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害羞、自卑学生的心理干预
2015-11-28徐伟
徐伟
摘要:个体存在着害羞、自卑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是潜意识消极情绪在作怪。通过心理技术能够有效干预,本文介绍了一名害羞、自卑、不敢与人接触的大学生,经过心理干预后,转变为一个开朗、自信大学生的过程。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害羞;自卑;自信
一、个案情况
(一)自然情况
学生赵某,男,20岁,大连某大学大一学生,身体健康,无家族精神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均为农民。
(二)自述现象
1.一个不为人知的害羞男生
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像任何人一样,对这里充满着幻想。一段时间过去后,我始终找不到定位,一天一天浑浑噩噩的混着日子。与同学相处不好,整天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社交活动。身在大学校园,心里却时刻惦记着高中的朋友,虽说大学有上万的朋友等着我们去结识,只是现在的我,总是迈不出那一步,我开始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是害羞,亦是害怕。因为我害怕他们会不喜欢我,索性我就不让他们认识好了;因为我害怕他们会笑话我,索性我就不让他们看见好了。越害怕,越不敢再面对;越退缩,越不敢再出现。一次又一次,我被自己骗的团团转……这样昏天黑地的生活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我竟还没有记清自己班级的同学。课堂学习,总是被动的接受。社团活动,也总是被舍友拉着参加。那段时间里,我总是拒绝融入圈子。
2.一个轻易否定自己的不自信男生
人们总是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一定要时刻做好准备,去迎接生命中一次又一次机会,不要让它再一次与你擦肩而过。我努力去做,效果很差。9月份的紧张军训让大学生活的开端井然有序,机会悄悄的到来,我被选入了学校的国旗班。在国旗班训练了两个星期后,我以身体不适为假象理由,选择了放弃。之后,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终于开始了,企图有点改变的我终于鼓足勇气,报名参赛。但在答辩环节,败得惨不忍睹。我又一次失落的地下了头……这样的故事经常在我的身上发生。
(三)症状表现
赵某的症状如下:能够与他人进行“被动”的交往,但在交往中有负性的情绪体验;上课时无精打采,下课后很少与同学说话;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让他感觉很不舒服,认为只有高中时的朋友才是他的好朋友;喜欢独处,一个人在寝室时感觉更好。
二、咨询过程
(一)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1.潜意识情绪是症结
潜意识概念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一百多年前提出,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元认知干预技术对潜意识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潜意识是指没有意识或意识到了但控制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赵某来到大学后,陌生的环境、与父母的短期分离等情况让他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在与同学交谈时,城乡的差异、生活的经历更是让他无所适从,这又加重了他焦虑情绪。此时父母、老朋友的电话勾起他旧时的记忆,暂时缓解了他的焦虑,让他感觉内心舒服很多。按照情绪发生的原理,个体总是愿意从事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赵某与新同学交往越来越少,与老朋友打电话越来越多,情绪始终处于焦虑当中。
2.性格因素是导火索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核心人格差异,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但不同的性格对事物的感受性有着较大的区别。赵某性格内向,在高中时他能够与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很多的话题,可以聊下河抓鱼,可以说山中野果……而且学生们在学校的目标明确,关注的焦点全部在学习上。来到大学后,赵某深知应该进行改变,但他又不知如何改变,虽然进行多次尝试,但一次次失败后让他感受到自尊心受挫,更不愿意与人接触。
3.元认知策略不足是问题形成的杠杆
根据知识分类智力理论可知,知识可以分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策落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知识。赵某来到大学之后,在与同学交谈时,如果同学对此话题不感兴趣,赵某心理会特别难受,会认为自己与同学并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偶时甚至招来别人的反感以及笑话,自己也得不到同学的认可。于是,越想越不敢做,越不敢做就越走出不来这个阴影,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是说赵某在与同学交往中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元认知策略。
(二)采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进行干预
1.认知调整
对赵某的认知调整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讲解元认知干预技术,二是对赵某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元认知干预技术讲解部分一定要向来访者详细介绍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要领,包括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暗示训练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三个核心内容。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是发现症状形成的关键技术,是打开个体心理问题的钥匙。暗示训练技术是高效重塑来访者行为,深入调节情绪的技术。情感组织者技术是迅速提高来访者积极情绪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暗示训练技术之中。
