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企业资本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激励制度
2015-11-28杨敏
摘 要: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企业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提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企业资本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激励制度。因此,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企业资本在内的各要素所有者获得合理的报酬,从而促进企业资本等要素积极投入生产,发挥企业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企业资本 要素市场 价格决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56-02
一、企业资本要素的内涵
企业资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要素,虽然本身不创造价值,但用于购买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为生产经营活动创造顺利运行的前提。本文就企业资本要素市场中的资金要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企业资本收益率问题、国有资产企业资本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企业资本化几个构成要素进行讨论。
健全企业资本由要素市场决定报酬需要转变企业资本这一资源的配置方式,即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使企业资本价格成为企业资本市场经济信号的真正体现。而对企业资本这一资源的配置归根结底是对价格决定机制的确定,企业资本要素价格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媒介与基础手段,企业资本要素价格决定机制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实现工具,健全的企业资本要素价格决定机制是确保企业资本要素价格合理性的制度保障,这一机制将直接决定企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与运行效率,决定企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分配与社会公平,进而实现健全企业资本要素市场这一发展目标。
二、企业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
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其目的是调动要素所有者积极将其所拥有的资源投入生产领域,企业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可以使企业资本所有者更有动力将其所持有的货币转化为企业资本,而从企业资本所有权的角度,企业资本所有者转让企业资本使用权获得利息、股息、红利等途径获得财产性收入,而企业资本使用者在一定时期内使用一定数量的企业资本需要支付利息,企业资本使用者利用企业资本并结合其他资源要素获得生存利润。企业资本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本身具有逐利性,企业资本自发地从企业资本报酬率低的领域流向企业资本报酬率高的领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资本要素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使用,以优化配置企业资本要素。
三、企业资本要素的供求范围和价格决定机制
企业资本要素的供给者包括发放贷款的银行机构、投资于国有企业的国家机构、拥有资产性收入的居民等。企业资本要素的需求者主要包括各类型企业,各类型企业需要资金用于企业运营,掌握了公共自然资源的少数人,同时也有土地企业资本化过程中的需求者。目前,资金要素的价格即利率的定价机制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运行目标确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利率可以浮动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量和经营状况确定具体的利率水平;而在土地企业资本化的过程中,土地企业资本的价格决定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目标之下,由集体和土地需求者商定使用价格。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要素的价格应该由企业资本的供给和需求联合作用的机制共同决定。同时,考虑一些企业资本要素的特殊性,政府的监管作用在企业资本价格决定中也应该充分发挥。特别是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应该建立有效价格和竞争机制,一方面保证国有企业的盈利压力,防止其经理者侵吞国有资产;另一方面使国有企业的股权企业资本收益还利与民,让广大居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四、企业资本要素市场发育状况及其报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资金是生产要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而资金的衡量工具是价格,故而利率市场化是企业资本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内容。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受政府管制的银行利率,使得其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体现在如下方面:不合理的利率结构和水平。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差额,由于这个差额较大,商业银行有利润保障,从而失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愿望;同时,由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存在,在考虑通胀率前提的实际存款利率可能为负;商业银行拥有自主选择其贷款发放对象的权利,往往选择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等风险小借款人,致使小微型企业资金使用成本更高,发展难度加大,造成借贷资金供求不平衡,同时也助长了寻租行为;由于商业银行作为信息优势一方,将资金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为民间借贷提供土壤,使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利率管制成为摆设,同样不利于企业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贡献,例如小微企业在很难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又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常常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资金,但虚拟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实体经济脱节甚至其企业资本报酬远高于实体经济,于是很多社会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主要原因包括: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工成本的提高给中小型企业造成很大压力;税费负担过重,我国企业涉税种类多,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银行信贷融资困难,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受国际金融体制危机影响,中小企业产品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产品需求降低。与之相对应,虚拟企业资本由自身特点的原因,主要是虚拟经济无可比拟的高额回报,导致资源大规模地从实体经济抽出流入股市、债市、房市来牟取暴利,致使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时期蓬勃发展。
企业使用企业资本要素需要给企业资本要素所有者支付一定的报酬,同时约定企业资本要素使用期限等要素等,然而目前企业资本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国有企业对企业资本要素的使用却明显违背了上述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上缴给企业资本要素的所有者——国家的红利却只占国有企业利润非常小的一部分,致使国企股权企业资本收益大部分被少数人占用。具体而言,我国的国企大体是由国家投入企业资本要素,然而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资金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原因的存在,国企利用低价获得的国有资产在没有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只考虑如何增加薪酬福利,利用各种方法侵占企业利润。这种短视行为造成企业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国家获得的企业资本使用收益随之减少。
而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市场而言,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全体公民委托国家代理自然资源,而国家由于自身职能需要委托少部分人代理自然资源。在此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导致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受益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受益被少数代理人侵吞。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定价非市场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少数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一方,我国国有的自然资源包括矿山资源实际上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同时由于在最初占有时矿产资源费用较低,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占有了自然资源。要解决这种道德风险除非有效监督机制的存在,而在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中居民有效监督国家的可能性和成本都很高,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国家有效监督少数代理人,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和腐败现象。
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货币资金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推动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市场向高水平市场转化,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着力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中政府的作用应该得以加强,建立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路径。准确认识目前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以及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危害: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增加经济社会风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最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要求的满足和融资成本的控制。同时,应该注意到目前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而我国银行信贷主要面对的是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求贷无门,只能通过民间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高额的民间借贷利息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无利可图,搞实业的动力日渐减小,产业萎缩加剧。其次,积极实施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快税费改革,降低税负和减少各种非税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实体经济各生产环节税费,加快我国征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的转变。二是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和范围。建议结合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适时研究扩大部分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范围。研究将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的使用范围由个体工商户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的可能性。三是研究对各类企业的社会保险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适当降低企业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相应减少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压力。最后,积极出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的政策环境,在政策措施的帮助下,努力使各个行业、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缩小,努力缩小实体经济收益率与虚拟经济收益率的差距,从而遏制过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同时通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以此实现实体经济去空心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国红.中国金融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
[2] 周孟亮,彭雅婷.我国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4)
[3] 李迅雷.自贸区银行牌照应实施分类管理[J].上海金融,2015(3)
(作者单位:河南省纬博瑞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作者简介:杨敏(1980—),女,河南郑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