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契合度模型的异质类农户技术供需研究

2015-11-27赵玉姝

华东经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供需技术推广供给

赵玉姝,焦 源,高 强

(1.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32;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一、研究理论

农业技术本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供给和需求状态受到价格、生产成本、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农户分化背景下表现地更为复杂和多样[1-2]。对农业技术而言,其不同属性和特征状态下的供给主体,需求对象以及供需平衡条件都有所不同。我们以施用效应和权属关系为标准将技术服务划分为公共物品、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就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需状态进行阐述。

(一)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均衡分析

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技术成果的总称,其主要特征包括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方面,这也决定了市场机制对供给平衡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只能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原因可以归结为技术所有者不能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获得回报且无法消除“搭便车”的现象,从而导致私有机构的利益受损,投资意愿明显不足。下面视政府为公共物品类技术的供应者,在考虑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其供需平衡状态,参见图1。

图1 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需平衡

假设技术使用者的需求曲线是已知的,分别是D1和D2。由于技术成果的非竞争性特征使得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并非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垂直相加。图1 中,总需求曲线D由n项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一个技术使用者的消费数量都等于技术的消费总量,而这个消费总量的价格等于全部技术使用者支付价格的总和。设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数量为E,技术使用者1和技术使用者2的技术使用量同为E,此时按使用量E为依据的技术使用价格分别是B和C,两者支付的技术价格之和为A=B+C。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求曲线一旦形成,均衡数量也随之确定,即图中的点E,该点就是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最优数量(供求契合时的最优数量)。进一步来看,在均衡点E,依据供给曲线可得公共技术的边际成本为A,而由需求曲线可知技术使用者的边际收益为B和C,而总体的社会边际收益也等于A,此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从而实现了技术供需的高度契合。

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需由政府部门决定其资源配置,政府行为的动力源于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在满足农民技术需求的同时增加社会福祉。由于此类农业技术不涉及买卖和交易,再加上技术本身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得供求的契合标准是边际成本与每个技术使用者边际收益之和相等。

(二)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均衡分析

所谓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较大外部性的技术成果,它介于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和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之间,具有排他性和非独立性的特征。由于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外部性十分明显,因此其供求平衡机理应主要围绕该特征进行论述,如图2所示。

图2 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需机理

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外部效应按利益的作用方向可以分成“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进一步来看,图2(a)描述的是外溢效益现象出现时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需状况,S表示农业技术的供给曲线,Da表示需求曲线,若没有外部效应的影响,此时的均衡点Ea即为最优的供求契合点,对应的均衡数量是Qa。但外溢效益使得消费者的技术采纳热情不断下降,需求曲线由原来的Da下降到Db,在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均衡点变成Eb,两条需求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外溢效益的大小。可以发现,均衡数量从Qa减少为Qb,也就是说市场中的技术供给量将出现过剩。

图2(b)描述的是外溢成本出现时的半公共物品农业技术供需情形,与上述分析相类似,S表示农业技术的供给曲线,Da表示需求曲线,外溢成本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Db,均衡点由原来的Ea变为Eb。同样的,两条需求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外溢成本,均衡数量从Qa增加到Qb,推广过程中的技术供给量相对不足。

(三)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均衡分析

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具有竞争性、独立性和排他性三种主要特征,其中竞争性的含义是在技术商品供给规模既定的前提下,使用者的消费数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概念符合西方经济学有关资源稀缺性的基本假设,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环境中以资源竞用者的身份出现,有利于实现技术资源的最优配置。独立性是指使用者在技术要素利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产生影响,技术效用只与消费者的自身收益存在联系,即不存在任何外部效应。

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呈现,市场化特征也十分明显,农业技术作为一种商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农业技术推广角度而言,技术商品的供求平衡决定了农技推广的效率和效果,高度契合状态下供需双方的利益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有利于实现技术要素的最优配置。对这类农业技术的供需均衡机理,我们采用凌远云[4]构建的简化技术采纳模型进行分析。

