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5-11-28薛丹纳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410083
薛丹纳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10083)
拼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薛丹纳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10083)
拼贴艺术20世纪初立体主义发展至今,其形式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拼贴艺术随着技术的革新,也与建筑、音乐、电影、动画、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本文将探讨拼贴艺术在包装版式设计以及包装材质设计方向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梳理拼贴艺术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在包装设计中如何起到促进作用。这种艺术形式走向商业化的趋势,也是当今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拼贴艺术;艺术特征;包装设计
一、概述
(一)拼贴艺术及其发展历程
拼贴艺术源于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早在1908年,毕加索把一张小纸片贴在一幅素描的中心,成为第一幅有意识的“贴纸”或者“拼贴”。1912年,毕加索创作的《藤椅上的静物》成为现代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一幅拼贴作品。
拼贴艺术经历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波普艺术时期发展的到当代,从最初“贴”的艺术行为方式,经历了物质层面、非物质层面探索阶段,早已超越平面画的范畴。拼贴从平面延伸到立体,从堆叠延伸到异质同构,从技法延伸到理念的表达,从有形延伸到无形。实际上拼贴艺术早已从绘画领域跳脱出来,与建筑、雕塑、装置艺术、电影、文学、音乐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对接,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不同材质、内容、想法的并置与拼接。拼贴艺术这种独特的创作形式,借由新材料、新技术等物质载体,在后现代时期中,上升到了观念的新层次。
(二)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在当代非物质设计趋势下,包装设计的侧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包装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利于销售等功能层面,而是作为一种引导消费的手段,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象征。因此,包装设计已从物质功能设计转向精神功能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给人们的刺激越来越多,而消费者对于这些刺激却日趋麻木。这也正是各行各业的设计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选用何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形式搭配何种材料?原研哉提出:“我们必须构建人体五感能感知的具有更丰富更高品味感觉的信息建筑物,这也是我今后设计工作的理念。”
在包装设计领域,设计师不再尝试单调的视觉刺激,而是将触觉、嗅觉、听觉等体验融入到包装设计当中。这种感官设计,改变了设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在这样的设计当中,设计者更像是一个引导者,为消费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在结构设计上,受到后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不再是单调的开天辟地式纸盒,而是将趣味性与开启方式的智能化设计融入到结构设计中,企图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而在包装材质的选取上,则响应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理念,采用天然材料与可回收循环利用材料,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材质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触摸体验。作为消费者与商品沟通的桥梁,包装设计导入情感体验的思想,如何设计出既具有良好功能又兼具情感传递的包装,成为当代包装设计所关注的焦点。
二、拼贴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征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系教授李四达在其《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一书中指出:“任何艺术形式都与艺术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史就是媒体演变的历史。媒体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变迁。同样,艺术的特征也往往是根据艺术媒介来分类的。如视觉艺术中的雕塑、绘画、摄影、工艺、建筑等,听觉艺术中的音乐、歌曲等,因此,通过人的感官接触方式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通过人的感官接触方法来分类,拼贴艺术则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而随着科学技术、创作媒介的发展,艺术家借助新工具、新手段、新材质进行创作,拼贴艺术不仅沿袭了传统的艺术特征,还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
一是超越时间、空间,物质与非物质的重组。视觉艺术中,大多艺术作品都有为主的视觉点及主题,但在拼贴艺术中,其创作通常自由、随意,其独特的特点就在于将毫无关系的事物进行组合,以达到戏剧化、矛盾化令人惊讶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在其画作《记忆的永恒》中所运用的拼贴艺术手法,就已不在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排列组合,而是深入非物质层面,企图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在其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象征时间的钟瘫软地散落在画面中,无限的深远的画面让人暂时忘了空间。这种非物质的象征性物体,通过拼贴重新组合在一张二维画面中,而画家则用这种怪诞的风格去阐释那个梦境世界。
二是创作的偶发性,整体表现随意、松散。由于材料的多样化,且最后的效果更多的是靠艺术家们个人能力的把握,拼贴艺术运用起来较灵活自由。它有运用现成品的独特优势,在特定的场合中,直接而又说服力。
1923年,前苏联摄影家亚历山大·罗钦可(Alexander Rodchenko)将拍摄的照片集中起来进行拼贴创作,他创作了名为《蒙太奇》的艺术作品。素材中的电话、轮胎、飞机等机械产品都渗透着罗钦可对技术及工业革命的迷恋。罗钦可这种自由灵活且直观的拼贴风格,被广泛用于二战反对纳粹的宣传中。
三是在二维平面中,展示多个视觉中心、多个画面。与其他平面艺术极大不同的是,拼贴艺术在其丰富的艺术语言表现上,并没有规则。许多被拼贴的画面可能是三维空间完整的,而进行拼接、并置之后,会使整个拼贴作品的平面感增强,而不拘泥于一个中心点。这种效果往往给观者一种矛盾的刺激感。
雷达视线角中方位角定义为视线在XOY平面上投影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俯仰角定义为雷达视线与z轴正方向的夹角。
