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阳朔兴坪渔村的旅游开发

2015-11-27韦杰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渔村漓江村民

韦杰

(桂林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系,广西 桂林541006)

1 阳朔兴坪渔村概况

1.1 地理位置

兴坪渔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位于阳朔县东北部,距离阳朔县城约25km,距离桂林市区约63km。渔村地处漓江岸边,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村庄,漓江流经兴坪镇,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个河湾,名曰镰刀湾。从兴坪集镇码头沿漓江走2km,便可到达渔村。

兴坪渔村是漓江流域的一个半岛村,岛上地土平坦、肥沃,倚一面山环三面水,形成一个完整的乌龟背。村边沿漓江一线翠竹掩映,不见民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及风俗习惯。由于村庄地理位置坐落在漓江东岸,村前漓江环绕,故从漓江岸进村需要在兴坪镇码头摆渡过江。至今村民及游客进出村庄的主要方法仍是水路。

渔村西临漓江,北接景点小河背、童子山,东南为古熙平县治遗址狮子旦和五指山、天水寨,面积约4.5hm2。

1.2 历史概况

兴坪渔村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从建村到现在已有500多年历史。这里的村民全都姓赵,他们的祖先相传是宋朝赵家皇帝的后代,于宋末大动乱中逃难到这里。他们选择漓江边上的一个河滩聚居,地点偏僻而又幽胜,可谓出尘入世。渔村旧名为鱼塘洲,1950年开始改为现名。

兴坪渔村现有145户,村民576人。村民世代以捕鱼、农耕、种植果树(沙田柚、金桔、夏橙、黄皮果、白香果)、饲养甲鱼等为生,兼有部分农户开有农家客栈,提供散客旅游接待服务谋生。

2 兴坪渔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

兴坪渔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桂林山水精华之所在。渔村位于群峰环绕的一片沃野之中,兴坪河在此与漓江汇流。这里依山面水,奇峰林立,翠竹掩映,山清水秀,景色荟萃,风光优美,景观迷人,自古享有“漓江佳胜在兴坪”之说,是漓江风景的佳绝处。加之渔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郁,人杰地灵;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空气清新。可谓集山水与人文景观于一处的风水宝地。因而,渔村对中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着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来说,兴坪渔村旅游开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景观优美神奇

兴坪渔村位于漓江岸边,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地在渔村身边流淌。这里群峰环抱,江水迂回,山光水色,茂树葱茏,田园村舍,处处是美丽的景色。村后奇蜂罗列,景景相接,五指山挺拔俊秀,马颈山、天水寨雄奇险峻;村前漓江环绕,江对岸一带层峦叠嶂,鲤鱼山、金瓦山、元宝山、剑刀山、笔架山风采各异、景色如画。流经渔村的漓江水,柔得像丝绒,绿得像碧茶,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船浪过处,又如卷动的山水画卷,真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曾经游览过渔村的叶剑英元帅有诗赞道:“青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艺术大师徐悲鸿曾写道“山水荡漾,明媚如画,真人间仙境也。”

兴坪渔村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古老村庄,这里田园似锦,江山如画,生态优良,空气清新,给人以清幽、宁静、质朴、祥和、致远、康健之感。这正是厌倦了繁忙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回归大自然的现代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具有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2.2 人文景观特色鲜明

2.2.1 保存完好的明代村落

兴坪渔村因古人是为避战、匪患而建,村落设局比较科学,布局也相当合理,它恍如一个八阵图。渔村与其说它是个村落,倒不如说是个城堡更为确切。据说这个小城堡古时外人是不能够轻易进得去的,就算能够进得去也不容易出得来。建村几百年来,虽经历明清战争(战争的双方,一方为明朝,一方为后金即清朝)、中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战乱及大的社会动荡,这个村落迄今依然保存完整,村落布局、民居建筑及石板路等依然古色古香,村落古风依旧,基本保持几百年前的格局和风貌。村中房屋与兴坪镇圩上古建筑风格相似,青砖、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粉墙乌瓦,石板小巷,结构独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桂北民居特色。整个建筑群占地1.5hm2,有传统民居48座。这里的古桥、古渡、古亭、古戏台、古庙、古寨、古树和古村落建筑群,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环境风貌,身临其境,仍可领略“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

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见证了渔村5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向人们展示了渔村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研究桂北地区的古代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桂北地区传统生产、生活习俗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科考价值。

