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角财富”原理与全社会新模式学习
2015-11-28冯文成
冯文成
摘 要:文章论述了智慧财富、物质财富、货币财富的概念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学习对于创造智慧财富的重要性,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模式。
关键词:“三角财富”原理 学习型社会 新模式学习 持续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79-02
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否定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财富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劳动追求的目标。一个人,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都希望富裕而强盛,其拥有财富的多少绝对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一、财富的概念
财富的概念可表述为具有货币价值、交换价值或经济效用的财产或资源。经济学上,财富是指物品按价值计算的富裕程度;对国家而言,全体居民财富的综合,成为社会或国家的总财富。
从一般意义而言,社会或国家总财富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智慧财富、物质财富、货币财富。物质财富可理解为资源、资产、资料等概念的合成体,比如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房产、工厂、桥梁、机器设备、工具、原材料等,这些财富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货币财富则是指在一个国家内,甚至在国际上流通的币种,例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元、人民币等,货币的多少可用阿拉伯数字表达。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拥有货币的数字越大,其拥有的货币财富就越多。物质财富也可以通过评价转化为相应的货币数字,这个数字越大,拥有这种物质财富就越多。
智慧财富,也称为学习财富或知识财富,其中的智慧包括政治智慧、经济智慧、军事智慧、文化智慧、生活智慧、科学智慧、思维智慧、交往智慧、处世智慧等。智慧潜藏于人的大脑,人人都有智慧,毫不夸张地说,智慧创造财富。
货币财富属于显性财富,物质财富属于中性财富,而智慧财富属于隐性财富。
把货币财富、物质财富和智慧财富分别用三条线来表示并构成三角形,称为财富三角形。
众所周知,在数学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什么是稳定,就是能保持相对静止。其原理在于:构成体的质点以最少的连接组合在一起可表现出强大作用力时的外在物质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很多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埃及金字塔、桥梁、房屋、自行车等。在生活语言中,也有很多成语体现着三角形的原理,如约法三章、三足鼎立、三十而立、三位一体、三思而后行等。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从三角形的稳定性来看,在财富三角形中,由货币财富和物质财富构成夹角(B角)后,智慧财富作为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决定财富三角形稳定性,不可忽视的一个条件是,三条财富边的“质”必须是相等的。假如,AB和BC两边是由“钢筋”构成,而AC边由毛线构成,这样的财富三角形是不具稳定性的。
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看,在夹角B确定以后,决定面积大小的三个数中,是常数,高与低是正比例关系,所以底的长度起决定作用。
我们可以把财富三角形的面积视为社会或国家总财富。社会或国家总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智慧财富的质与量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借助1895年4月17日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来说明:其第四款中,日本要求清朝政府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如下图,由于战败,说明清朝政府的智慧不够,从而使本应属于中国的财富流入日本,损失的财富为S△ABC-S△A'BC',即图中的阴影部分。反过来,对日本而言,中国损失的却变成了日本增加的财富。
同理,对于物质财富也会由于智慧财富的质量而使一个国家财富总量发生增加或减少。例如,美国在1867年3月仅用720万美元从俄国手中买下阿拉斯加,从而使美国的土地资源增加了1518800平方公里,这样美国的国家总财富也得到相应增加,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战略智慧。从财富三角形的原理,可以明显地看出,智慧财富的“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财富总量是否相对稳定、是否增加与减少。那么,智慧财富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呢?事实上,智慧财富是由智慧创造的,而智慧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进步,其本质是靠人们已经产生的智慧来推动的。毫无疑问,社会要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依靠现在和未来人的智慧,如果人的智慧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二、“学习和教育”能够保持创新活力
智慧潜藏于人的大脑,那就存在一个如何开发的问题。可以用倒推的方式来找到人类智慧开发的途径:智慧财富依靠智慧而产生;智慧来源于科学的思维,思维要依靠足够的知识,而知识却来源于学习。可以看出,学习是人脑智慧开发的最主要的途径。离开了学习,人的智慧就得不到开发和启迪。人类的智慧不够,就不能有所创造、有所进步,也就不能产生智慧财富,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财富总量出现萎缩,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这个结论对个人家庭、企业组织、地方政府和整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初步形成了学习型社会,不断增加了包括智慧财富在内的国家财富总量,从而占据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国家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压力更大,社会进步的任务更艰巨。换句话说,为了应对各个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增加国家财富的总量,尤其是中华民族智慧财富的进一步开发。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化工程,也是一个永无停歇的人类开发项目。
