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水稻籼改粳工程的实施情况及保障措施
2015-11-27陈坤张桂林周国斌张凌余涛连军涛孙世清李金华符家安贾平安
陈坤++张桂林++周国斌++张凌++余涛++连军涛++孙世清++李金华+符家安++贾平安
摘要 通过对2012—2014年潜江市水稻籼改粳工程实施情况及保障措施的总结,为潜江市粳稻生产未来发展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撑。
关键词 水稻;籼改粳工程;实施情况;保障措施;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077-02
潜江市是湖北省粳稻订单生产与加工示范项目实施单位之一。为促进潜江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根据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省“籼改粳”工程的意见》,湖北省农业厅具体规划了该省粳稻生产发展的总目标与技术路线。按照“一季粳稻平均产量9 000 kg/hm2以上,双季晚粳平均产量达到6 750 kg/hm2左右,力争示范区粳稻产量比一般籼稻品种增产450 kg/hm2以上,农民增收1 500元/hm2”的总体要求,潜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该市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从2012年开始,以粳稻品种展示、粳稻生产示范、粳稻高产栽培、粳稻订单生产、粳稻高效模式研究等为重点,开展了粳稻生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水稻“籼改粳”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 水稻“籼改粳”工程实施情况
1.1 “三区”生产
为保证水稻“籼改粳”工程的顺利实施,潜江市建立了粳稻生产的核心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和生产示范区。一是核心试验区。在潜江市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建设了面积3.33 hm2的粳稻生产核心区即品种比较试验区,连续3年进行粳稻新品种的比较试验,从30个粳稻品种中选出了南粳9108、中稻1号、嘉58等适合潜江市种植的晚粳新品种。二是核心示范区。在潜江市周矶办事处、白露湖管理区、熊口镇等地建设了3个面积为6.67 hm2的粳稻生产核心示范区。三是生产示范区。在潜江市白露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浩口原种场建设粳稻生产示范区,面积333.33 hm2,开展虾稻共作、粳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粳稻轻简化栽培、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1.2 试验、示范与推广
一是一季粳稻高产试验。在潜江市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核心试验区进行了播种期对粳稻产量的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南粳9108、鄂香2号、宁粳43等3个品种,试验设 6月5日、25日2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南粳9108产量最高,6月5日播种的比6月25日产量要高。二是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油菜示范区进行粳稻高产集成与示范,粳稻产量突破10 365 kg/hm2,比当地种植的籼稻品种产量高450~750 kg/hm2。三是订单生产。在粳稻示范区,配合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与农户进行粳稻订单生产,粳稻收购价比普通稻谷高0.2元/kg。
2 组织保障措施
2.1 组建项目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从人力、物力、资金上保障项目任务的完成,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农业局、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决定项目的重大事项,协调落实地方配套经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业务副局长为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相关日常管理事务总结验收等。
2.2 成立项目技术攻关指导组
潜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正高职高级农艺师为项目技术攻关指导组组长,负责项目设计,组织项目实施。聘请湖北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教授专家为技术顾问。
2.3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项目组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根据项目目标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奖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由项目领导小组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给予重奖,推动工作开展。
2.4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领导小组按照粳稻订单生产与加工示范专项项目执行要求,确保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到位,并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配套奖金由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到位[1-2]。
2.5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以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为载体,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与湖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总站和华中农业大学等研究推广单位的技术协作,确保随时帮助解决示范研究与推广中的技术难题。
2.6 加强实用技术培训
切实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项目组采取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加强对项目区农民培训,确保各项综合技术配套措施到位,完成示范项目的各项指标[3-4]。
3 粳稻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3.1 选择粳稻新品种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择适合潜江种植的南粳9108、中稻1号、嘉58等多个粳稻新品种。
3.2 确定适宜播期与密度
一季晚粳在移栽模式下,播种期在5月20—30日,直播在6月20日以前。机插育秧常规粳稻用种量45~60 kg/hm2,插秧27万穴/hm2以上,插足基本苗165万~180万株/hm2,直播常规粳稻播种量75 kg/hm2。
3.3 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
为提高生产效益,确保粳稻种植基本苗,示范区示范推广机械插秧、抛秧、水稻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
3.4 合理配方施肥
根据取土测土数据和粳稻需肥特性,运用专家配肥系统,发放配方施肥卡,指导农民配方施肥。
3.5 病虫绿色综合防控
针对江汉平原“秋雨绵绵”气候特点,把稻曲病、飞虱、纹枯病作为粳稻中后期防控重点,用好2次药;针对虾稻共作模式下的用药特点,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的发生动态,抓好水稻蓟马、螟虫、稻田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的新技术、新方法使用,大力推广频振灯杀虫和健身栽培,做到既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又保证粳稻稻米品质提升。endprint
4 取得的成效
4.1 经济效益
种植粳稻按增产750 kg/hm2计算,增加收入1 950元/hm2,加价0.2元/kg,加价收入1 950元/hm2,合计增收3 900元/hm2。如果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增加虾产量112.5 kg/hm2,增收3 600元/hm2,共计增收7 500元/hm2左右。虾稻模式下籼改粳充分利用了粳稻播种迟、抗倒伏的特点,把前期时间和空间利用养虾,延长了养虾的时间,虾产量提高,后期粳稻抗倒,效益不减,虾稻共生模式效益达75 000元/hm2以上。
4.2 社会效益
