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摄影教学中的学生审美素养
2015-11-28许云
许云
【摘 要】通过摄影艺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J40
摄影艺术课程是对学生实施艺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摄影艺术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促进专业技能的扩展。教师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在充满困惑的信息世界中,激发学生探索、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多看多练多思考中有意识地锻炼出一双发现美的“天使的眼睛”。
一、感悟美
摄影艺术作品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以审美愉悦,没有美也就没有摄影艺术。摄影作品反映的是摄影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以及具有的审美价值与本质意义。在表现形式上,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是美的艺术规律和符合人们审美需要而能够给予人们美感的艺术形象。俗语讲:“境由心生”,说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思、个性、善恶的外在表现,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来。我从事摄影教学后悟出一个道理,即:影像是一个人心灵的映照。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佳作的欣赏,可以体验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意在与学生共享作品的美。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仔细品味教材中对摄影作品的点评外,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让学生分析作者从构思到各种造型因素的成功运用,分析作者对作品的感情投入,充分领会摄影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中其他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此外,摄影作品欣赏课中还要展示一些诸如布勒松等名家的名作让学生欣赏,并从中了解常见的一些摄影流派、摄影风格,通过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影展、美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借鉴和观摩的机会,利于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把真、善、美三者结合在一起,使教育与审美寓于一体,从而达到美育教育的艺术效果。
摄影艺术的接受过程是感知和理解、情感与思想交织的心理活动,具有偏重于感性体验和情感反映以及欣赏者积极的再创造等主观的色彩特点,就是真与美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发现美
美国摄影家法宁格指出:“摄影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要拍摄一张好照片,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还需要思想、感情、理解力、想象力和鉴赏力,这些品质属艺术家的范畴。”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展示中外优秀的摄影作品,重点介绍摄影名作的诞生过程,介绍一些著名摄影大师的观点、原则和做法。辅助介绍自己或影友的拍摄经历及作品,增加并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积累。在欣赏中帮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学生的构图造型能力,训练他们把握光影变化规律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的形式和种类,从而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愿望。如,屠艳爱同学拍摄的《金秋》表现的是一片红叶飘落在草地上,绿草衬托下的红叶显得分外娇艳,让欣赏者感受到心中充满了幸福的暖意。她指着作品开心地说:“从前要是看到这样的景色肯定是匆匆地走过,现在我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是啊,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在摄影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拍照技术”,而是带领学生走上一个“美育素质教育”的新台阶,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和表现美。运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定格在方寸之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三、捕捉美
对高中学生来说,“艺术”是一个玄妙的概念,如什么是题材、什么是创意、什么是意境和哲理等等均不甚了解。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刚刚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许多学生仍然停留在“感知”阶段,他们对社会和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往往一知半解。所以,摄影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灌输”授课形式,让他们带着照相机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去,寻找与发现美。记录与创造社会生活的真、善、美,把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中的客观对象融为一体,从而拍摄(创作)出充满个性和富有理性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来领悟事物的表象,发现艺术的存在,通过事物的外表形象,去刻画事物的内在意象。譬如,秋去冬来,寒风袭人,飞雪漫天,荷叶褪去了绿色,荷花卸下了浓妆,留下孕子的莲蓬;荷秆收敛了芒刺,无言地屈膝静卧水中,任凭风吹,任凭雨打,任凭雪欺,依然守候着那份寂寞的残缺的美。只有这样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强烈的创作情感,才能使他们去发现、去捕捉,拍摄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
学生在直觉的活动中,审美是不假思索的定律,而且这种判断是不经雕琢的一瞬间的感受,把自己的审美思想、观点、标准、趣味和要求融合在发现中,便有了兴趣,会自觉地到自然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展示优秀的摄影作品,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鼓励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创作并汲取自己和别人的创作经验。这样之后,学生们经常满怀激情地将心里的构思来与老师探讨,或者拿着自己的“课余作品”请老师讲评。有的同学为了拍好小区内的民工修建花园的镜头,从不同角度尝试选取拍摄工作场景,并蹲在啤酒箱旁等待工人们蹲、站、弯腰的不同动态同时出现时再拍摄;有一年夏天,天塘沽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交通主干道上的地道被水淹,阻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当人们都在屋中躲雨时,一位同学拿着相机走上人行天桥,抓拍那些惊险的动人场面,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艺术创作实践有效地让学生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成果,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真正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兴趣。以“塘沽外滩”“开发区新貌”“校园拆迁”“运动英姿”等内容为主题的拍摄实践中,学生的摄影作品渐渐地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由衷地感叹: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啊!可见,摄影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他们正张开天使般的眼睛,满怀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的激情,把自己所见的具体形象艺术地再现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构筑出一幅幅美的画面。教师就是要给“天使”插上爱的翅膀,让他们在辽阔的天空下自由地翱翔。
四、结束语
摄影艺术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摄影艺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它激发了学生探索、理解和接受新的事物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探究精神,学生们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积聚于内心,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