歌》,或者教师自己深情演唱,这更能提升学生们的激情。这种导入为整个课堂奠定了小说所传达出的感情基调,设置了小说情境,使学生情绪澎湃高涨,让他们感受英勇、仗义的情怀,激发学习的动力,为接下来整篇文章的学习作铺垫。

二、善于引导学生与小说中人物角色互换

小说塑造形象的间接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说中的人,设想自己处于人物处境时会有怎样的想法和行动,做到心灵交换,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人物、理解文本。如《范进中举》的学习,对于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生,他们大都有着美好的童年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是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的;作为现代社会的旁观者,他们更难真正体会到封建没落社会中人的挣扎、痛苦的内心。作者塑造的范进形象,是当时特有的产物,而要几百年之后完全不同时代的学生以第三者的角度通过文本去了解他、认识他,这恐怕很难真正了解这个特殊的范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像孙大圣一样来个“变身”,把自己当成封建社会的范进。虽然学生们都没经过科举考试,没有那种特殊的经历,但是对于一般的考试、升学考试等并不陌生。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考试经历,回忆自己考试考好与没考好后家长、亲戚、朋友们的态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再想象自己如果是和范进一样经历的是决定命运的考试,那时会是怎样的情景。比如设想自己高考多次失利后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外人的态度会是怎样,自己的内心又会是怎样的感受。自己高考中榜了,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那时自己心情又会是怎样,会有什么反应,亲朋好友又会是怎么对待你等等。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把自己当成范进,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他的遭遇,揣度他的内心,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范进内心的苦,感受到一些亲人的冷酷和社会的无情;才能真正体验到文本所描述的中举前丈人和社会对其嘲讽的言行举止的那种内心的刺痛感;也才能理解范进的行为,想象得出范进中举后狂喜的程度。其实狂喜致癫这不是描述范进行为的可笑,而是对于当时社会的强烈讽刺和谴责,是社会的悲哀。这种角色互换更能感受到范进的辛酸之苦和科举制度的危害之大,是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与现实的交集

众所周知,小说都是虚构的。但它又不完全是虚构,它所展现的内容并非不存在,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学习古典小说时要立足现实,把握虚构。所谓立足现实,把握虚构,就是要通过文章透视现实,在理解文章虚构的基础上去审视现实;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与现实的交集,读出对现实有益的东西。如《西游记》虽然虚构意味很重,描写的是神妖的生活,充满各种神奇妙想的魔幻色彩,但作者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他并非经历过那种超乎想象的神奇世界,他的创作也不过是现实和想象的结合,作品中塑造的生活和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也是有其影子的。对于大闹天宫、叛逆反抗、不受束缚的孙悟空不正和现实社会中那些不受封建束缚、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生活的人雷同吗?而作者当时身处的社会不正是腐朽衰败的封建社会吗?而作品所体现的对自我价值和人性美的追求正是作者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憧憬与向往,是作者的思想和追求的体现。而我们学习《西游记》并不只是感受作者创造的那种天马行空的氛围,见识作者的想象、虚构水平,而是要在了解表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和意蕴,在虚构的基础上把握现实,透视现实,追求其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郑钰娜.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成功(教育),2013(5).

[2]张振强.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8).

[3]杨厚培.谈谈中学语文的小说教学[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

作者简介:马东峰,男,1980年生,满族,吉林伊通人,博士学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讲师。

(编辑:董娇)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教学方法
中国古典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
精神分析视域下古典小说中梦的阐释——以唐传奇为中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