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项目化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5-11-27张晓丹,陶红林
张 晓 丹,陶 红 林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从事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与这一目标一致,培养学生具备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如何进行课程改革,使得这些矛盾得以化解,是每位高职院校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将“建筑工程预算”和“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该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抽象,但是实践性、时效性又很强的特点,所以无论是教与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开展项目教学前,该课程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工学结合,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学科化,依然侧重专业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忽略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关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不够紧密,课程定位依然是“专业定向”而非“职业定向”。(2)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动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本末倒置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3)能力培养。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但是忽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因而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出所学非所用的感叹。
本门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造价员和合同员,因此,要想使得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与社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如何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
二、课程改革思路
在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思路:以造价员、合同员职业标准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编制投标报价、履行合同为项目载体,重新构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毕业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揽”项目化课程开发
(一)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教学法提出了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即突出课程能力的目标,能力要以项目任务来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而能力只能通过训练获得提高,其载体就是项目和任务。这些项目和任务是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项目和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突出能力目标。[2]
造价员、合同员职业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熟练识图、算量、组价、取费和合同拟定、谈判、管理的实践技能,因此,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设定项目实施方案,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通过让学生经历造价员、合同员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完成典型项目,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因此,本课程设定了两个项目载体。一个是完成指定项目的投标报价,另一个完成合同的谈判、签订和履行。
(二)教学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实施按项目引导、项目布置、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5个步骤展开。在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制定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图。图1是完成子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图,这使得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自作用。
图1 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
1.项目引导。项目教学实施前,教师需要设定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应该产生于工作实践,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解决,因而是实践性问题。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中必须重视引导性问题的设计。[3]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信息,使其了解当时科学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掌握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假说——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2.项目布置。项目引导之后,教师需要进行项目布置。项目布置时,教师要对项目(任务)本身做详细描述,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工作任务。教师需要提前做好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境,将教学资料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成果形式、考核标准直接下发学生。学生根据任务描述情况,在实施之前做好分工,确定好各自的角色,做好相关资料、工具、场地等准备。
3.项目分析。项目布置结束,教师还要讲授项目(任务)完成必备的一些理论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解决疑难问题。
4.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项目。
在项目一中,教师担任招标人(建设单位),给出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要求进行投标报价。学生担任投标人(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
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代表10家施工单位,成立10个投标小组。各小组详细分析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并进行组员分工,确定任务,依次完成分部分项费用计算、措施项目费用计算、其他项目费用计算、规费、税金计算,从而汇总得到各投标小组的投标报价。各组员根据自己任务,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完成本小组的投标报价。教师担任招标人,和学生履行招投标程序,投标人根据规定提交投标文件。教师根据评标方法进行评标,从而选出中标人。
在项目二中,教师担任招标人(建设单位),学生担任中标人(施工单位),师生模拟合同双方进行合同的谈判、签订,同时模拟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风险、争议、变更、索赔事件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如何进行管理。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索赔报告和工程结算书。
在两个项目的实施中,项目委托方与接收方要签定项目协议书,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项目双方的职责,转换师生的身份,建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5.项目评价。项目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将自己计算的工程量和报价与教师提供的招标控制价进行对比,查缺补漏。
(2)小组互评。不同项目组之间相互对比工程量和报价,检查是否错算或漏算、组价是否合理、取费是否准确等。
(3)教师评价。学生将项目完成的成果提交指导教师。由教师依据考核标准选出算量、组价取费最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小组,给予奖励。
项目结束后,师生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以便项目教学下一步实施。
在项目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不断变化。项目布置时,教师的身份是项目委托方;项目进行时,教师可以是引导者、咨询者。而对学生而言,与之相应的身份是项目接受方和参与者。
教师引导学生,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性,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升,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真谛:“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教学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考核多采用闭卷考试、面试答辩等方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目标、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弊病,学生为了得到高分而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教师也对教学效果的理解不全面。这种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地体现出考核的导向作用,考核不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可以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在项目课程建设、改革及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使得在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上,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4]
首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别进行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从试题库随机抽题,而试题库题目来自职业资格考试题库;实践技能以项目完成质量和效率进行考核,主要通过现场实际操作、项目成果展示等评价方式,特别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其次,将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是学习的终结效果,即项目成果的质量;过程考核则按照完成项目或者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社会能力等进行考核。这种将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体现出项目教学的优势和职业教育的特色。[5]
[1]张宁菊,赵美林.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89-90.
[2]戴士弘.论课程项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10.
[3]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137-140.
[4]陶红林,肖仁正.高职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47-50.
[5]张元军.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