元认知干预技术指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天才学习生学习状态、灵感状态都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因素的,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形成的,是容易建立但同时也是容易消除的”。刚刚步入大学以后,赵某也期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也试图努力去与同学接触。一次与寝室谈论毕业后的发展时,赵某谈到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要改善家乡经济状况时,同学们对他的话“冷嘲热讽”。有人说他在唱“高调”,有人说他太天真,有人说他说梦话,有的说他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人物许三多……赵某自述这确实是他的理想,在来到大学以前,他说了多次,每次都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但大学同学为什么反映如此呢。赵某感觉很是痛苦,一种不被认可,不被群体接受的感觉出现了。几天后,赵某上完课回到寝室,见同学在聊天,赵某随便一问“聊什么呢。”同学笑着回答,“聊你呢,一个为家乡建设而努力奋斗的人”。听到这样的话,赵某感到“无地自容”,转身离开了,此后便不愿意与同学接触。赵某在与同学聊天情境中(S)出现之后,同学的“冷嘲热讽”使赵某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E),而缺少元认知策略的赵某不知如何处理,产生了消极的行为反应(R),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又会增加赵某的负性情绪,加重消极行为反应……如此不断增强,进入恶性循环系统,形成人际退缩行为,个人也变的更加自卑。如图1所示:endprint
图1 赵某症状形成图
元认知干预技术认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的运用能够促使我们迅速找到问题的发生机制,而将新的、积极的、有效的行为在赵某的身上进行重塑则要结合暗示训练技术与情感组织者技术。将原理讲清楚,讲透彻能够促使赵某积极配合,提高干预的效果。
2.暗示训练
在渐进性肌肉蹦紧放松后所产生的愉悦的情绪状态下,通过情绪组织者技术(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对未来美好憧憬)让赵某的情绪达到轻松、宁静、愉悦,甚至是兴奋的状态。在赵某完全没有杂念和消极情绪的情况下,将交往情境一幕一幕地呈现在他的大脑中,使赵某的交往情境与积极情绪建立联系,从而一到交往情境就能体会到愉快的情绪体验,达到消除交往障碍的目的。具体的做法是:将身体的肌肉绷紧,坚持一会儿,再放松,伴随着缓慢的深呼吸,进入放松状态。当情绪达到要求后,想象预先设定好的场景:(自己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下流利的和别人交谈,大家畅所欲言,分享着身边的故事,我和周围的伙伴们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很愉悦。我带着这份从容走上讲台,面对着在场的师生,我开始了准备充分的演讲,比赛很成功,老师们夸奖我,同学们赞美我,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所处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于是,我觉得很自信、很轻松。)
3.自我调节与控制策略
自我调节与控制策略往往是咨询中最容易忽视的内容。经过暗示训练后,基本上个体心理比较轻松,低落的情绪不断减轻,能够体会到与别人交往时的轻松感觉,但仍需做到以下处理。
(1)每次准备交往或者演讲等活动时,要重温元认知策略性知识。每次结束交往或演讲活动时要回忆活动中的积极力量。直到认为自己非常开朗和自信为止。
(2)要逐渐掌握干预方法,当再遇到问题时能够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当再有心理压力,自己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就立刻做几个深呼吸,调节自己的情绪。
(3)坚持体育锻炼。每周3-5次,每次40分钟左右。
三、干预效果
(一)赵某自述
1.我的地盘我做主
当初总认为自己是这所大学的配角,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自己。而现在才发现,我才是这所大学的主角。我有3个舍友陪我生活,有39个同班好友陪我念书,有千名同学陪我上课,万名同学陪我成长。我的生活如此美好,为何不把灿烂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呢?经过咨询以后,我变得健谈、开朗,我周围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生活充满了惊喜。
2.我的自信超乎你的想象
我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机会,各种比赛各种活动,只要你想,你就是主角。大一的生活转眼即逝,回想起来,偶有失利,但总有收获。一次次的磨练就是对我最丰厚的礼物了。大一的下半学期,我当选了班级学委,竞选成了宣传部部长。这对当初那个害羞还有不自信的我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悬殊啊。所以说,成长,真的是一瞬间是事儿。
(二)咨询者评价
赵某经过6次的临床干预后,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不想交往变为现在的能够有效的交往;由原来的经常性行为退缩变为现在的主动积极面对;由原来的害羞、胆怯变得阳光、自信。
四、反思
害羞、自卑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因素为主要成为的心理现象。只要是潜意识的心理因素成分,就可以从中找到隐藏着的S-E-R条件性情绪行为反应。经过心理干预后,当刺激(S)再出现时,个体自动运行了积极的情绪(E),产生了积极的行为反应(R),这种积极的行为反应又会促使个体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当中[2]。
条件性情绪反应无时无刻不再形成过程当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消极的,有些反应强烈,有些反应较小。而个体往往受消极的、反应强烈的条件性情绪所困扰。元认知干预技术清晰的看出了问题产生的原理,通过改变情绪反应来快速改变个体的行为,使那些传统观念认为不易改变的害羞、自卑等性格因素也发生着变化,性格逐渐变的大方、自信。
[参考文献]
[1]王立凡,金洪源.高效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1):42-44.
[2]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神经症、学习障碍与个性困扰的高效解决[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