影响消费者技术采用的因素除农户年龄、性别、生产规模、能否得到政府补贴或优惠性政策外,还包括技术商品价格和后期追加投资规模等反映技术使用费用等要素。这里规定,技术商品使用费用的含义为某项技术从创新到最后施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预期费用[4]。具体而言,技术使用费用包括前期的技术信息搜集成本,技术商品购置成本,后期的技术追加投资费用,以及在整个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资本费用和各类风险。将包括技术使用费用在内的所有变量作为影响因素构建一条向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该需求曲线表征技术使用费用与采纳概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某一消费者来讲,技术的使用费用越高,其采纳意愿越不明显,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就越低,反之亦然。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区域,那么技术使用费用与采用者人数之间将呈现出一种反比例关系,即费用越高,消费者越少。需求曲线的形成存在两种途径,一是从消费者技术采纳水平出发,通过加总得到完整的需求曲线;二是根据当地统计数据直接拟合得到[5]。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供给曲线的高度由消费者的技术使用费用来决定,为方便论述,这里假设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旦确定,就能够对该类技术的供求契合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如图3所示。

图3 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供需平衡

图3 中的横轴表示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使用规模,纵轴是技术的使用费用。可以看出,随着技术使用费用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科技成果的采纳意愿明显下降,例如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2相交时表示的均衡状态,此刻消费者的技术施用数量为Q2,当技术使用费用提升至C1,也就是供给曲线S1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Q2下降到Q1的水平,减少量为(Q2-Q1)。在技术使用费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不同供求契合状态下所反映的消费数量由技术使用者的有效需求来决定。假定供给曲线S1保持不变,需求曲线从原来的D1增加至D2,表示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不断提升,其结果是均衡状态下的技术施用数量增长明显,增幅为(Q3-Q1) 。此外,利用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需求曲线能够得出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农业技术的无偿占有和利用,即图中的Qmax,在这一点上可以求得最大规模的技术使用人数。事实上,这种极端情况显然不符合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竞争性特征,因为此时技术商品的价格为零,市场中有关技术的供给是无限的,不存在任何消费数量上此消彼长的情况。另一个极端情况是技术商品价格的最高临界点,在图中用Cmax表示,该点存在一定实际意义,如果供给方的技术价格超过这一临界点,即使农业技术的科技含量再高,也无法正常销售出去[6]。

总之,不同类型农业技术具有各自的属性和特征,而这些特征通常又决定了技术成果的供求关系。通过研究三种类型农业技术的供需平衡机理发现,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非排他性的特征使得总需求曲线由若干个人需求曲线加总而成,在供给曲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产生的均衡点即为此类农业技术的最优数量;半公共物品类农业技术的非独立性特征使其在施用过程中将产生一定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会直接影响技术供求契合条件下的均衡位置,并导致供给过剩或不足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及时予以调节和纠正,保证农业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私人物品类农业技术的使用成本是影响其供求平衡的关键因素,技术商品从购置到最终施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与最优供给数量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二、供求契合度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契合理论源于心理学,又被称为个人——环境契合理论,Dawis[7]、Kristof[8]等人将其描述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相互匹配或具有一致性、相似性特征的一种关系。Edwards 指出,契合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能力——需求契合,二是供给——需求契合,其中后者表示员工从事的工作与自身的期望、偏好以及诉求相吻合[9]。契合度模型的构建正是基于上述理念,将农户的实际现状与期望诉求作对照,进而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具体来看,契合度模型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示:

其中,xi表示第i个农户的供求契合度水平,n代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规模。其中,农户供求契合度水平的测度采用对比计算的方法,受访对象依据自身需求状况,选择自己想要的技术类型,同时将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技术视为供给现状进行对照,如果自身诉求与供给现状相吻合,则表明该农户的供求契合度水平较高,反之亦然。进一步来看,首先,将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有关八类农业技术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分别进行呈现,如果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接触并使用某项农业技术,则赋值为1,没有是0,若农户对某一类农业技术有需求意愿,则赋值是1,没有为0。从排列组合的方法角度来看,农业技术的供求匹配度会出现4 种不同情况,即供需相等,供过于求,供小于求和供需无效契合。这里规定一种运算法则,只有当供给赋值和需求赋值同为1 时,最终的供求契合度才为1,其他情况都是0。其次,算出每一个农户每项推广技术内容供求相等时的情况占八类农业技术的比重。最后,将不同类型所有农户的技术供求契合度相加,再除以农户数量n,得出全部农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

