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健身课程“心、身健康”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15-11-28王伟
摘要: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采用实验、统计等方法,在我校非体育类专业的田径健身课程教学中,构建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建立了田径健身课程教学目标体系与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天气变化确定走、跑、跳、投等课次教学内容;确立了教师统一安排与学生自我选择练习内容合二而一的课次教学模式;设立了教学效果的学生自我身心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过程式评价”方法;98%的学生喜欢上田径健身课,课堂练习热情高,认为心身得到良好的锻炼,学生身心素质有显著提高。结论:“心、身健康”教学模式运用于田径健身课程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显著效果;田径健身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空间广阔,健身价值高。
关键词:大学生;田径健身课程;心身健康;教学模式
吴东等在2011年调查得出的结论:全国大学生体质全面下降。再次证明了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及学者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力求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大学生中尝试开设田径健身课程,从选择田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为深入研究和探索田径健身的价值与方法寻找途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大学生2006——2013级大学生(3061人。其中男3001人、女60人)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
2.实验设计
2.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突出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同步发展。
2.2教学目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依据教学指导思想,由多名田径健身课程授课教师起草、12名同业教师参与和27名相关专家修订确定教学目标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见表1)。
2.2.1学生心理目标确定
学生心里健康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依据:人的心里素质内容十分复杂与广泛,结合田径健身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的特点,依据《现代心理学》综合确定3项心里健康目标,第一“知觉”,表现在使学生学习与掌握田径健身的意义与价值(包括课堂选择练习内容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引导使学生产生理性运动感悟,激发学生“我要田径健身”的激情,继而确定个人课堂与终身田径锻炼的意识与目标;第二“情感”,表现在培养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及稳定的情绪进行田径健身实践;第三“意志”,表现在学生主动克服自身的生理惰性和一切影响健身锻炼的外部因素,支持、鼓励、调节、实现自己持之以恒的坚持田径锻炼(包括完成课内完成的运动量,课外坚持田径锻炼的频率)。意志培养目标:超越自我——实现新的运动经历;挑战自我——提高运动质量(成绩);战胜自我——改变懒惰、软弱、放弃等不良的运动锻炼行为,逐步形成运动锻炼意识与习惯。
2.2.2学生生理健康目标确定
学生生理健康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依据: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通过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达到提高生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2.3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与课次分配
田径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确立,必须体现其完整性,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喜欢和容易接受,在保证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性的同时,还不能脱离以走、跑、跳、投及器械(提高体能)等为基本手段的身体练习内容,完全避免田径竞技的技术束缚和过大的运动强度等枯燥的田径运动。为突出健身的有效性,每次课都要达到足够的运动量,强度以中等及以下为主,如耐力跑2400-4000米,不做时间、速度等硬性规定和限制,动作符合跑的技术要求即可,只有合理和足够的运动量才能确保体育课达到的健身效果。开课前,具体课次教学内容不固定在某一天或某一次课,实际授课时根据天气特点与变化确定。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具有温度高(夏季白天大都在33度以上)、降雨频率高(有时3-5天/周,每天要下1次或几次),因此田径健身课教学应根据当日天气状况进行具体确定,如在天气较凉爽(33度以下)时,可安排较长时间的有氧耐力跑类,提高心肺功能和耐久力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高温天气可安排跳跃、投掷、游戏类等,提高力量和柔韧、灵敏素质;因雨水场地受限时多安排室内器械练习为主。
2.4教学操作
每次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由教师讲授与统一安排完成;后段由学生自己安排与选择已学过的内容独立完成,突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学特点。教师跟踪督导,以满足学生个体锻炼需求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一段的练习学生都要根据练习内容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包括对练习内容的兴趣性、身体的运动状态)首先确定心里目标,以心理目标指导自己完成练习内容。
2.5评价方法及计分方法
课次评价与计分方法。每次课学生都要对自己学习完成的情况进行定量(“运动数量”)和定性(“心里状态”)进行评价与计分,取消传统的田径技术评定或达标(时间、高度及远度)等“终结式评价”。定量评价与计分,如慢速跑2400米记60分,每增加400米增加10分,100分为顶点。定性评价与计分,如课堂参与健身的具体意义、兴趣程度、投入的精力与体力的努力度等总体自我感觉,总体分为很高90-100分、较高80-90分、不高70-80分、差60-70分。定量与定性两项评价成绩比例为各占50%。
