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爱华课堂教学艺术浅析

2015-11-28贾思琪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语文

贾思琪

【摘要】当下,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越发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能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本文对辽宁省高级语文教师李爱华的课堂实 录——《袁宪传》进行分析,从她的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提问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评价艺术四个方面着手,总结并归纳了李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从中得出其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李爱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辽宁省如火如荼地展开,语文教育工作者纷纷响应改革,在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沈阳市120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李爱华就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典范之一,她所辅导的青年教师公开课多次获省市国家级奖励,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笔者以李爱华的课堂实录——《袁宪传》为对象,分析并总结李爱华课堂教学艺术如下:

一、课堂讲授艺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1]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一条教学建议第三点提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袁宪传》的学习中,李爱华首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找出文本中的重点字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这些字词的意义并疏通文意;讨论结束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从学生板书的释义出发,总结翻译字词的方法。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个学生都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张开思维的翅膀,享受自己思考与合作释疑的快乐。

二、课堂提问艺术──积极引导,注重拓展延伸

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激活学生的知识库,唤醒学生的想象。李爱华的课堂问题设置的特点在于她十分注重问题的引导性、迁移性和拓展性。比如《袁宪传》中的“庠序”一词,她将这个词的教学分作三步走。第一步诠释:“这个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学校”;第二步追问:“我们还在哪见过这个词?”学生随即答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第三步拓展: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了与《寡人之于国也》相关的文学知识。学生在李爱华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既巩固了新的知识,又复习了旧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李爱华总能在合适的时候用别具匠心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在他们思考表达之后适时表扬,让学生有所收获、感到愉悦。在不自觉的提问与回答中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学生感受不到提问的压力,在放松的状态下积累知识。

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民主自由,亲切自然

李爱华的课堂气氛是十分活跃而热烈的,这在文言文的课堂中甚是少见。讲《袁宪传》一课时,李爱华设计竞赛环节:每组派一名代表轮流去黑板板书字词的意义。当时的课堂气氛一下达到高点,学生有秩序的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但在到达讲台时学生忽然开始“哄抢”自己熟悉的字词,一时间台下的指挥声、台上的争抢声交织在一起,孩子们活泼的身影、热闹的“抢夺”使这堂文言文课变得可爱异常。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2]。”李爱华追求民主自由,在课堂中完全充当引导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宽严适度、善于控制,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保证课堂秩序井然有序的进行。

四、课堂评价艺术──多角度评价,注重鼓励性、针对性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好的课堂评价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李爱华善于使用多样的、生动的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如对照意义时,有的同学把“仍知太常事”的“知”写为“知道”,李爱华先是问写错的学生:“为什么这样翻译?”在了解学生的错误解题思维后,她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循循善诱,给出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试试?”该生重新思考,最终给出正确答案。李爱华当即鼓励并总结说:“这回答对了,理解文言文字词有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翻译,这样会简单得多。”在评价的同时不忘进行学法的指点,让学生既了解了此题的解法,又了解此类题的解法。

李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如下:其一,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唤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其二,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乐于学并且会学;其三,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与成长,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李爱华这样的教师,也需要李爱华这样的课堂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周志.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效应[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4).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2015LSLktzijyx-22)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纸恳切书,一段语文情
语文的“理”性
美读让语文阅读充满活力
语文的使命
语文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