另外一个事实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基本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停滞。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继续增加投入,培养新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国民“学习和教育”上寻找突破口。伟大导师列宁曾强调:“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可见,“学习”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不难,难的是学什么,谁去学,怎样学和学后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社会。通过相应的机制和科学的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使全民学习行为长久持续,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加智慧财富,使整个国家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
要使全民学习行为长久持续并获得效益,创建新模式学习和提供可持续的学习动力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新模式学习
当前的社会可称为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目前,在经济、金融、军事、购物消费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民学习和教育的结合上却严重滞后。以“淘宝网”为例,人们在上面什么都能找到,什么都可以买到,过程简单,效率奇高,还能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绝对可称为消费购物领域的一场大的变革。以此为范例,是否可以创建关于全民学习资源的“淘宝网”呢?从目前信息化水平来看,硬件资源和设备条件已能基本满足需要,而在教育和学习资源的软件建设方面尤显不足。只要国家和社会力量加大这方面的研发和投资,实现全民学习和教育的超级“淘宝网”(learnning windows)是完全可能的。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和处处可学”,为每个人都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
四、关于可持续学习动力问题
人们学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罗列很多观点。比如,生存的需求、生活和成长需求、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发展和成功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和兴趣的需求、社会交流与沟通的需求等,以上这些观点作为学习的动力,支撑着人类长久的学习活动。但经过长期探索和研究,这种学习动力的可持续性在理论上成立,但在人类学习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力不足、停滞、中断、厌倦、无趣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抑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人的智慧财富的开发和收益。这说明,我们过去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在理论上不完整,在实践中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足。根据三角财富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追求智慧财富是学习的核心动力,因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获得智慧,智慧可以创造或转化为一切财富。还可以提出一个观点:学习是一种劳动。所谓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那么,对一个人来说,无论在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学习都是一种脑力加体力的综合性劳动。既然学习是一种劳动,就应该“按劳取酬”。只要解决了学习劳动的“取酬”问题,可持续的学习动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关于这一结论的依据,可以回到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上:财富是人类各种形式劳动追求的目标。
学习是一种“劳动”。“劳动的对象”是“学习的内容”,“劳动的成果”是“学习产品”的“交易”,“交易”的利润则绝大部分用作“学习劳动”的“报酬”。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学习市场”。
在“超级学习市场”,针对学生群体、社会成人等类群,以标准化、项目化、单元化、微格化等方式设计“学习内容”。学习者选定学习内容后,经过消化、吸收、练习临摹等手段,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交,经评定后以积分形式累积储存于学习者的专用账号,然后,经特殊设计将积分转化为KAT币(knowledge and thingking知识与思维)。KAT币也可用智慧财富来表达,并以一定比例兑换成流通货币。KAT币兑换流通货币所需资金可由经营公司、国家和个人共同以国民学习基金来筹措。这样,就可完成学习到财富间的跨越,从而有效解决可持续学习动力问题。
五、结语
解决了学习的持续动力问题,不论在校学生,还是社会成人,学习都将变成一种积极、主动而自觉的行为,从而实现追求学习成果与追求财富的科学并轨,财富走多远,学习也将走多远,甚至学习成为财富的引领者。借助信息技术的科学成果,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超级市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这也是我们所谈的“学习新模式”,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杨佩琦,屈文凤.试论基本乐理教学新模式.山西青年(文化艺术)
[2] 孟庆梅.试论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洛阳师范学院报,2008(4)
(作者为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董事长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