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黄河三峡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

2015-11-27张燕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库区三峡黄河

张燕

(甘肃省永靖县林业局,甘肃 永靖731600)

1 湿地概况

1.1 湿地自然概况

甘肃省黄河三峡湿地保护区位于甘肃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州北面,属黄河上游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02°53′~103°39′,北纬35°47′~36°12′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壤为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黄绵土、灰钙土,pH值为7.8左右。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 568~2 851m,地形地貌复杂。年降雨量3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2 500~2 800t,无霜期139~190d。

1.2 湿地面积与分布

黄河三峡湿地总面积为19 500hm2,其范围包括东至洮河流域的吧咪山林场所辖的松树岘、吧咪山池、烂柴沟、黑山顶等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区、北至湟水流域的西河林场人工林区、西至黄河流域的炳灵寺封山育林区,南至临夏州库区绿化总站人工林区,境内包括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水域面积及沿岸的浅滩沼泽等。黄河三峡湿地按其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3 湿地资源

1.3.1 水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湿地内黄河流程107km,境内有三大人工水库,总库容为59.69亿m3,加上大夏河、洮河注入黄河,入境水人均占有量19.1万m3,高出全国、全省水系平均水平68倍和126倍,富足的水资源为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1.3.2 生物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内生活着丰富的野生动物,其中有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水鸟如:灰鹤、大天鹅等;同时,湿地内现有较高科研价值的稀有植物群落,有巴米山林区的干燥油松林类型,盐锅峡库区大面积的芦苇和香蒲草植物群落以及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

1.3.3 农地储备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范围内及其周边有良好灌溉条件的农业用地超过8 000hm2,立地条件较好的林业用地超过10 000hm2。

1.3.4 矿产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范围内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经探明的有锰、铜、沸石、萤石、金钢砂、玄武岩、白云岩、方解石等,储量大,品质优,具有很大的开采、冶炼、加工潜力。

1.3.5 旅游资源

黄河三峡湿地范围内有闻名世界的炳灵寺石窟,著名的藏传佛教胜地炳灵寺、罗家洞、岗沟寺、白塔寺等古老建筑。有现代修建的龙汇大世界、枣园新村。有天然的湿地鸟岛、太极岛以及新近发现并已开发的罗家堡恐龙足印化石群,有奇特的三峡石林、丹霞地貌景观,有美丽的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风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永靖县旅游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交通、邮电通讯业、餐饮娱乐、服务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2.1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黄河三峡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湿地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自湿地保护区成立以来,陆续划定了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为重点的3个山区,即: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区。保护的重点对象是灰鹤、黑颈鹤、黑颧、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赤麻鸭等40余种水鸟。巴米山珍稀干燥油松林类型及天然杂灌木、野生的药材资源、芦苇和香蒲草群落。

2.2 湿地保护区和重要湿地建设

黄河三峡湿地依其不同的生态功能而划分为三个大区,即核区心、缓冲区、实验区。

核心区:包括太极岛、罗家堡、罗川滩、杨家滩、魏川滩、孔寺滩、巴米山原始次生林区以及三大人工库区,面积约14 000hm2。

缓冲区:包括炳灵寺封育区、巴米山人工林区、库区沿岸人工林区,面积约为4 524hm2。

实验区:包括刘家峡库区北岸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浅滩,面积约1 000hm2。

近几年围绕三大区不同的生态功能,永靖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湿地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引进项目和资金合理开发性保护湿地,实施以保护湿地为目的的退耕还湿、退耕退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等工程。

2.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黄河三峡湿地内丰富的水资源和黄河沿岸肥沃的土地资源,为发展本地的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是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水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工程等。其次是以控制污染为目的,拟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了环境污染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其三,为节约水资源投资扶持节水灌溉项目,加强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理工作,兴建人饮自来水工程等。

2.4 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

近几年黄河三峡湿地的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其生态功能有了显著增强,湿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一系列的造林绿化工程,使湿地内的林地面积近5年增加了2 000hm2,流入黄河的泥砂量逐年减少,境内两个大型的化工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使这些企业排入黄河的污水量减少近2万m3。

3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3.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引资招商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黄河三峡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永靖县在盐锅峡库区的太极岛、八卦岛、孔家寺、罗家堡等处,因修建旅游渡假村、房地产开发、围湖造田、开挖渔塘等人为因素而丧失核心区湿地面积约100hm2。而修建环湖道路阻断了自然河流与滩涂湿地的天然联系,丧失了湿地的功能。

3.2 湿地污染加剧

黄河三峡湿地遭受现代工农业废水、废物和生活垃圾的污染严重,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三大库区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仅永靖县每年排入三大水库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就达1.5万m3。同时使用的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也已成为新的湿地污染源。

3.3 生物资源的过渡利用

湿地最主要的资源——鸟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猎捕、破坏鸟巢等违法行为,破坏了水禽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特别是在迁徒、繁殖季节,由于盲目地砍伐,焚烧芦苇、香蒲,使鸟类失去了生息场所和繁殖地。

4 湿地保护对策

4.1 强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

生物多样性是湿地最大的科研价值和利用价值,应建立健全高效、实用的管理体系,实施有利于扩大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工程建设,以期达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目的。

4.2 注重湿地生态恢复、修复和重建

加强生态治理工程,不断恢复黄河三峡湿地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扩大湿地范围,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4.3 建立健全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体系是管理利用好湿地资源的可靠保障,从制度、资金、技术力量三方面入手,详细掌握黄河三峡湿地的各项指标变化。

4.4 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组织湿地专家、科研人员认真研究黄河三峡湿地中存在的奥秘;积极邀请国家、省上与湿地保护专业相关科研院校专家教授来湿地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寻求国际上一些保护湿地组织的支持,取得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撑。

4.5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已颁布施行的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外,更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黄河三峡湿地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理好黄河三峡湿地。

[1]刘 军.中国湿地现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2]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建城[2005]16号[R].北京:建设部,2005.

[3]崔保山.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征变化及其可持续性问题[J].生态学杂志,1999(2).

[4]晨 军.湿地的功能生态及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

[5]郑 静.浙江省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

猜你喜欢

库区三峡黄河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神奇美丽的三峡大瀑布
『黄河』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