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5-11-28施玮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散文挑战阅读教学

施玮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题目——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归纳主旨——总结手法,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断束缚着学生的阅读思维。如何走出传统的散文阅读模式,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指引下让学生真正自主地走进文本的“召唤性”结构中,本文将以《晚秋佳日》一课的教学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的阅读教学;《晚秋佳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与描述】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计算机与网络专业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刚入校,对中职的语文学习充满了一种期待和热情,同时,他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基本具备鉴赏散文的能力。现在,又学习完了第一单元——中外抒情诗,开展了青春诗会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意象与所创设的意境,有一定的创作诗歌的水平和激情。

【问题与讨论】挑战闯关的模式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能行之有效吗?学生们有没有进行真正地阅读?效果如何?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一档黄金节目叫《挑战主持人》吗?今天,你们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挑战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和他的代表作《晚秋佳日》吗?好,挑战前,我们先来做下热身运动。(导入课文)师:猜猜谜语:劳动英雄面孔红,(赛前热身)天一亮来就开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打一自然现象)生:太阳。(气氛很活跃)……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从不同的角度说了晚秋佳日的美,但是这些美的感受是浅显的、零落的、朦胧的,究竟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深层次的美呢?这也是第三关我们需要挑战的内容——鉴赏品味关。

师提供三条锦囊妙计——

妙计一:品味用词的形象之美

妙计二:品味用词的神韵之美。

师:欣赏语言,正如品茶,味道不在入口那一刻,而在香气轻轻溢出的感觉,这就是神韵。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环境和人、物的描写,品品从文字中溢出的香气。师小结:人和周围的环境相配得很协调,达到了和谐的境界。在这样和谐的画面中,作者又感悟到了什么呢?老师的第三条妙计将对大家有所帮助。

妙计三:品味用词的禅意之美。

师:所谓禅,本来是佛教中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在指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某种机缘悟得其中的哲理;以老师自己的感悟,我认为禅意就是本真的心性和向善的心,是生活中所孕育的人生哲理。那么置身于相模湖,远眺着朝阳与落日辉映下的富士山美景,作者他体悟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从文中找出反映作者心性即主体感受的语句。

师(深入):其实,作者除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外,还有一种怜惜和同情但并不哀伤,这体现在即使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太阳也避免不了有落下的时刻,可就在落下的瞬间我们从文中仍然感受到的是美,这也是日本作家所独特的审美文化,我们称之为“物之哀”式的审美情感。

大部分生略有所悟。

师: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我们在一种幽静中与自然对话,这种对话是无言的,呈现出一派天趣和智慧,我们感受到诗一般的意境。”下面就由我们同学拿起笔来,将散文与诗的通道打开,进入今天将要挑战的第四关——创造阅读观。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文的领悟写诗解文,老师将给大家配上音乐和图片,希望能激起你们的灵感。

师生交流、展示。

学生们的成果是令人惊喜的,展示部分佳作:

作品一:(张亮亮)

晚秋望日

远望富士近看雪,晨曦晚霞两相依。

不知此景今何在,我心依旧笑晚秋。

教师的作品展示:

富士山高晨光期,白云掩映相与平。

晚秋白雪及峰顶,不如落日霞光美。

日光白昼虽犹短,淡光掩映雪缤纷。

至今望峰忆未尽,光度白雪照我心。

师总结全文:经过我们的四关挑战,可谓层层筛选,部分同学展露了自己的头角,希望再接再厉。

【诠释与研究】

一、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奠定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尤其是挑战闯关、锦囊妙计等环节让学生兴趣大增,并且步步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适时运用体态语言来激励他们,很大限度地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做主人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究竟怎么定位呢?本课的教学就是努力去探究和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成果分享者的角色。课前备课时运用创新思维,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设计切入口,趁机引导,步步深入——从形到神到意的最高境界。在讨论关键性问题时,教师适时引导,讲解穿插,不断拓展;在写诗解文环节,教师更是一个学习成员,也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虽然是主人,但教师在关键之处的点睛之笔、只言片语,也很好地把握住了整个教学内容和进度。

二、起点意识助推锦囊妙计策略的实现

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散文,别说是中职学生,就是高中生学习此类篇目都有相当的难度,而这个教学设计打破了常规的思路。先从猜谜和看图说话开始,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按难度大小给出四关,通过每一关的挑战逐步让他们收获成功的体验,当然越往后难度越大,于是教师在关键时刻再给出三条锦囊妙计,这是对学生们充分的信任。有了拐杖的辅助,他们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收获当然也颇实在啦。

三、拓展意识下的课堂精彩生成

本文最大的难点就是感悟“物之哀”的审美情感,当学生们领悟了这样的情感后,本文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然而,课改还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于是联系上个诗歌单元的学习,就设计了用诗歌来解读自己对“物之哀”的理解,没想到佳作迭出(见上文实录中所列举的),学生们借助这样的媒介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实现了真正地阅读,也升华了自己的认识,体验了更多的情感。

(编辑:李艳松)

猜你喜欢

散文挑战阅读教学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