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问题分析及有效生成探讨
2015-11-28史文超
史文超
【摘要】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的激发,导入精彩是推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形成和积极与文本交流对话的起点。巧妙设计课堂导入语,能切实、合理、有效地奠定课堂学习的基调,让学生带着情感、问题与思考进行自主与主动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应是课堂老师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入语的设计体现着教师课堂教育艺术水平,彰显着教师的智慧。精彩导入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与参与,让学生思维活跃,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学习环节。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导入语的设计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导入失效难以激发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方法还是需要老师激发和引导的。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应该从导入开始,或者没有设计导入语的意识与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激发。
(一)缺少对导入语重要性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强调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对课堂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学生也已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再来设计导入语显得累赘和造作。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开门见山,直接指出需要学习的内容,少了趣味和活力,也有伤语文课堂特有的诗意和浪漫。如在《沁园春·长沙》学习中,如若直接说明学习该词的学习重点和目标,太过功利,艺术性缺失,这和“向青春举杯”的浪漫主题也是相悖的。
(二)缺乏设计导入语有效性的思考
导入是主体教学的铺垫,应该为后面学习活动开展做服务。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手段先进,有些语文课堂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有些课堂导入为了吸引学生,往往用多媒体画面、音乐进行导入,花样纷呈,让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是却没有与教学内容做到有效衔接,让学生无所适从。如在韩愈《师说》教学中,截取《唐诗韵》中的对韩愈诗歌写作的介绍,一方面,导入太长,形式过于隆重,非但没有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反而分散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脱离了《师说》教学的重点。
还有些语文课堂,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诗意,课堂导入旁征博引,过于“高大上”,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境。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一老师如此导入: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边城》中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就对“小岳云”情有独钟。那么,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在贾府相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导入容量大,涉及的文学知识多,高一学生尚且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文学知识。如此,自然也难以达到导入应有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精彩导入生磁力
导入语应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情境。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设计导入语。
(一)随意交流,有的放矢,让学习气氛浓郁
特级教师黄厚江常在全国各地开设教学示范课。他每次面对的都是陌生的学生。黄厚江老师为了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常常以与学生闲聊的方式导入。如他的《阿房宫赋》公开课,就先与学生随意交流,然后指出文言文一般学习方法,之后与学生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自然地过渡到对“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古今异义词“气候”的理解与分析。如此导入,看似随意,实则有的放矢,学生自然有效地进入课堂学习,积极思考。
我在市公开课《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中,基于如下问题设计导入:1.借班上课,我对学生预习情况难以了解;2.本文难度较 大,没有时间去和学生沟通预习中的问题。因此,我采用了采访式导入:“预习了本篇散文,我们来聊一聊同学们有什么阅读感受或者困惑”。学生的阅读困难大多在散文主题,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问题。这样,在采访交流过程中,第一,学生和我之间有了初步的交流,开启了课堂轻松热烈的氛围。第二,学生在随意交流中智慧交锋,对课堂讨论争辩充满期待。第三,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情和难点所在,即时确定基于学情的教学重点,即“结合具体内容探讨本文主题”。这样,虽是借班上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积极思考、热情参与、激情思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果反响较好。
(二)视听结合,返璞归真,找到切入有效角度
语文课堂,应返璞归真,重视引导学生于朴实的文字中感受文本的文字美、情感美、哲思美。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会剥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力,有伤语文课堂的朴实和本质。但是,我们既要避免多媒体手段对语文课堂的不利冲击,又要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结合、吸引力强和容量大的特点。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用李玉刚的《葬花吟》歌曲导入,让学生欣赏美妙的歌词,让学生说说对林黛玉的感受。这样,就容易让学生对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多疑敏感的性格有所感知,而这正是学习重点之一。如此,学生就能够进入很好的阅读情境。另外,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父亲》的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分析罗中立油画《父亲》导入,让学生感知父亲形象、体悟刻画形象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出文中“父亲”的形象,并对形象分析,获得对父亲这一人物性格的认知,达到对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的主题把握。
当然,导入还有很多方法,比如经典的诗词、故事导入,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新闻时事导入,学科渗透等等导入。只要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导入有效推进学生进入课堂的阅读学习情境与积极思维活动,那么,我们的导入就应是精彩有效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导入。要依据学情,切合学生实际,扣住学生的兴趣点,突出导入与教学主题的无缝衔接,让导入切实起到激活课堂学习思维的作用,引导对所学的认知,推动主动能动性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迅.例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J].知识窗(教师版),2014(5).
[2]黄秀英.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设计优化策略[J].中学语文,2014(24).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