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的人性观

2015-11-28郑柳娜汕头大学文学院515063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神性湘西沈从文

郑柳娜 (汕头大学文学院 515063)

沈从文的人性观

郑柳娜 (汕头大学文学院 515063)

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建筑自己的文学神庙,在这小庙里供奉的是“人性”,“兽性”与“神性”构成了“人”这个有机整体。他塑造了一大批与湘西有关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湘西独特的人性内涵;他描绘了乡下与都市两个阵营,认为现代都市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

沈从文;人性;都市;湘西

在中国现代文坛,沈从文独树一帜,他凭借着自己早年的部队生活体验及心中的故乡山水,用笔杆建立起自己的文学殿堂。他自称“乡下人”,不习惯都市生活,怀念家乡延长千里的沅水、幽美秀丽的山峦、淳朴真诚的民风,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乡土情怀,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构起 “希腊小庙”。

一、“兽性”和“神性”的结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对“五四”时期及后世的作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沈从文自己就承认受过周作人的影响。周作人早年译介的日本狂言,倡导的‘歌谣运动’极其性心理学思想,对沈从文早起戏剧和后来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认为:“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凡是违反人性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是人性。”2他在此提倡了一种“灵肉合一”的生活,把人的自然本能放在合理存在的位置,并充分肯定其道德合理性,把矛头指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禁欲主义,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沈从文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将人的存在划分为“生活”与“生命”两种形式,“生活”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动物性;“生命”是高一级的人生追求,旨在摆脱单纯的物质欲望对人的控制,一个对“生命”有意识的人,他的生命便具有“美”,即有了“神性”。

(一)“兽性”

沈从文认为人具有“动物性”即“兽性”,肯定了人作为生物之一,追求生命自由奔放的一面。

首先,这是一种原始生命力的张扬。《虎雏》中的虎雏,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勤务兵,秀气中透着威风,眼睛大而灵活,面貌出众,乖巧得很,“我”把他留在都市,让他读书,想用最文明的方法来造就他。可他在城里住不到一个月,就杀了人,逃走了。“我”为造就虎雏的计划落空而遗憾,但对虎雏的野性却非常欣赏。这个欣赏与“五四”时期对民族性的思考是相呼应的,陈独秀就曾经认为我们民族中缺少“兽性”,太柔弱了,把我们民族中原始的、野蛮的,甚至是所谓的“野性”引向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这大概就是沈从文当年的一个“遐想”。

其次,沈从文着眼于人性的健全,他不仅在男女关系中表现情,也在情中表现欲。性爱是人与动物都存在的一种行为,沈从文认为它是人类的本能,无端地压抑性爱是与人性相悖的:“天许可的那种事情,不去做也有罪。”3《雨后》《月下小景》《阿黑小史》等大批作品就是以诗性的笔墨渲染青春男女尝试性爱之果的幸福与欢悦:“理智即或是聪明的,理智也毫无用处。两人皆在忘我行为中,失去了一切节制约束行为的能力,各在新的形式下,得到了对方的力,得到了对方的爱,得到了把另一个灵魂互相交换移入自己心中深处的满足。”。4在《阿黑小史》中,阿黑在和五明的性爱行动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甚至她需要五明,比五明需要她还多,沈从文在此似乎替千百年来父权压迫下的女性喊出了心声,认为这种不受压抑、不悖乎人性的行为才是人性美的体现。

(二)“神性”

“神性”是人摆脱了蒙昧的原始状态,超越了世俗社会的约束之后,具有的一种精神信仰,一种人性的庄严神圣境界,“神性”被扭曲就会纵容人的各种贪欲,少了原有的仁爱、勤劳、诚挚等美好的品质。沈从文把人性美集中体现为“爱”,爱可以净化心灵,让人性充满神性的光辉,如若没有爱,人与动物无异。湘西的神巫习俗对沈从文的思想影响很明显,他的认识具有泛神论的倾向,他认为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定是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

《边城》是神庙上最璀璨的明珠。在《边城》里,美丽善良的翠翠、她的殉情的双亲、重情轻利的外祖父、豪爽慷慨的顺顺、相互友爱的两兄弟,都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在这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沈从文自称“人性治疗师”:“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5

二、人性神庙的居住者——人

在沈从文的文学小庙中,被供奉在其中的“人性”就是作品的基点,这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展现出来的,他的笔下有淳朴的水手、少女、士兵……甚至连山贼土匪、土娼老鸨等都大多机智幽默、重情重义、不失人性的真善美。

(一)寄托人性希望的湘西青年

湘西青年是自然之子,青山绿水滋润着他们成长,使他们有着自然的活脱脱的外貌、似水的柔情以及刚烈的性格。《长河》中的夭夭是天性善良的俏皮少女“身个子小小的,腿子长长的,嘴小牙齿白,鼻梁完整匀称,眉眼秀拔而略带野性,一个人脸盘手脚特别黑,神气风度都是个‘黑中俏’……”除了外表动人外,她又特别乖巧、勤劳、体贴。《边城》中翠翠是沈从文理想的集人性之美于一身的人物,而他对傩送、天保的“人性”刻画也很深入,两兄弟都长得像公牛一样结实,凡是乡村青年们能做的事情他们俩都能做,而且无一不精;虽高人一等,他们性格上却又十分和气,不矫情也不浮躁。在同时爱上翠翠之后,两兄弟并没有伤和气,他们到碧溪岨去唱歌,两人公平竞争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在得知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天保默默离开,成全傩送与翠翠。正是这些重情重义的青年才有着茶峒的宁静与人情味。