本文公式中用到的数据均来源于调查组在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间对山东省与陕西省59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总计1 270 份,在剔除部分不合格问卷后得有效样本1 129 户,问卷有效率为88.9%,其中,小规模农户279份,专业大户258份,家庭农场217 份,参与专业合作社农户287份,与农业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的农户229份。

三、异质类农户有关技术内容的供求契合度研究

对农业技术内容的分类将遵循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决定》修正,即“良种及其繁育、栽培技术”;“肥料及其施用技术”;“植物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下面分别对五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内容的供求契合状况予以阐述:

(一)小规模农户的农业技术供求契合度评价

对小规模农户而言,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缺乏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推广内容供求矛盾的两个集中表现,如图4所示。

图4 小规模农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对比情况

可以看出,小规模农户对八种农业技术的供求匹配程度差异较明显,且对各技术的需求均大于供给。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前三类技术供求基本处于匹配状态,而对于其余四类技术的需求意愿明显不足,其原因可能是这类技术的前期投资较大,并且需要农户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操作技能作支撑,而这些条件恰恰是小规模农户所不具备的。进一步来看,以小规模农户对八类农业技术需求意愿与供应现状的实际数值为变量进行比较,对比的结果使这种供需契合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结果见表1。

表1 小规模农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状况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的供需比是技术供给现状与需求意愿之间的比值,数值越接近100%,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度越高。从表1 中可以看出,小规模农户第三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匹配程度较高,供求差仅为2.1%,而最后一类技术的供需比仅为17.1%,供求差高达80.8%,表明技术的供需矛盾较为尖锐。需要强调的是,供需比只能从总体角度探究技术的供求情况,供给和需求的累加数据并没有在供求契合的基础上进行呈现,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无法客观真实的反映农业生产中农户需求与现实供给之间的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方便不同类型农业技术供求契合程度的横向比较,有必要对小规模农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加以计算和说明。

依据供求契合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spss 软件对小规模农户有关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见表2。

表2 小规模农户的技术推广内容供求契合度统计

表2 结果显示,全部小规模农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为16.76%,且有一半的供求契合水平低于10%,其中第八类技术的数值仅为1.79%。这说明在小规模农户中,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的整体供求契合度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科研推广单位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技术要素配置不合理和农户数量众多且经营规模过小等。通过表2 并结合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小规模农户的前三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程度较高,需求和供给的绝对数值较大且供求差距小,说明这三类技术在小规模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另一方面表明此类技术的供求机制运行良好,基本处于一种稳定均衡的状态。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农业技术在之后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应加强推广,提高供给和需求的数量,从而进一步缩小供需比例。

(二)专业大户的农业技术供求契合度评价

相较于小规模农户,专业大户在经营规模、资金投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往往表现出一种先进性特征,因此对农业技术的选择具有偏向性。为探究专业大户技术供求契合程度,首先对其八种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求匹配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专业大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状况

专业大户前五种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匹配程度较好,供求差不超过的30%,第一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匹配度最高,距最优状态仅差8%。需要强调的是,除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的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而其余技术类型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反映出现阶段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对专业大户的扶持力度较大,或者是说较为关注此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使得八类技术的供给几乎全部过量。

为进一步探究专业大户的供求契合情况,需要借助相关调研数据并通过契合度模型对其进行测度,具体步骤为:首先计算全部专业大户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结果见表4。

表4 专业农户的技术推广内容供求契合度统计

专业大户八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度水平与小规模农户相比有所提升,所有农户的总体契合水平达到了23.74%,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专业大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了供求平衡。从单个农业技术的契合程度来看,专业大户在肥料及其施用技术上的供求契合水平最高,其值为47.67%,前五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度均超过了25%。此外,专业大户对后两类技术的契合数值很低,仅为6.59%和3.85%。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自身的购置价格较高,农户无法独立承担,因此其采纳意愿不明显。

(三)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供求契合度评价

家庭农场虽然以“户”为单位,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地表现出商品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征。根据调研问卷情况,对家庭农场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求现状和匹配程度做出阐述,结果见表5。

