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开展活动推进校本课程的研究
2015-11-27张彩虹
张彩虹
我的家乡敦煌因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被誉为“人类的敦煌”“世界的敦煌”“文化的敦煌”。敦煌拥有如此的赞誉,这是敦煌人的骄傲,但也无不警示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素质,传播文明。我们每个敦煌人都是家乡的明信片,都是传承文明的活动窗口。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前沿阵地,就应开发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敦煌的知识,了解敦煌文化历史。我们的学校鸣山小学就建在鸣沙山脚下,我校把《爱我敦煌》作为校本课研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课题组推出就地取材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家乡文化历史知识。
一、用“沙”作画
敦煌的鸣沙山像一条黄色的巨龙横卧在敦煌的南郊,鸣沙山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砂堆积而成。我们的学生成长在风景区,对这些细沙非常熟悉,于是我们就让学生把沙子带到课堂,并且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块课桌面大的玻璃。把沙画的绘制方法,录制成视频短片,让学生领略沙画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学生充分利用手指的力量,通过点、搓、捏、揉、漏的方法,绘制出了月牙泉、莫高窟、丝绸之路等作品。把这些作品通过实物展台,让学生开展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再修改,使作品更具完美,通过教与学,我总结的沙画要领,在屏幕上出现沙画的童谣,沙画沙画真有趣,心想眼观再动手,千粒细沙汇一起,动动手指出奇迹。小小手掌挥一挥,美丽景色在眼前。沙粒拼凑在一起,动动手指画不难。沙粒手缝来回穿,既快又美惹人爱。这种就方便有效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绘画热情,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用“泥”塑像
每当党河水浇灌田地后,水渠里就会有一层厚厚的红黏土,让学生找一找好红土,并把这些好红土带到学校,指导学生配水和成红泥团,揉一揉、搓一搓、拍一拍、捏一捏、甩一甩,让红泥团变成有劲道的泥团后,就让学生泥塑家乡的物产。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在沉思中挥动着手指,时而搓、时而捏、时而团,这些红泥团在学生的手指尖熠熠生辉,有的学生泥塑出栩栩如生的骆驼,有的学生泥塑出使人馋涎欲滴的李光杏,有的学生泥塑出孪生的沙山和神泉……学生观看展示的作品时,还对自己的作品给其他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塑形想法,在做中想,在赏中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
三、用“木板”刻画
敦煌作为一座文化旅游名城,木版画可以看成是敦煌风貌缩写的名片,在我们农村学校,用木板刻画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首先让木板刻画组的家长为学生准备好表面稍粗的木板与刻刀。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在准备好的木板上染上蓝色或者黑色的底色,先把染好颜色的木板放在一边,学生先看课件或图册构思成图并把图画出来,再用复写纸把图描画在版面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刻刀在版面上刻出线条。木版画的过程要细致,我们都是两到三节课指导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学生制作的作品有沙山日出、快乐的拉驼人、迎宾飞天等,这些木版画在向人们讲述着家乡的美好。
这些活动材料取之既有,这些活动的内容喜闻乐见,这些活动的过程充满情趣,这些活动的结果使学生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课题名称:《爱我敦煌》校本课程实施途径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47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