2.2.2 丰富多彩的名人遗迹

兴坪渔村一直被当地人视为 “风水宝地”,自建村以来,历代将官、富绅层出不穷。明代有进士赵海吾,清代有进士赵卫卿、赵际隆、赵儒迁、赵克进、赵日卿、赵克勤等六人,并有多人中举。这里出了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的弟子、参加“公车上书”的赵春台;出了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黄埔一期生赵丹瑶;这里有民国富甲阳朔的赵家堂……至现代、当代,兴坪渔村在外任县(知事)、处长以上官员的达100余人。这些历史人物,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其德、其行、其事、其言曾影响过渔村一代或几代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有魅力,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渔村一种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2.3 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由于渔村存在历史悠久,历代村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乡土文化。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而鸬鹚捕鱼、竹筏垂钓(用竹筏而不是用木船作为捕鱼的载浮工具),是渔村不同于我国其他地方的、特有的渔猎习俗。来到渔村,随渔民出渔打鱼,过一回渔民生活,品尝一下肉质鲜嫩的漓江清水鱼,别有一翻情趣,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此外,渔村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使游客留连忘返。端午节,龙舟赛是渔村传统的竞技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舞“大头狗”、师公舞、舞牌灯等等,流传几百年的原有的古风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也是游人们喜爱的民间文化。这些传统民俗,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向人们展示渔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山光水色的自然景观增添了神奇色彩,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2.3 渔村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兴坪渔村的奇山异水,吸引着古今中外国内外众多的名人前来观光、游览,留下了许多与这些名人有关的遗迹、传说及奇闻趣事,也极大提高了渔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方面。

2.3.1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访

这里先后留下了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陈毅、杨尚昆、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可以说是国内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多的旅游景点之一。

2.3.2 总统渔村

有两位大国总统到访过渔村,其中一位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先生。1921年冬天,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率船队三百余艘,从广东溯而上,准备到桂林建立北伐大本营。到达阳朔时,孙中山作了《实行三民主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泉方法》的演讲。渔村人赵丹瑶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先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营长、团长,直至战死沙场,被追封为少将师长之职。所以孙中山先生在到达阳朔作演讲后的第二天就到兴坪渔村宣传他的革命思想。孙中山还在胡汉民、张猛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该村的天水寨。在天水寨上,孙中山对秀丽的山光水色赞叹不已,当晚即在停泊村前江中的船上宿夜,并亲笔题写“天水寨”三字,天水寨寨名由此而得,自此名播远扬,常有名人慕名而来观看。此外,据传孙中山总统不但为天水寨取名,而且还把村中原来的祠堂改为“渔村小学”,使渔村小学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

另外一位是美国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1998年7月2日下午4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夫人一行,从桂林乘船而下,到达兴坪渔村参观访问。克林顿对兴坪渔村典型古朴的中国农村风貌频频点头赞许,他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古老的马头墙,漫步在幽深的小巷中,被那些雕花门窗深深吸引,忍不住驻足抚摸,爱不释手。克林顿总统访问兴坪渔村,世界各大传媒争相报导,使小小渔村名扬天下。

2.4 渔村旅游开发区位优势明显

兴坪渔村地处世界级旅游黄金水道——漓江边上,距国际旅游名城桂林仅60km,从桂林市区驱车前往渔村只需50min左右的时间。这样,无论是桂林每年1 000多万的游客接待量,还是漓江每年四、五百万人次的游客人数,都能够给渔村带来充足的客源。另外,渔村刚好处在粤、湘、桂三角地带的中心区域,高铁开通后,无论是广西区内最大的客源市场——南宁,还是广西周边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湖南,还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珠江三角洲,到兴坪渔村都仅需3h左右的时间。这一区位优势,无疑将给渔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且可靠的客源保障。

3 兴坪渔村旅游开发的劣势分析

3.1 无序发展

兴坪渔村的旅游开发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尽管起步比较早,发展的时间也比较长,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渔村旅游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一种自发性发展的阶段。既无规划,也无规范,缺乏一个科学的宏观引导,村民在发展旅游中往往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经济实力来开发经营旅游项目,盲目开发建设,随意摆摊设点,基本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除了少数几家旅馆,大都经营、销售手工艺品、地方小吃、古钱币、玉器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宣传书籍和小人书等这些小商品,规模小,经营分散,旅游创收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许多项目十分简陋,软、硬件设施不配套,服务水准低、特色不鲜明,卫生条件和环保意识都跟不上,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像“印象刘三姐”这种有规模、上档次、对游客有强烈震撼力的旅游项目,导致渔村旅游经济效益低下,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2 管理滞后

目前,兴坪渔村在旅游的管理中基本仍处于无政府监管的状态,村民们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行业管理,对旅游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监管制度。

渔村在旅游开发之初是由村集体与县有关政府部门联合经营、共同管理。门票收入村集体与政府五五分账,可是后来双方出现矛盾,致使政府撤出了渔村的旅游开发管理,取而代之的是渔村村民散漫自由的开放式管理,由各家自主管理经营渔村旅游,开办民居旅馆、旅游餐饮及其他旅游项目几乎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审批,基本都处于无证(照)经营的现象;同时,每家每户轮流派人到村口收取门票,所得收入由当天的售票村民平分,不用缴公给村集体,这种分配方式也使得村里的旅游公共设施近年来缺乏维护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另外,由于缺乏行业监管,旅游经营中误导消费、欺客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渔村的旅游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3 设施薄弱

目前,渔村到兴坪的公路还没建成,游客及村民进出渔村的交通方式仍主要依靠水路。在旅游住宿方面,全村只有赵家昌等2家专门提供游客住宿的民居旅馆(且都没有招牌),总床位数不足30张,无法满足游客的住宿需要。村民们的卫生习惯还是比较差,村里没有统一的垃圾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村民的生活污水及餐馆洗菜的废水污水随处可见;一些茅厕、猪牛栏建于路边,晴天一路臭气,雨天污水横流,游客路过,有伤大雅。另外,村里公共厕所缺乏,游客内急往往找不到能使用的厕所。