表5 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状况

可以看出,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匹配水平较好,3/4 的农业技术供需差控制在25%以内。在全部八类技术中,仅有“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其余技术的需求数远远低于供给数。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仍处于摸索阶段,农业技术研发人员和推广人员对该经营主体技术需求情况掌握不足。

为进一步探究家庭农场的供求契合情况,需要借助相关问卷并通过契合度模型对其进行测度,结果见表6。

表6 家庭农场的技术推广内容供求契合度统计

从整体来看,调研区域范围内家庭农场的总体契合水平为28.15%。具体而言,家庭农场前五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值均超过了25%,其中“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供求契合数值最高,这与专业大户的情况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家庭农场所有八类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指数都有一定提升,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两类技术的契合数都大于15%。这一数据表明家庭农场所用技术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先进农业技术的诉求开始显现。此外,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大力扶植也是其技术供需契合程度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四)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技术供求契合度评价

从概念界定的角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基于家联制,由同一种类型农产品生产者或服务供给方、需求方等主体构成,以民主管理、互助经营、自愿联合为特征的经济组织。若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表述成以合作社内部参与成员为服务对象,向其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类技术成果和信息服务的经济组织。可以预见,专业合作社的供求契合水平将持续提升。依据调研问卷反映的情况,首先对专业合作社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求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状况

可以发现,除第八种技术外,专业合作社其他技术的供给量均大于需求量,其中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的供需比高达138.67%,而供需比例最为接近的“肥料及其施用技术”的供需差为9.41%,八类技术的平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约26百分点。

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评价同样需要借助供求契合度模型和相关原理,结果见表8。

表8 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统计

全部287 个专业合作社技术推广内容的总体契合水平为35.57%。从单个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度来看,“良种及其繁育、栽培技术”和“肥料及其施用技术”的契合指数高达55%以上。鉴于合作社内部成员多数由小规模农户构成,因此专业合作社八种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求契合度与小规模农户的整体状况相类似,但在契合水平上有较大提升。

(五)农业企业的农业技术供求契合度评价

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经营活动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具有独立核算、商品化经营等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企业本身具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既是技术的供给主体,同时也是需求主体。具体来看,农业企业八种不同类型农业技术的供求现状和匹配程度,结果见表9。

表9 农业企业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状况

可以看出,八种类型农业技术供过于求和供小于求的情况各占一半,供需比接近最优状态的技术类型为“良种繁育及栽培”,供需差仅为8.45%。由于农业企业的经营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其施用农业技术的种类也十分宽泛。进一步来看农业企业有关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结果见表10。

表10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的供求契合度统计

调查区域范围内229 家农业企业的总体契合水平为40.44%,是全部五类农业经营主体中契合指数最高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针和商品化运营模式使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因此对不同技术成果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对技术要素的购买力和使用效率都有明显改观。

四、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有关技术内容的供求契合程度普遍不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供给结构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两个方面。一方面,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然遵循自上而下的推广途径,政府在推广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政府推广的技术与农户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政府推广的并不是农户想要的,因而导致农业技术供需契合度不高,推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农民对相关技术的采纳意愿不强烈,而技术信息传递通道不畅和农业生产外溢效益明显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1]焦源. 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2):66-74.

[2]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6-48.

[3]周衍平,陈会英.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1997(3):11-19.

[4]凌远云,郭犹焕. 农业技术采用供需理论模型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1996(4):98-104.

[5]刘明国,李汉文. 需求曲线的形状集全集内在逻辑——破解吉芬之谜、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模型[J]. 改革与战略,2010(5):27-31.

[6]巴德汉. 发展微观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9-50.

[7]Dawis R V,Lofquist L H.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43-44.

[8]Amy L Kristof-Brown.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s Fit At Work:A Meta-Analysis of Person-Job,Person-Organization,Person-Group,and Person-Supervisor Fit[J]. Personal Psychology,2005,58(2):281-285.

[9]Edward J R. Person-job fit:a conceptual integration,literature review,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1(6):283-357.

猜你喜欢

供需技术推广供给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