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为什么能做到“十个没有”
2015-11-28省人大内司委主任鬲向前
省人大内司委主任 鬲向前
陕甘宁边区为什么能做到“十个没有”
省人大内司委主任 鬲向前
最近我在研读《陕甘宁边区史》,里面关于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内容引人深思。书中谈到:反腐倡廉,历来是各执政党最为重视的执政之本。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廉政建设。1940年2月,毛泽东评价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十没有”是对边区廉洁政风的系统归纳和高度概括。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廉政建设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法以护廉,逐步完善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
1935年12月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及时公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其中规定:“凡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处以死刑;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100元以下者,处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与此同时,对上述犯罪者还得没收其本人家产之全部或一部,并追回其贪污之公款。对挪用公款为私人营利者以贪污论罪。对于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致使国家受到损失者,依其浪费程度以警告,撤销职务以至1个月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重申了1934年2月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贪污浪费与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文件。当时在军需紧急,给养困难的艰苦条件下,一方面向友军暂借(如向杨虎城借30万元);一方面自力更生,增加生产;再一方面是堵塞漏洞,严防贪污和浪费。这样保证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边区政府成立后,把反对贪污、杜绝浪费、保证政府工作人员的清政廉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逐步完善了惩治贪污、防止腐化的规章、条例,并由林伯渠、谢觉哉等亲自指导办理和制定。
俸以养廉,避免官兵薪俸悬殊,缩小等级差别
毛泽东说:“禹王做官也耕田,手上起了泡,叫做胼胝。他为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陕甘宁边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的光荣传统,实行巴黎公社原则,从边区政府主席到乡长,除了津贴有点差别之外,其他衣食住行完全平等。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边区各级政府都是由各级议会中产生出来的,这就保证了真正坚决抗日的分子,真正人民的代表参加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一般是忠实于抗日的事业和抗日人民的利益,坚持为抗日与民主的政纲而斗争的。在我们的制度下,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发薪俸,实行津贴制度,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工资的水平。可是工作中却能表现出自己是群众的模范。在现在边区行政长官每月最高的津贴也只5元,各县县长每月津贴2元半,每天粮食1.25斤,菜钱4分。县政府每月办公费平均在20-30元之间,在战时财政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应节省一切以支付战争的费用。凭我们过去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能够自我牺牲,在少拿钱多做事甚至不拿钱也做事的原则之下,为抗日的事业及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边区政府每月办公费30元,分区每月15元,乡政府只有1元。但财政簿上各级办公费却从无赤字,整个乡政府内只有乡长1人脱离生产,然无薪金,每月收入就是上述规定的津贴费。
“勤能补拙,俭以育廉”反对奢侈浪费
边区政府继承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传统美德。“业精于勤”,办事雷厉风行,惜时如金,已成为边区党政等各方面工作人员的风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带头作表率,他按时上班,及时到会,看文件快,常在文件上批“速缮”及“快传、快印、快办”等要求;并在“速”字旁画两个“圈圈”。在他的影响下,边区通讯站收发的信件做到不积压、无差错、及时准确。
早在1937年4月21日,林伯渠主席与中央审计委员谢觉哉就联名通令边区各单位,要“注意保持苏维埃红军刻苦节约的传统作风,防止浪费腐化的习气”;要减少“公差公马”,提倡“动手动脚”;要注意一张纸、一片布、一点灯油、一根火柴的节省;要爱惜每件公物,使之多用些日子,反对铺张浪费。同年8月,西北办事处会议作出决定:政府办公费实行节俭的原则,如系行政专员驻地,其办公费酌量增加,但每月不得超过50元,特别开支,经呈准后照支;区政府办公费每月3至4元,乡政府经费,每月由边区政府津贴6元,办公费在内,乡长不另支伙食、鞋袜费。县政府雇用3人,行政专员驻在县、增设杂务员1人;区政府杂务员1人,乡政府不设杂务员。各级政府传递信件、通知,有邮局的地方利用邮局,不通邮局的地方应组织群众迅速代为传递。关于各级政府马匹问题,县政府得养马1匹,原来无马者,不得增加,行政专员所在地得增加马1匹。1937年9月21日,林伯渠与谢觉哉再次联名发出通知,规定“公私费用必须严格分开”,一切私人费用,均“不能出公家账”,禁止“办高价酒席”。
1939年2月,边区政府成立了总生产委员会,由高岗、高自立、王世泰、周兴、毛齐华5人组成,领导边区一级机关的生产运动。要求边区各级政府机关实现粮食蔬菜的部分自给,以减轻民负,同时也改善工作人员的自身生活。从乡级干部到边区政府主席都毫无例外地参加生产运动,并持之以恒。开展生产运动不仅帮助边区克服了物质困难,而且帮助边区改进了政府工作,改善了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增进了政府与群众的联系,也促进了边区民众的生产运动。
建立监督机制,抑制腐败现象滋生
为克服与防止以权谋私的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运用多种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各级干部的监督。例如:各级参议的监督。参议会“是超乎政府之上的机关,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有“监察及弹劾边区各级政府之政务人员的职权”,边区各级政府是各级参议会选举产生受“参议之监督”。参议会选举政府委员会时,代表们对候选人民主评议,热心为公者褒、以权谋私者贬,选优淘劣。如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选举结果,连任者133人,新选者185人,安定县70%的乡市政府人员是新选的;绥德县乡干部落选者达100人之多。参议会尽监督指导之责,对改进政府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不难看出,陕甘宁边区时期物质条件十分贫乏,但强调防微杜渐、建立法规,严惩贪污腐化的堕落分子。党政工作人员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抑邪扬正,说明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抵制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