3.4 资源遭受破坏

渔村旅游的最大卖点是那些留存了500多年、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代古民居建筑群。正是这些饱经沧桑的古老建筑,让来到渔村的游客留连忘返,乐此不彼。然而,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目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近年来,渔村通过发展旅游,许多村民实现了发家致富。这些富裕起来的村民,为了追求时尚,提高生活档次,争相建设新房。在建设新房的过程中,有几户村民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建房用地,直接推倒老房子在原址上建新房子,对渔村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实在是令人痛心;更多的村民则是弃掉老房子,在其他地方建起新房子居住。所以,渔村的这些古代民居,现在除了几家游客经常去的老房子外,其余的古建筑有相当一部分是无人居住,里面布满了灰尘,加上年久失修,有的甚至已破烂不堪。

4 兴坪渔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4.1 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前提性、战略性工作,是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纲领和蓝图。科学、合理地规划,可以使旅游业得到有计划开发,有步骤发展,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规范、有序和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有关方面应把规划的编制作为渔村旅游下一步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聘请国内权威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兴坪渔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中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确实避免旅游发展中原有的无规划开发、无序发展等短期行为,保证渔村旅游得到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推进渔村旅游的健康、长远发展。

4.2 管理是保障

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兴坪渔村要解决目前这种旅游无政府监管的尴尬态势,笔者认为应该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旅游监管机构。可在村委会下设立“渔村旅游管理委员会”,由这个机构具体负责整个渔村旅游的项目开发、资源保护、对外宣传、市场监管等相关工作,为渔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制定渔村旅游有关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为渔村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制定《兴坪渔村旅游管理办法》,把全村旅游经营纳入行业管理的范畴,解决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通过制定涉及吃、住、行、游、购等旅游接待各环节的服务标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解决一些接待环节中存在的服务质量低、卫生条件差等“热点”问题,全面提高全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

4.3 设施是基础

渔村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开发价值高,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资金投入问题,目前进入渔村的公路还没开建,旅游住宿设施不仅数量少而且档次低,污水排放系统等其他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完善,造成许多游客对渔村旅游望而却步。这也是渔村这几年来游客接待人数停滞不前、旅游发展难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大原因。一句话,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渔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

对渔村来说,解决旅游基础设施问题,资金投入是“抓手”。以前渔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当地的村民,政府以及内外资的投入几乎没有,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小打小闹,缺乏大手笔,无法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有必要探索建立新的资金投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交通、住宿、餐饮、用水、污水处理、游乐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作为旅游开发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路、水、电、通讯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旅游公益性设施和旅游资源保护项目的投入,引导、带动来自国内外的其他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旅游项目。

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商和国内大投资商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开办旅游服务项目,推动渔村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

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村民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的积极性。继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村民投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鼓励、准许村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也让更多的村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尽可能减少旅游开发过程中因利益问题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4 保护是根本

兴坪渔村是个古村落,村里留存了几百年的古民居、古建筑,因其具有原创性和不可再生性,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是渔村旅游“魂”之所在。这些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消失,渔村旅游将失去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今天如此繁荣的旅游景象也将不复存在。由此,就渔村来说,对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那些至今依然保持完好、每天供游客游览的古民居、古建筑,要切实加强保护,做好防腐防烂措施,尽可能避免旅游接待对它们造成的人为破坏;而对于那些已经损坏的古民居、古建筑,则要按照原样进行恢复和修缮,尽可能保持古村落、古民居风貌的完整性,最大限度还原其历史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其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

古民居、古建筑存在的意义在于它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些资源来讲,对它们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让它们继续被人使用下去。只要有人类使用,它们的生命力便会一直存在。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将这些古民居、古建筑作为旅馆、娱乐场所、博物馆等向游客开放,供游人居住、观光、游览、娱乐或进行科考,让这些古老的文明在新的时代发挥它独特的价值,真正实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此外,在保护好古民居、古建筑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鸬鹚捕鱼、竹筏垂钓、龙船歌、送船歌等传统生产、生活习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仅要守住古村落、古民居这些渔村的“筋、骨、肉”,还要传承渔村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渔村这个古老村落流传后世,永续利用。

[1]李肇荣.关于阳朔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3(99):36~39.

[2]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J].经济地理,2005(3):418~421.

[3]吴 磊.漓江流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其文化变迁——基于广西阳朔县木山村和兴坪渔村的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4]林伯明.关于发展桂林乡村旅游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1999(4).

[5]肖佑兴,明庆忠.关于开展云南乡村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1).

[6]杜 江,向 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7]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8]唐 勇,黄俐波.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J].企业经济,2007(4).

[9]杜海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9).

猜你喜欢

渔村漓江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小渔村的变迁
意大利五渔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闽南渔村妈祖巡香蟳埔女盛装亮相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