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认知问题研究

2015-11-28李晖

经济师 2015年9期

李晖

摘 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安排,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认知问题,对于长株潭城市群做好“两个一百年”战略对接意义重大。文章在梳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文献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理论认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通过理论认识的深化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基本现代化 理论认知 长株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0-02

党和国家作出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改先锋阵地和湖南省会所在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湖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探索,是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使命和自觉担当。在中央有号召、现实有需要的发展诉求面前,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基本现代化的理论梳理

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主题,目前与其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一是现代化内涵。“现代化”一词在20世纪50年代应运而生,其内涵随着社会变迁不断丰富。现代化理论家将其解释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黄乃文,2001)。行为学家强调现代人格的形成才是真正的现代社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全面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现代化战略工程提供了目标依据(张广信,1995)。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现代化理论已经由追求经济增长,以物为主体的发展观转变为以人为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发展观(邵颖萍,2012)。现代化既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又是某一发展时段的结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内涵及实现程度不同(吴永保,2001)。二是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方法比较。目前,典型的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主要有:箱根模型的标准、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其中英格尔斯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将成人识字率、大学入学率、每个医生服务人数、婴儿死亡率等反映人的现代化质量的指标纳入体系,但是该评价体系缺少生态、环保,信息社会特点的指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指标体系,从国际层面体现各国经济之间的伙伴关系,将教育、性别平等、环境可持续作为重要要素。《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评价体系,将划分“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以英格尔斯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单指标对比分析方法综合测度;“第二次现代化”包括知识创新,知识转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等16个指标,但目前没有完整提出评价标准值。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提出的评价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与基础设施及环保四个方面构建现代化指标。目前,大多数学者根据自己构建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分别对安徽省的17个城市,江苏省的13个城市,以及上海、武汉、鄂尔多斯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张学良等,2009;顾朝林等,2000;彭志宏等,2012)。从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由注重工业化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全面考虑转变,由单一评价体系向综合评价体系转变(杨青等,2005;康丽玮、王晓峰,2013)。三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强化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促进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黄家述,2005);将城市化与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分步走(詹正茂,2003);大力提升第三产业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李沐纯,2002)。依托城市的资源优势,如文化特色(邵建光,2002;叶南克,2004)、旅游资源(徐惠蓉,2006),将城市品牌经营理论融入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现代化发展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消除现代消费形态畸形,促进户籍制度障碍等因素改革,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现代化(叶美兰,2006)。四是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相关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在农业商品化进程中发展迅速,集镇市场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钟兴永,1998),交通运输业为经济现代化增添强大的动力(陈先枢,2000)。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长沙的工矿企业初具规模为早期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傅志明,1983),但是长沙市的现代化进程缓慢(雷晶,2008)。目前有些学者已经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过程中的宏观经济,政治,社会现象,如周望高的《近代长沙城市社区研究》,龙玲的《近代长沙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研究》,郭钦的《民国前期长沙市政现代化初步发展论述》,但对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战略的系统研究相对缺乏。

已有的现代化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样本以东部发达地区与沿海城市居多,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研究相对较少。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改先锋阵地,要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对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认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理论促进实践,为全国的现代化战略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关于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六点认识

要想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个百年战略的率先崛起,必须对当前长株潭基本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明晰,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认识一:长株潭城市群要基本实现的现代化是“质”与“量”统一、结构合理、“两型”特色鲜明、可持续、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现代化。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可的目标,尽管实现现代化后物质形态有着比较相似的特征,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距,使得不同区域的现代化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内涵。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部地区,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两重压力,肩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国家使命,从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器物的发展,还包括制度创新、文化与观念的改变,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数据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以指标数据体现出的量的现代化,而是兼顾“质”与“量”、民生优先、两型发展的现代化,表现为经济繁荣发达、社会文明进步、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足。

认识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关切和力量源泉。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力量源泉,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率先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有利于加快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由传统发展方式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加快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由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加依靠人力资源转型,有利于加快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人民福祉,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率先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是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力量源泉和必然要求。

认识三: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评价要素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信息化、两型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国际化”六个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三阶段战略任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关键指标,但是,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评价要素既要体现共性又要突出个性,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目标看,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应当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信息化、两型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国际化”六个维度来衡量和评价。

认识四: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同时实现在全域范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衡量指标绝大部分达到现代化标准、未达标指标接近达标值。基本现代化是现代化实现程度的表示,现代化“实现程度”是“实现程度值”与“100%”之差,只有各个评价指标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才算是完全实现了现代化。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看,存在各个指标进度不一的情况,如何界定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把握好区域、指标和指标值三个环节。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世界发达国家中间水平”这一标准,根据近期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体发展情况科学确定现代化标准值。所谓的“基本”实现,必须满足三个关键条件:一是实现现代化的区域占目标行政区面积的绝大部分,用实现现代化的人口数量超出整个实施区域总人口的90%来衡量;二是所有未达到现代化的指标个数不能超过所有指标的10%;三是未达标的单个指标数值必须达到标准值的90%以上。只有同时达到上述的三项要求,才能被承认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认识五:长株潭城市群当前总体处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关键期和攻坚期。2014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2038元,从单一指标看,长株潭城市群已经进入到中等发达水平。但是,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36:55.63:39.01,处于工业化后期的起步阶段;从城市化水平看,2014年城镇化率为65.99%;全面小康监测中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社会安全指数、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平均受教育年限、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实现难度较大。总体看,长株潭城市群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挑战又面临优化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负重爬坡、后发赶超的阶段,现代化水平还不够,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和攻坚期。

认识六:长株潭城市群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化“五大工程”,探索现代化发展“八条路子”。要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长株潭城市群应当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高效政府、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为主实施政治现代化工程,以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为主实施经济现代化工程,以改善民生为主实施社会现代化工程,以建设国际文化高地为主实施文化现代化工程,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实施生态现代化工程,努力探索经济发展“三量齐升”之路、社会发展效率公平之路、产业发展四化融合之路、生态环保两型之路、人民生活幸福之路、开发开放国际化之路、城市建设统筹提质之路、文化发展繁荣之路,为全省“两个率先”和中西部后发地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两型社会深化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布局研究”(2015ZK2020),湖南省社科一般项目“‘两个百年’战略背景下湖南‘小康梦’后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邵颖萍.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核心[J].城市问题,2012(11)

[2] 彭志宏,陈志刚等.2012年城市现代化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7)

[3] 詹正茂,陈刚.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评价与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21)

[4] 李沐纯.广州城市现代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J].经济管理,2002(11)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3)(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