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015-11-28彭罗红
彭罗红
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质量实施得如何,直接决定整个学校和教师能不能很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但又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我们把“绘本”引进课堂教学中,经过一系列的“绘本”教学,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小学语文课堂。
一、为什么要选择“绘本”做课程资源
绘本,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就是“绘画出来的书本”。绘本有少量的文字,文字简洁易懂,主要以图画为主,具有很直观的视觉感。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绘本正是一种以图画为主的读物,刚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绘本中非常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夸张的动作、表情,简洁、明快的色彩和风趣幽默的文字能把小学生深深地吸引住。
小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绘本特征,不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好的直观感和可读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数量有限,如果仅靠文字的表述,学生很难明白课文的意思。因此选择绘本作为语文教学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绘本课程进行学习。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春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雨后春笋的图画配上课文,让学生边看边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绘本”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可选择获过大奖的作品或者比较经典的绘本作为课程资源。这些绘本不论从其艺术的价值、创意方面,还是从图文并茂、寓意等方面来说都有质量保障。例如:《三只小猪》《一百万只猫》《森林大熊》《大卫,不可以》等。怎样选择这些经典的作品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1.适宜性原则
选择短小精悍、故事简洁明快、内容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绘本。小学生对这些绘本非常熟悉,有种亲切感,从而非常感兴趣,特别吸引学生。例如:《爷爷变成了幽灵》《铁丝网上的小花》等。
2.多样化原则
我们选择的绘本在内容上、创意上以及表现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不要过于单一。
(1)选择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或者是探索类绘本,这样小学生才会感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总是第一位的。贴近生活和探索类的绘本能激发小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2)选择一些共同体验的绘本、如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方法的绘本、训练思维能力的绘本等,发展小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公主的月亮》《爷爷有办法》等。
3.参与性原则
(1)选择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有想象力,文字富有韵律的绘本。这一类的绘本文字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
(2)选择有曲折情节的故事,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并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这类绘本让学生通过合作将绘本上的故事表演出来,这就发掘出了小学生的表演才能。如《擦亮路牌的人》《一片叶子落下来》《最特别的东西》这些绘本都比较适合表演。
(3)选择一些可预料到结局的绘本故事。小学生读到这种绘本时,个个都想做侦探,积极地开动脑筋,根据课文中的细节来猜结果如何。这样就能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怎样在课堂上应用绘本资源
怎样把绘本引进课堂,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呢?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的:
1.看图画猜故事
看图画猜故事,最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根据绘本上的图画,猜猜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就会积极地思考,甚至会自主的进行讨论、交流。比如:讲《永远吃不饱的猫》时,学生有的猜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猫胃口很好,是个大胃王的故事;有的猜这个故事是讲一只猫可能生病了,胃坏了的故事,等等。这些猜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学习,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2.利用音频读绘本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享受听觉的盛宴。一边听绘本故事,一边看绘本故事。在这个环节上,虽然学生们表现得很安静,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是最灵动的时候。学生在用耳朵听绘本故事,眼睛看绘本故事,脑子在想绘本故事。做到了“三到”,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享故事
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老师可以设计几个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去感悟故事的主题。比如:在指导阅读《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的时候,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①种子嘟嘟是什么种子?②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③种子嘟嘟的理想实现了吗?④种子嘟嘟能实现它的梦想吗?这些问题都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资助阅读绘本,自主地去感悟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感受或续写故事。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侧重于说话的训练。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续写故事,进行作文训练。
总之,绘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阅读等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能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