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是波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其拼贴作品中,一般都为生活中常见之物,如麻绳、废纸、照片等。他使用生活中的现成品去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其画面中,一般具有多个维度多个视觉点存在,但每个元素以其内在联系构成在一起时,让人深思其中的关系。
三、拼贴艺术在包装中的应用
(一)在包装版式中的应用
不同的包装版式设计形式对不同包装结构及材料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包装结构就像建筑的构架,决定着包装版式设计的走向与排布。拼贴艺术作为一种构图夸张,散乱,并经历后现代发展,逐渐形成色彩艳丽,内容怪诞的艺术形式,它更适应于娱乐性较强的产品,如轻松活泼的儿童产品、食品、娱乐性书籍杂志等。
拼贴艺术在包装版式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两大形式:一是以图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元素的简单堆叠,不同时间、空间的元素堆叠,较直观地传达产品情感内涵。二是将不同物象以异质同构的创意手法糅合在一起,相比与第一种形式,这种拼贴手法传递的信息更为隐秘。
例如,“欢聚一糖”香港糖水包装设计中,将极具特色的香港街头招牌与甜品店内元素、街头元素利用拼贴的手法进行堆叠,色彩计划大胆艳丽,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这种不同时空物质与非物质的组合排列的艺术特征的体现,将能引起消费者怀旧情绪的点融合,以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在这套包装中,拼贴艺术作为香港怀旧主题的艺术载体,将品牌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直观的传达给消费者。而画面松散随意,元素多种多样,通过重现的排列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
图片一:“欢聚一糖”香港糖水包装设计
图片二:“欢聚一糖”香港糖水包装设计
包装作为一种可用手触及的物质性实体,正是它与海报、广告、虚拟设计、信息设计相区别的特点之一。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与消费心理研究中,表明多数人在消费决策时会触摸商品,以便做进一步的决定。而承载“可触性”的包装材质,在包装设计中,同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样的包装结构与包装版式选用不同的材质,其效果往往相差甚远。
王琥在其《设计史鉴》系列丛书审美篇中提到:“人造物的材质,是设计物内在结构的稳定性和外在形态的舒适度关键的一环,舒适度功能设计,选材正确是个先决条件。器物的使用者或工具的操作者,绝大多数是通过肢体首先接触器物,材质的质感经由肢体触觉传达到中枢神经,使人获得‘舒适’‘一般’‘不舒适’甚至‘痛苦’的感知,这个确切感知,直接决定了器物的使用或者弃用状态。”
王琥还指出:“从视觉感官来感知人造物材料质地,唯一渠道就是材料的肌理。”在拼贴艺术中,独特的机理效果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拼贴艺术中的肌理不仅给人视觉感受,还给人触觉感受。材质正是这种肌理效果的物质载体。
拼贴艺术很重视材料自身的美感,在拼贴艺术中,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经过解构和重组,产生新的视觉效果。这种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与包装设计中与其“可触摸性”的结合恰好是完美的。拼贴艺术家善于发现自然材料的无限魅力,比如树叶的脉络、纹理,能体现自然、生命的主题;瓷器外表光滑细腻,让人联想到女性柔和的魅力;金属外表反射的光泽,则给人带来现代感和科技感;麻布、织物,柔软而古朴,带来的是温和、朴素的自然意境。
而包装设计师的工作则细致理性,在包装上,材料往往能形成质感或肌理效果,在视觉的基础上产生触觉、嗅觉等感觉,对材质的准确运用为商品注入文化内涵,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卡纸具有弹性,具有很好的造型能力,能折叠成不同的包装造型,在设计礼品包装时,采用自然植物制成的卡纸与布料的结合,不仅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及展示作用,当消费者靠近包装时,可以触及到包装上自然的纹理,产生对产品的兴趣,这种触觉与视觉的叠加,不仅升华了产品的格调,体现了产品独特的个性,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且产生了无尽的审美意象,使商品有别于市场上同类竞争产品。这种触觉是视觉相结合的通感体验正是拼贴艺术应用到包装设计中的独到之处。
图片三:蜜儿儿童机构系列产品 中国美术学院:石晓静
图三中,中国美术学院石晓静的作品“蜜儿儿童机构系列产品设计”,将木材、布料进行拼贴重组,应用于笔记本的包装设计上,其设计的动物形象新颖、生动,且这种凹凸木质肌理对于儿童消费者来说,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正是拼贴艺术这种不同材质、不同图形的打散与重组,将此款包装的趣味性提升到新的层次。在儿童产品的设计当中,不仅需要考虑色彩计划,结构的简易性,儿童天生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正是设计者应该考虑进去的重要因素。无疑这件设计作品既达到了舒适度的要求,也达到了愉悦度的设计要求。
图片四:蜜儿儿童机构系列产品展示 中国美术学院:石晓静
图片五中,日本牛乳糖包装设计,不管是在外包装设计上还是内包装设计都采用了不同材质的拼贴手法。外包装以塑料及卡纸材质进行重组,以模拟一种牛奶瓶的效果,直观的告诉消费者产品特性。内包装则以糖的色块拼接感塑造日本民俗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图片五:日本牛乳糖包装设计
图片六:日本牛乳糖包装设计
该系列的另一套设计,则利用纸质可揉捏的特性,塑造出梦幻的天空效果,搭配棉花的使用,给包装赋予了故事情节。深蓝色富于肌理的外包装与简单的内包装形成冲突感,让消费者不禁好奇,产生购买欲望。
不同的材质会传达不同的产品文化,而拼贴艺术这种生动、夸张的艺术形式,则为包装设计的灵活性、新颖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四、总结
综上所述,拼贴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拓宽了包装设计的表现空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起到了促进销售,传达产品文化内涵的作用。拼贴艺术作为20世纪初兴起于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为现代包装设计不论是版式设计,还是材质的拼贴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迁,使拼贴艺术从形式走向观念,包装设计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下,由最初的保护功能走向精神功能。此外,拼贴设计对材质的追求,对材质的大胆应用,恰好也是包装设计发展到当代的新趋势之一,二者的结合,正是艺术走向商业,商业趋于艺术的新趋势最好的体现。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
[2]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审美篇[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9.
[3]赵家,郭春方.从形式到观念——拼贴艺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跨越[J].北华大学学报,2008.6.
[4]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J].包装工程,2010.
[5]李子航.拼贴艺术语言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J].世界美术,2009.1. [6]张斐.拼贴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演变[J].包装工程,2009.3.
薛丹纳,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视觉传达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