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引领 聚焦片段课堂2

2015-11-28吴学红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细节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走出教研的盲区,本文提出了“一二三”研究设想。

【关键词】教研活动;研究设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缘起,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校本教研”这一字眼,也逐渐走进了教师的教学生涯中,被视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追随着这一课改洪流,我校也开展了“同课异教”“课例研讨”“青蓝工程”等系列活动,但由于地处偏远的县城,教师自我专业水平有限,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教师只是听完课后泛泛而评,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校本教研并没有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认为,只有把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解决的突破口,才能走出教研的盲区。

于是,提出了“一二三”研究设想:

坚持一条主线:“问题引领”为主线;

坚持两个载体:“课堂和理论”为载体;

实现三个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课堂兴趣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增强。

为此,我校开展了“片段课堂”这一课例研讨,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锤炼提升问题”为纲展开。具体流程如下:

一、前期准备(一个月):寻找问题

活动名称 活动任务 课堂现象 形成问题

问题聚焦 1.总结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惑

2.在听课中你认为我校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什么?

3.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反思,形成问题意识。 1.朗读训练没有深入到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层面,只是在走形式。

2.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缺少具体目标指导,读与悟分离。

3.读得没有层次,把读从语言文字训练中分离出来。 怎样才能做到读与悟的有效结合?

二、研讨过程(一个月):解决问题

研讨内容 研讨资源 研讨成果

理论学习指导 《朗读指导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指导教学片段分析》

《聚焦教学细节 打造有效课堂》 充分认识到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以达到读与悟有效结合。

片段课堂研讨 张炜《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反复研讨:王熙凤的语言)

张红霞《一面五星红旗》(重点揣摩:“我”的心理及动作)

贾红玲《乡下人家》(结合学生感受理解乡下人家的景色。 1.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有了初步了解。

2.通过对人物心理揣摩加深了我对五星红旗热爱的理解

3.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更能感受到乡下人家独特的风景。

教学片段分析 《草原》第一自然段教学案例

教师进行理念分析 教师们能敏锐地分析到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

教学片段设计 《燕子专列》中“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一句指导朗读设计 教师们采用抓重点词、想象燕子遇到的种种困难,动情的描述语等方法指导,较好地完成了读与悟的结合

三、后续研究(一个月):提升问题

研讨内容 研讨资源 思考任务

结合“读与悟”主题同课异教 观摩优秀名师课例。

校内青蓝工程师傅执教。 1.透过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分析自己与名师中存在的差距。

2.作为一线教师,怎样结合自身实际上好家常课?

生成观点 联系新课程标准,回读关于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相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1.如何抓住课堂中的“片段”提升专业成长?教学细节对教学成败的影响?

2.回顾“片段课堂”这一教研活动,谈谈自己今后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基于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要成长,首先要学会思考。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有自己的课堂观、问题观,才能不断在反思中成长、进步。触类旁通,我们在教学中又不断的反思,发现问题,结合当前的背景,相继申报了自治区课题《培养低段学生的感悟能力——以语境识字为例》《小学一年级计算错误原因及矫正策略》及地区课题《小学中段片段教学方法初探》,用于指导教学,现已进行结题。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便捷之路,小课题也成了教师的最爱。

(2)只有捕捉教学细节,才能生成精彩课堂。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不重视教学细节的打磨,一堂成功的课正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累积而成。基于此,我们推出了15分钟片段课堂研讨,目的是在一个个教学细节中研究教师的行为、理念、水平,从而打磨期待中的精彩课堂。事实证明,以“典型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片段课堂”为研究载体,使研讨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后期我们又开展了“远离无效的课堂对话”“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体现”“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语”等片段案例学习,使我校的教师汲取着知识的清泉迅速成长起来。我校马欣瑞、孙慧霞等12位年青教师等授课比赛已在自治区、地区、县级荣获二三等奖。教师们正在完成着由教书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目前学校以形成“问题即意识,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的研究意识。

(3)身为教研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仍旧合适。要使教师有一桶水,教研主任应有一缸水。三年的教研历程,我真的感觉到自己肩头驮着太多重负。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出色的教研员要有清晰前瞻的教育理念,应该有敏锐的课改意识,更要有扎下身子和教师一起研究的精神,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才能引领学校的教学方向,真正成为教师教研的领路人。

作者简介:吴学红,女 ,1971年生,汉族,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福海县第二小学副校长。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细节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细节取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