学生田径健身课程总成绩计分方法。学生每次课记录的分数累加除以课的次数为学生自我评价总成绩,占70%。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占30%,包括出席率、课堂纪律、听课与练习表现,对教学的关注度,独立完成练习的能力与表现等。
3.结果与分析
3.1我校田径健身课程的开设与发展
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我校于2006年开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田径健身课,起初只有2个班52名学生,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到23个班700多学生/学年,成为全校开设体育项目中参与学生人数较多的项目。授课教师也由1名增加至5名。说明田径健身课的开设与教学逐步受到学生欢迎。endprint
3.2学生对教学的支持率与满意度
课前与课后分别就“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支持率均为100%。特别是依据天气变化灵活安排上课内容和场地器材等得到学生赞誉。学生对完成数量和心里感受自己评价计分,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前所未有,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为己锻炼、自我需要和所得的个体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体育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过程。
3.3教师评价
“过程式评价”对教师的责任心要求高,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课堂上进行询问、提问和认真的观察并对异常现象做重点记录并及时处理。起初个别学生有投机心里,计分不够真实,特别是自我心里健康评价随意性较大,后经过引导逐步得以改进,整体十分满意,特别是对90%以上的学生(包括身体素质差的、肥胖型的、以往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能够努力完成练习、大汗淋淋和为自己取得练习成就而感到兴高采烈的场面,作为教师才真正感受到教学改革带来的效果,充满喜悦感和成就感。
3.4教学目标实现
3.4.1学生的心里目标
“知觉”:95%以上的学生课堂认真听课、不懂就问、积极表现,对教师相关的健身理论的提问,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
“情感”:在“过程式评价”的要求下,学生课堂迟到早退及旷课等现象极少,有的班级在整个学期里没有1人出现过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这也是笔者近30年教学中罕见。开始上课时队伍集合快且整齐,再现军训时的风采。课中学生组织纪律性强、练习兴趣浓、热情高,这一切都说明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意志”:最能体现人的意志品质是耐力跑,统计学生开课前5次课和和后5次课耐力跑的平均提高幅度为28.6%;教师课堂设定的身体练习内容,90%的学生能够100%完成,通过学生课中耐力跑体验,课后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坚持田径锻炼3次/周以上,较比课前平均2次/周提高30%多。证明学生坚持锻炼的意志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意志培养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3.4.2学生的生理目标
学生的生理健康程度可以通过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得以表现。对前5次课和后5次课学生的平均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统计,除速度素质外,力量、耐力、柔韧与协调等都有显著性提高,详见表2,表明生理健康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3.5学生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自我与教师综合评价成绩统计结果为: 不及格为0;60-70分5%(事假、病假较多的学生);70-80分15%;80-90分58%;90-100分22%。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符合学校要求。
3.6存在问题
3.6.1参加田径健身课程女生的比例过低
根据参加田径健身课程的人数男3001人、女60人统计,男生占98.01%,女生占1.96%,显然女生比例过少,有些班级全部是男生。实际上女生更需要提高全面身体素质锻炼。
3.6.2心里健康评价的科学化手段和监测不够
提高大学生心里健康水平与生理水平同等重要,但多年来一直对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层面的实际情况无法达到更加科学、准确的检测,完全凭借学生的自我感受和教师的观察进行评价,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性,教师认为有15%左右的学生自我评价偏高,并对此进行相应调整。生理层面的运动量和强度可以通过呼吸、心率、表情等得以检测,因此相对易控制和监控。
4.结论与建议
建立满足学生兴趣性、突出健身性、灵活性等田径“心、身健康”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改变田径枯燥、学生厌学、教师不好教的状况,能使更多的大学生对此产生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赞同率100%;随学期教学推进,学生课次完成的练习耐力跑距离(运动量)、上下肢力量显著提高,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考核与计分方法,满足了学生学习的主体需求和对自己进行运动效果检测,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过程评价代替终结式评价的方法,更能体现田径健身课程的健身特点和有利于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田径健身课在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中开展空间广阔,健身价值高。
参加田径健身课程的女生比例偏低,应动员更多的女生选修田径健身课程;对学生心里健康状况及课堂变化缺乏科学数据监控,应与相关专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制人的心里健康水平与变化检测仪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评价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吴东,蒋胜杰.全国大学生体质全面下降. [EB/OL].北京:2011-09-03.
[2]张文普,王炳振.田径健身价值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3,10(5):33—36.
[3]王伟.田径专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77—79.
[4]张英波.田径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5]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