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古诗文朗读教学的简要探讨

2015-11-28王扬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课初中生

王扬

【摘要】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以应试的目的进行教学,而把朗读教学仅仅作为一个可有可无、可繁可简的形式,缺乏重视。这无疑大大破坏了古诗文教学的完整性。对语言表达能力在迅速发展阶段的初中生而言,这也是很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改进初中古诗文朗读教学呢?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古诗文朗读水平呢?

【关键词】古诗文朗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生古诗文朗读现状

在现当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古典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动,尤其是在初中生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目前初中生对古诗文的态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情况:

喜欢古诗文的学生为数不多。这些学生一般都有着较好的文言积淀,文言功底相对扎实,对于课本中的古诗文能够很快接受。且于课外,他们也能积极涉猎古典文学名著。不喜欢古诗文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古诗文枯燥干涩,味同嚼蜡,朗读背诵更是费时费劲,故而学习的主动性很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古诗文是心生畏惧的,主要原因也还是在于古诗文难于理解,难于背诵,所谓文言之难,难于上青天。

基础功底、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的不一,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的,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古诗文朗读水平方面的参差不齐。

爱好古诗文的学生,对于古诗文也是颇具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的。他们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在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觉。停顿、节奏、语气的变换等都能够有所掌控。至于后两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则是被动、逃避的。由于训练的量少,加之消极的学习态度,以至于这些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问题百出。比如字音读不准、语句读不畅等,技巧和感情的把握就更不可能了。

二、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古诗文朗读教学

学生在古诗文朗读方面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差异,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

在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存在下列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太模糊,缺少渐进指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仅仅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要求看似简单,而事实上,“感情”这个词于学生而言却是很抽象的。怎样读才叫“有感情”?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朗读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高层要求,一下子就要学生达到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指导。

第二,缺少示范,过分依赖多媒体。在多媒体广泛走进课堂的今天,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开始利用网络上的朗读音频进行朗读教学。教师的亲自范读却越来越少了。学生仅仅依靠听多媒体音频是无法习得朗读技巧的,也无法对朗读产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来展示朗读,只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而真正要处理好字词句的停顿、节奏、语音语调等,还是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地指导。然而这正是很多语文教师所或缺的。可以说,朗读技巧的教学,教师除了理论性的言传之外,更需要实践性的身教。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古诗文朗读教学

可见,目前初中生的古诗文朗读状况和初中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朗读教学状况并不是很让人满意。在国家大力倡导“经典诵读”和弘扬国学文化的今天,这些问题的改进尤为急迫,且后者的改进是前者改进的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摆正自身对语文课的认识。语文课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指导学生应付升学考试,更是为了传承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学生的素养情操。古诗文的教学亦是如此。如果纯粹以应试为目的地进行字词解释、内容分析、习题训练,这样的古诗文教学是极为枯燥乏味的,学生的朗读方法技巧也无从学起,朗读的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朗读并非古诗文教学的“附属品”,而是极为重要的“必需品”。

第二,朗读教学,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接受规律的基础上由浅入深进行指导。诚如前面所言,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根本就不现实的。具体的朗读教学可遵循“四读”法:读准、读顺、读意、读情。

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是古诗文朗读的基础。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地域差异和方言影响,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能够把普通话说准确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课下能加强练习自己的普通话,毕竟这是指导学生读准的前提。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语句读顺、读畅、读流利,不要磕磕碰碰。然后,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字句意思的理解来朗读。换言之,就是读在嘴里,翻译在心里,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诗文中的情感。光理解情感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如何将情感读出来。这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技巧,比如语速语气的控制、语音语调的控制等。只有做到这些,方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读出了情,古诗文的朗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这其实也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摆脱对多媒体的依赖,亲自教学方能有成效。

第三,教师要营造积极的朗读氛围。不少学生对古诗文朗读是存在胆怯心理的,不敢表现。因此,不管学生的朗读基础、功底如何,教师都要给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建立积极的朗读评价机制。无论学生读的效果如何,教师都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耐心指导,让学生在点滴的指导中想读、敢读、会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朗读教学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说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好某一篇古诗文,而是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积极的朗读态度和学习态度。

四、总结

传承古代经典文化,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怎么传承,朗读无非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提升自身的朗读技巧,更要不断钻研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和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文朗读水平才会有所提升。而这样的语文课才能称之为语文课。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文课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