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教育理念设计基本框架

2015-11-27陈珂

上海戏剧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戏剧阶段

陈珂

戏剧教育概要

戏剧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的戏剧类的素质教育,大体涵盖3岁至18岁的年龄阶段。这种素质教育在过去的中国,主要由师范专业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来承担,而且其艺术教育主要以音乐和美术教学为主,戏剧教育为辅。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小学、中学包括幼儿园,都有开设各种程度的美术课和音乐课,但是没有或只有很少量的戏剧课。

戏剧教育是现当代教育中从儿童到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开始提倡的戏剧教育就是推进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年龄段适度开设成建制、成体系的专业戏剧教育课程。这样一说就比较明白了,也就是说,在中国,戏剧教育的开展在上个世纪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它没有成为一个成建制的有体系的专门的课程,也没有被纳入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正常国家教育体制当中来。现在开始提倡的戏剧教育,主要还是受到了发达国家,尤其是以欧美为主的从幼儿到青少年时代的整个戏剧教育活动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从戏剧的发展史上讲,西方的戏剧主要是从古希腊戏剧作为基本源头的。它的戏剧传统比较“高大上”,它从戏剧早期发生的形态上,参与者、创制者和主要流行的阶层都是在中高层,特别是在戏剧文学和演出方面,皇家贵族和社会精英的直接和长期的参与使得戏剧活动在欧美发达国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和生命的存在形态。在这么一个社会结构里面,像古希腊戏剧活动或节期主要都是雅典城邦级的组织,戏剧家、戏剧的赞助者、举行城邦级戏剧节的参与者,都是社会精英,社会的中高层。它的戏剧家,像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雅典城的执政官和大文豪。这种戏剧传统一直被延伸下去,其作品、制作和演出规制在很长时间内都比较高大上。反观中国戏曲,尤其从戏班的组成上讲,主要是以中下层,特别是以下层农民、乡村组织比较多,其发展轨迹也大多以广大社会底层为基础。所以中国的戏剧教育从来没有被中国传统教育纳入到它的教育体系里,同时戏剧也从来不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主流。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音乐、绘画、书法都是属于精英分子的,就是所谓的琴棋书画,唯独戏剧是属于比较底层人民的。“戏子”长期的地位基本上和艺妓差不多,虽然他在唐宋时地位比较高,但总体上讲基本是长期被边缘化的。中国戏剧教育就一直没有真正成为中国培养士大夫和精英分子的训练环节。我们的琴棋书画里头是不包括戏剧的。元朝早期有一些汉族文人因为落魄而从事戏剧职业,但而后的朝代文人做戏大多都是业余票友,玩玩票,也仅此而已,成为职业戏剧家的寥寥无几。因此,戏剧教育的开展,尤其是现代戏剧教育的开展,在中国起步非常晚,基本上不在正统教育的体制范围内。

在欧美发达国家戏剧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比较高大上,一直都具有比较深厚、高雅和广泛的历史和社会基础。拿黑格尔的话来讲,戏剧是一个民族集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歌舞等为一体后才能成立的艺术,所以戏剧形态代表着一个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最高形态。现在,受世界教育潮流的影响,尤其是认识到戏剧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智开发的重要性、多样性和实效性,中国也开始兴起了戏剧教育的潮流。仿佛一夜之间戏剧教育变得非常时髦,而且也开始显现其在盈利模式上的巨大潜质和优势,市场前景看好。

戏剧教育

在当下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戏剧教育近年在中国教育领域里一下子被重视起来。同时,正是因为中国戏剧教育过去没有经验的积累,所以现在的起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一个状况下,中国戏剧教育目前状况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它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中国的戏剧教育机构主要以欧美的戏剧教育理念、方法、课程来进行教学活动;

(2)公司化运作比重较高;

(3)缺少合格师资。

第一个问题导致了中国没有自己的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孩子特点的戏剧教育的教案、教材、教纲。比方说你有了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剧本,但是剧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围绕剧本如何来进行教学的教案才很重要。比方老师穿什么衣服,和孩子们怎么进教室,怎么打招呼,怎么组织孩子来进行角色分配,怎么在角色分配当中照顾到不同孩子的性格、状态,以及怎么排练,排练中的小细节例如服装、化妆、道具、舞台调度等等各种问题的解决。当然还有更复杂一点的,到了高年级的孩子如何当众孤独,解放天性,怎么样体验角色,怎么扮演,台词和形体如何训练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在教案里得到体现。