粳稻稻谷由于出米率高,米质优,市场价格每50 kg比籼稻高出20~30元,以籼稻同样产量,粳稻可多收3 000~4 500元。集约化生产虾稻共生虾乡稻示范基地建成后,一方面对调整潜江市粮食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耕地土壤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不当使用对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大提高粮食的安全性。二是项目区通过种植粳稻,比种植籼稻增加收入3 000元/hm2以上,促进粳稻生产有较强的辐射样板作用。三是带动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四是通过应用科技新成果,大幅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
4.3 产业化经营
一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把粮食单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把粮食生产作为粮食加工企业第一原料车间,提高了全市粮食产业化水平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三是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了利益联接机制,制定了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连接原则,可直接带动发展绿色优质稻种植面积2 000 hm2,辐射带动全市2万hm2虾稻共作田,提供技术支撑,使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4.4 技术成果
通过示范总结,形成了潜江市粳稻优质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与高效模式栽培系列技术成果。
5 主要问题
5.1 思想认识不足
虽然潜江市水稻“籼改粳”工程已实施3年,但农民思想认识上还不高。一是认为粳稻产量不高;二是病虫害多、脱粒困难;三是销售渠道不畅。
5.2 示范规模较小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通过3年试验、示范,但推广面积不大。
5.3 技术有待改进
在栽插基本苗、科学施肥、病虫绿色防控和脱粒、高效模式研究等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5.4 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不强
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实力较差,龙头带动优势不强。
6 未来目标
紧紧围绕“稳粮食、建基地、抓特色、创品牌”工作思路,突出“大产业、大基地、大品牌、大服务”的建设目标,加大“籼改粳”工程力度,以建设“虾稻共作”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为重点,以打造潜江市“虾乡稻”生态精品大米品牌为目标,以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综合管理、机械化生产、“虾稻共作”等技术集成为基础,以推广复合高效种养模式、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为支撑,制定《粮食生产五年递增计划》,全面推进以粳稻生产为重点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计划3~5年时间实现全市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全面认证,粳稻种植面积发展到6 667~10 000 hm2,年产粳稻6万~10万t,实现稻虾效益双增双赢,恢复性发展粳稻生产。
6.1 继续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恢复性发展粳稻生产,技术路线要统一,技术措施要一致,一是倡导水稻轻简化栽培。重点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通过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在中稻上的成功应用,推广省工节本等技术的集成研究,力争一季晚与早籼、晚粳稻机械插秧技术取得突破。二是探索粳稻适期播种。依据粳稻的生育特性与江汉平原气候特点,潜江市一季晚粳稻适宜播期在5月20日前后,连作晚粳稻适宜播期在6月15—25日,保证晚粳稻在9月15日前后能安全齐穗,以避开寒露风对全市粳稻生产不良影响。三是确保适宜插植密度。常规粳稻用种45~60 kg/hm2,插植规格(13~15)cm×27 cm,插24.0万~32.4万穴/hm2,每穴5~7株苗,保证插足基本苗165万~180万株/hm2;杂交粳稻用种18.75~22.50 kg/hm2,插植规格(13~15)cm×27 cm,插24万~27万穴/hm2,每穴2粒谷苗,插茎蘖数60万~120万个/hm2。四是抓好秸秆还田与平衡施肥。在项目区推广秸秆还田,培肥改良土壤,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提升,增加农田生产效益。肥料施用做到重前控后,推行补磷增钾技术,减少后期氮肥用量。五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研究。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抓好水稻蓟马、螟虫、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针对江汉平原“秋雨绵绵”气候特点,把稻曲病作为粳稻中后期防病重点,用好2次药;针对虾稻共生模式下用药特点,探索虾稻田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的新技术、新方法。
6.2 大力推进配套技术应用
6.2.1 加强粳稻品种比较试验与生产示范。一是采用“早籼晚粳”的双季稻种植模式,加强试验示范,筛选出2~3个稻米品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合全市连作晚稻栽培的粳稻品种(组合);二是利用潜江市有2万hm2虾稻共(连)作田的特点,筛选出1~2个适合于小龙虾生长的配套高产优质一季晚粳稻品种,充分发挥该市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把增加龙虾产量与提高稻米品质有机结合。
6.2.2 发挥麦稻模式生产潜能。在全市滨湖湿地麦稻产区发展小麦—单季粳稻的种植模式。加强农艺与与农机配套技术研究,发展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6.2.3 扩大高效种植模式面积。扩大虾稻共作、虾—稻—鸭复合种养生态粳稻种植面积,努力打造潜江市特有的“虾乡稻”牌生态粳稻米品牌,使全市农业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新要求,适应市场新机制,力争成为京、津、沪等大中城市的优质生态粳稻米生产供应基地。
6.3 突出品牌拉动,发挥企业优势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产业的灵魂。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通过虾稻共作,潜江市培育了“良仁”“楚玉”“莱克”小龙虾加工品牌及“虾乡稻”优质大米等品牌,提升了虾稻共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美誉度。湖北虾乡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米加工企业,主打绿色、优质、生态牌,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率先实现粳稻订单收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采取“统一模式、统一种子、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田管、统一收售”的“六统一”生产模式,使产品无害化、优质化。“虾乡稻”牌生态香米荣获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称号,2013年正式注册绿色标识,使“虾乡稻”品牌成为推动潜江市经济腾飞的又一“驱动器”。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大产业化推进力度,不断扩大粳稻生产规模,做大做强潜江市生态粳稻稻米品牌,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7 参考文献
[1] 蒋代铭,杜艳华,杨冰,等.潜江市粳稻生产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319-320.
[2] 陈温福,潘文博,徐正时,等.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3] 董啸波,霍中洋,李国业,等.南京双季晚稻籼改粳优势及技术关键[J].中国稻米,2012,18(1):25-28.
[4] 宋世枝,祁玉良,段斌,等.籼改粳对豫南水稻耕作制的影响及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7(4):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