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
2015-11-27包赟
包赟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
创新是教材的生命。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新课程数学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与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一起走过了六年的成长历程。六年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用好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只有转变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才能准确把握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思想脉搏和课程体系,用好新教材。现将六年来,我结合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成功做法,提供给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同仁们,供大家切磋、借鉴。
一、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发现并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百以内整数加减法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兴趣和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动机,通过探索与合作交流,不但较好地掌握了百以内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多种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而且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时和的变化规律;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时差的变化规律等。这个案例说明,只有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学习活动也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等,这些问题不仅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造了机会,更是为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现实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六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常问学生:“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必须防止和杜绝把具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异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的机械操练,这种操练也许能把人训练成应试高手,却不能造就出创新型人才。
三、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是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口算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放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去培养,要有“带着练”的思想,把口算练习和理解算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计算和估算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盘散沙,而像一棵树,是生长着的有机整体。算法多样化不是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手段,是学生个体差异的使然,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和策略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和策略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和策略,体现数学的灵活性。而不是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解,以为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合理途径。估算具有独立的价值,如,“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价格分别是21.8元和14.5元),他只有40元钱,够吗?”生活中存在许多这样的问题,只要估算就能解决。培养估算意识,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1)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计算;(2)估算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择适当的近似值去替代算式中的数,使算式因此变成可以口算的过程;(3)估算对于计算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4)估算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估算策略;(5)估算具有独立的价值,不仅是因为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解决,而且它是验算计算结果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教学时,要把估算和计算很好地结合起来,实行先估后算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上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用好北师大版新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我时常选择教材中适合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适当、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为避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绪,用心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如,交谈、倾听、阅读、书写、描述等技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养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其次,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一般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对所解决的数学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都独立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再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表达和倾听。如,在教学让学生解决“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规定为3分钟。一位学生选择了一篇840字的文章,在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钟,怎么办?”这一问题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决这一问题,并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话速度快一点、删除几个字等。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与倾听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达到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大量机械、重复地练习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一改传统教学面目,强调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在教学时,首先充分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的热情参与,注意倾听学生发言,不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对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延缓评价。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注重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六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小学生,不能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而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与验证等数学活动,不但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