这样的东西非常重要,而且它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师资力量来进行设置。也就是说,戏剧教育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找一个课本剧排一排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结合各国不同孩子的心智、发育状况来设置,以及如何开展配套教学活动,比如说语文课、音乐课、历史课等等,它怎么能够比较好地融合进去;进而包括怎么教育家长,怎么来辅导周围的老师进入到这样一种教育状况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在关注和参与戏剧教育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都牵涉我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模仿、批判、借鉴、学习国外戏剧教育的理念,这是一个巨大的核心课题,有了这个我们后面才好说进一步的设计。

第二个问题就是公司化运作,及其带来的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问题。这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就没有活力和动力;太过,就会对戏剧教育本身带来伤害。这个需要投资主体和教育主体的平衡,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和相互的制约,需要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需要国家社会一系列有力有效合理的措施和法规的配套。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说到的师资的问题。师资的培养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常识:

(1)戏剧类的知识。戏剧类一定不能是像我们高等院校所分科分专业的那么精细,得像社区医生那样是一个全科的戏剧教育:编、导、演、舞美等等都要全面的了解,但是不一定要了解特别精细的专业知识。

(2)这个全科的戏剧专业知识又必须和第二个部分“教育学”的知识相结合。比方说怎么教学、教学法、怎么样塑造人、塑造人的艺术审美、情趣等等。

(3)心理学的知识是第三个大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对中国现在应试教育体制内的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目的不是要解决怎么把一个孩子训练乖,训练得顺服。而是怎么样通过这些方法去培养孩子的潜能,发挥他们的潜意识和想象力,让他们发现创造的快乐和兴奋。让他们不仅仅是在知识上学习戏剧,而是全身心地通过戏剧这样的教育得到一个从心灵到行为方式的提升。

这三方面的知识就构成了戏剧教育师资所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几大块的知识面和状况是目前中国戏剧教育最为缺失或者说最紧急的问题。这方面我觉得它可能会需要一个时间段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很多问题或许只能在实践当中才能反映出来。

戏剧教育基本理念与教学框架

推崇“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理念是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解放天性,自由(不是随意)成长,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创造性、多样性、自主性,培养完善美好的人格,是通才教育“通才”的真正含义。所以通才教育也被称之为“博雅教育”,也就是高贵雅致的教育。有人把“通才”理解为全才,那是有失偏颇的。通才的“才”,是物始之初的“才”,是初生幼芽的“才”,不仅仅只是后来引申义“才能”的才。通才教育就是要埋藏一颗博雅的种子在受教育者心灵中,通过“习相远”而塑造其健全美好的人格人品,从意识到行为,从思想到实践,知与行,述而作,都具备博雅品格的精英人才。而美育——戏剧教育,艺术教育,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美妙方法。这样的实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其成效和传统,值得我们在今天继承和发扬。

在实践开展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顶层的设计。建立一个戏剧教育的基本框架。下面我们就“如何建立一个戏剧教育的基本框架”这个核心问题开展讨论。

戏剧教育的基本框架我是这样的一个基本思考:我们按照现当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人发育生理上的基本要素,把从学龄前3岁到6岁作为戏剧教育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同时按照人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即每六年形成一个特定的和生理跨度的阶段,将其从3岁到18岁细分成每三年一个教育周期(3到6岁、6到9岁以此类推):

(1)3岁到6岁是戏剧教育的启蒙阶段;

(2)6岁到15岁是戏剧教育的初级阶段;

(3)15岁到18岁是戏剧教育的发展阶段。

由于中国现阶段国情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即将面临艺术专业的考试,所以初中升学至高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就是说,初中之前的戏剧教育都是“通才”类的教育,即不分专业体系的总体戏剧教育。而进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就要面临各类艺术类院校的专业考试,这其中包括戏剧、电影、舞蹈、音乐、美术、广播等等。因此整体来看,戏剧教育的基本框架应分为三个大的板块:

学龄前的戏剧教育启蒙阶段;小学到初中的戏剧教育初级阶段(初级阶段I、初级阶段II、初级阶段III);高中阶段的戏剧教育发展阶段。下面分别讨论:

戏剧教育启蒙阶段

3岁到6岁——这个阶段的戏剧启蒙核心理念是“回归人扮演的本能”。我们知道人在幼龄期都玩过“过家家”,这实际上就是天然的扮演,这个过程就是人类最早具有游戏性质的角色扮演。因此在幼儿的这一阶段,我们就要通过经典剧目的减缩,通过角色的扮演,通过美的装扮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行动力。将其天性进行巩固和延伸,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如何表达和表现的思想力和行为力。

戏剧教育初级阶段

戏剧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以“人格养成”为中心。也就是对人“灵魂”的塑造和对“行为方式”的塑造。戏剧教育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打下这样的基础。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也是戏剧教育的关键阶段,我大致将其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级阶段I、初级阶段II、初级阶段III。下面分论之:

初级阶段I

6岁到9岁——这个阶段要用一些中外经典启蒙教育材料和成语故事,例如《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狐假虎威、黔驴技穷、龟兔赛跑;古希腊戏剧人物和故事、圣经人物和故事、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和故事等等改编的简单剧目,对孩子进行戏剧教育。利用这些剧目对孩子进行角色划分,系统地分工与合作,让他们逐步进入一个有趣但又非常具有价值观和善恶观的感知世界。

初级阶段II

9岁到12岁——这个阶段,孩子的母语开始确立成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戏剧教育。比如说我们在6到9岁段让孩子扮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仅仅停留在角色扮演和简单台词的程度上,那么到了9岁到12岁时,我们就应让其角色和台词相对要更完整。不同于前一阶段停留在简单场景的复原,这一阶段虽然剧目不会是整本排演,但是某些片段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了。要让孩子们掌握更多过程,对其有更多例如台词、形体等要求,通过这样的学习丰富孩子的母语,让其母语深化并丰富想象力,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

初级阶段III

12岁至15岁——这个阶段就要进入整幕剧的排演了。这时就不会是片段性的少数人的演出了,而是涉及灯光、舞台调度、服装、化妆等等一系列的复杂戏剧剧目排演演出的活动。这一阶段应该说就属于戏剧教育基础的完成阶段。今后如果有组织考级的话,就应该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开展。

戏剧教育发展阶段

下面来谈一谈戏剧教育发展期的框架及框架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早期的戏剧启蒙和基础阶段奠定后,到了15岁至18岁的阶段就要有专业分工的戏剧教育。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够去报考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类的专业院校。由于每年报考的人数众多,因此我们的戏剧教育也要结合中国的现状来进行设置。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进入到艺术教育的专业殿堂,让他们今后能够从事专业的戏剧影视类职业。同时,即便今后其他更多的孩子们从事非戏剧影视类的工作,这样的艺术教育也会令其终身受益,获益匪浅。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之为戏剧教育的成长期或发展期。

戏剧教育的专业分工就在这个阶段要完成。根据中国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表演类:顾名思义就是“幕前”的工作,比如话剧影视表演、音乐剧、舞剧表演,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络的主持、播音人员等等。

编导类:以创作编导类及理论、管理类为主,是“幕后”工作,其考试主要是看“笔头子”上的功夫。“导演”、“管理”也涵盖其中,对其要求当然也更高,除了文笔以外还要有更多诸如表演方面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总体来说编导类涵盖很广,除了传统的编剧导演,还有演出制作、经纪人、宣传营销、剧院团管理、剧场管理等等专业发展方向,其对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素质也要求较高。

设计类:不同于纯粹的美术设计专业,它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包括舞美的设计、灯光的设计、音响的设计、造型设计等等,这就需要报考者在前期学习当中要有专业训练。

按照这些相对笼统的专业目标,戏剧发展教育较之前戏剧启蒙和戏剧基础教育是不同的。它既有中国特色,也具有国际意义。在这个阶段,我的看法是要更加注重塑造一个学生“艺术”的人格,而不是仅仅给予艺术考试的知识。这是一个办学优劣或办学理念高低的分水岭,也是区分一个学校为了经济利益还是为了培养人才的关键。以培养学生艺术人格和塑造艺术素质作为教学的宗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两者兼顾,也应该倾向前者,这才是这个阶段戏剧教育的根本。同时,由于其中一些学生不一定会进入专业进一步深造,所以,这样的学习也是其取得人格人品修养的重要方法。只有当这样的关系摆正后,我们的戏剧教育才能相对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口碑,成为中国美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教授,戏剧影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戏剧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传统戏剧——木偶戏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