(二)具有人性底蕴的湘西老年一代

如果说沈从文把人性理想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那么在湘西老年一代人身上,我们可以发掘到的是人性的底蕴。《牛》中的大牛伯把牛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无意打伤了牛脚后,他没有责怪牛耽误了农时,而是因为牛受到的痛苦而自责。《边城》中的老船夫身上有着湘西村民身上的一切优秀品质,他重义轻利、尽忠职守、善良、真诚。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都守着渡口,虽然很多人感动于老人的尽职而想给他“小费”,但善良的老人却没有接受。去买肉的时候,屠夫总是不收老人的钱的,但是老船夫却会把钱先算好,猛地把钱扔进屠夫的钱筒里去,拿起肉走开……这里不只是几个钱的谦让,而是老船夫与乡民之间的相互友爱和尊敬,是老船夫身上一直保存有的重情轻利的美好品质。

(三)“在别一个国度里”土匪、娼妓等人身上的人性底线

只有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在别一个国度里”土匪、娼妓等人的人性之美。在他的笔下土匪比官更像“人”,娼妓放纵肉体又不埋没良心,他们是作为文明社会的丑恶存在的,但是沈从文却在他们的身上标刻了人性的底线。

小说《在别一个国度里》主要讲述一位落草为寇的山大王想娶一户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的故事,这个山大王不用抢亲的粗鲁方式,反而是通过写信的来跟这户人家周旋,信的语言还用得十分和气、滑稽、幽默。除了土匪形象的塑造,“在别一个国度里”还居住着一个具有人性美的特殊群体——娼妓。在《颓败线的颤动》(鲁迅)、《日出》(曹禺)、《月牙儿》(老舍)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黑暗社会中妓女的悲惨命运和血泪史,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即便是做妓女,也永远那么醇厚。《边城》中便这样写道:“尤其是妇人感情真挚,痴到无可形容,男子过了约定时间不回来,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在《丈夫》《柏子》《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夫人》《厨子》等小说中,妓女如常人一样在精神上忠于爱情,热情、善良。她们的生活是扭曲的,然而她们的灵魂和普通人一样纯洁;她们出卖自己的肉体,但是她们的人性并不堕落;他们贫贱,却不贪婪造作。沈从文在人性被扭曲的地方感悟人性的情义和善良,对他们怀有更多的同情和关注,让人性的光辉普照肮脏的现实。

三、人性对照的世界——乡村与都市

在沈从文人性神庙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乡村”与“都市”这两个对峙的阵营——乡村表现的是人性的世界,都市则体现了人性的异化。沈从文由湘西来到都市,他清楚地意识到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戕害,他曾说:“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来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乡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具体显明反映在作品里。”6

与乡村男女间的爱情相比,都市人在文明和道德的制约之下,反而丧失了人的本性,他们的“爱情”只剩下一点原始的肉欲。《绅士的太太》中,绅士的太太无意中发现了另一家人的大少爷与三姨太通奸,她便帮他们隐瞒了这件事,好处是得到他们的钱并同时也成为大少爷的情人,最后大少爷娶了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而绅士的太太怀了大少爷的孩子,生下后成为绅士的第五个儿子。《八骏图》写达士受邀去大学授课,在与未婚妻的通信中讽刺了其他教授身上的一些性爱缺陷,而最后他自己却受到一个女人的诱惑,向未婚妻谎称生病,推迟了回去的日期。沈从文把都市男女用赤裸裸的欲望和相互利用的关系联系在一起,描写了都市中所谓社会名流、绅士淑女的的纯粹肉欲,来揭示其人性的堕落,并且以此来突显另外一个阵营——乡村男女用情至深、灵肉合一。

然而沈从文也注意到湘西的人性美正在逐渐消失。《边城》是沈从文以乡下人的视角建立的自己独特的边缘对抗的文化世界,一方面,沈从文创造了一种诗化世界,另一方面,他又展开了对湘西世界在遭遇现代文明之后的必然命运的沉痛反思。傩送的婚姻选择就是对“碾坊”与“渡船”的选择,碾坊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而渡船就像淳朴善良的老人,是边城古老文明的象征。碾坊在茶峒是一个稀奇物,别人都觉得傩送应该选碾坊,不然他就是个傻小二。沈从文在这里设了一个两难的选择,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湘西的人们还能守住自己的文化吗?另外,小说中白塔的倒塌、老船夫的死去、被水冲走的渡船,这些都象征着美好善良的品质消失了。

以湘西质朴的人性为“尺子”,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充斥着旺盛的生命力,而都市中现代文明则充满对利益的追求、对于人生命力的扼杀。于沈从文而言,都市生活代表着向前的历史,却是以人性的牺牲为代价的;而湘西世界却是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是人性美的完美体现。

注释:

1.任葆华.论周作人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N].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5(3).

2.周作人.人的文学[J].新青年,1918(5).

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7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82.

4.沈从文,凌宇编.沈从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405.

5.6.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9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4

郑柳娜,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图2 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

图3 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中,书法艺术是一种奇妙的艺术,真可谓,方寸之地,包罗万象,以小见大,字里行间显现车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书法艺术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它不像绘画一样,把具体的形象展现在欣赏者的眼前,然而,它所表达的情境不亚于其它门类的艺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变更加葳蕤。对于书法艺术而言,细细品味一件件经典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会获得不同的体验,会得出不同的直觉判断和心灵感悟。而这种直接判断和心灵感悟需要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见闻的增长有这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者简介:

张晓红(1979.10-),女,辽宁,硕士,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神性湘西沈从文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文化寻根与神性建构——民族与女性双重叙事中的梅卓小说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春·遇见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