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舞台在教室”

2015-11-26王霞曹君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郧阳教学法数学

王霞 曹君华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是纪昌蕊办公室的全部家当。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把她和“湖北省特级教师”,“五一劳动奖章”,“湖北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联系在一起。对此,纪昌蕊说:“教师的舞台在教室,而不是办公室。”

课堂就是一个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是可以随时点评的观众

见到纪昌蕊本人之前,认识她的人总会告诉笔者,“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我父亲就是一名教师,女承父志,当老师是我从小的梦想!”纪老师快人快语。1996年,纪昌蕊师范毕业回到家乡郧阳区青曲镇,在一所偏远学校当小学老师。初登讲台,她总是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唱歌,课堂内外总能听到她响亮的笑声。彼时,学校老师少,她一个人要上语文、数学、思品、科学、音乐等多门功课,但无论一天上多少节课,她总是满怀激情,不知疲倦,连学校的老教师们也被她的激情所感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进纪老师的课堂,笔者才真正领略到这份激情。

跟随纪老师去上课,还没到教室门口,一群学生就迎了上来。“纪老师好!”“纪老师!”“纪老师,我来帮你拿书本!”她立刻被一群孩子包围了。她笑眯眯地应答着,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拍拍那个孩子的肩,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教室。

“今天我们讲《概率》,首先我来教教大家怎样才可能中大奖……”在纪老师抑扬顿挫、激情高昂的声音里,课堂教学开始了。

毋庸讳言,在不少数学课堂上,教学一般是枯燥无味的,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但在纪昌蕊的课堂上,情景截然不同。纪昌蕊充分发掘数学的历史、文化,并且结合现实生活,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演变得生动有趣,尽情展现数学之美,让学生既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体味到数学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

“纪老师,您的课讲得这么好,究竟有什么法宝?”

“法宝嘛,当然是有的”,纪老师说,就是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

坚持教学反思是纪昌蕊一贯的做法。“我听课比学生还认真,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也不漏听一句话”。在她厚厚的几本听课笔记上,每一页都做满了记号。纪老师告诉笔者,“☆”表示这节课的亮点,“※”表示难点,“▲”表示自己对这个环节的处理意见,“﹌”表示值得探究的地方……这样的习惯在她登上讲坛之初就开始了。那时候,每讲一节新课,她都会主动请其他老师去听,请他们提建议,然后自己再琢磨怎么改进。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纪昌蕊仍然保持着“课前静静地把课程对自己说一遍”“课后静静地把课堂再现一遍”的习惯。

学习是纪昌蕊的另一个法宝。她说,这是一个知识不断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和引领教育教学发展。刚上班时,每月工资不足200元,但纪老师每年总是自费到县市的先进学校去听数学优质课。在学校,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诚恳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不怕你笑话,我还向我的学生学习呢!”纪老师说,有时候学生解题用了连她也没想到的方法,她就请学生给自己“讲解”。现在,网络发达了,每当有什么新的教学法、新的解题思路,她都主动去网上“取经”。

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勤奋上进的那股子钻劲,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她多次在各种公开课竞赛中脱颖而出。2009年,她参加了湖北省中学数学竞赛,荣获湖北省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历经19年的磨砺和锤炼,她从一名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主持郧阳区城关镇数学教研,引领郧阳区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曾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区优质课大赛,获省级一等奖一次,省级三等奖一次,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一枝独秀不是春”

课堂教学改革是近些年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热点。全国先后涌现出了“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洋思教学法”“杜郎口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等,每种教学法一出现,纪老师总是及时跟进,深入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思考,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多年来,只要一有机会,她总是主动去听那些课改实验区学校的课。有一次,为了赶到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听数学课,她硬是站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清晨一下车,连早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往学校。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她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理念、新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着符合郧阳区教育实际的教学改革路径。

2012年秋,纪昌蕊兼任七(五)班班主任,教数学课。进班时全班46名学生,小学语数两科总分最好的是161分,仅1人,150分至160分仅3人,不足100分的就有25人,班上没有一人进入年级前200名。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纪律差。她不畏惧、不放弃,大胆采用“洋思教学法”,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用“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到八年级学期末,班上有6名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进入到年级前100名,整体成绩位列平行班第一。

多年来的深入钻研,使得纪昌蕊视野宽广,总是能及时把握数学教学的新动态,走在了郧阳教改的前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推动郧阳区的课程改革,近些年,纪昌蕊送教下乡的足迹遍布二十多个乡镇。每到一处,她都当堂示范,主持教学研讨,分享课改经验,深受各校领导和师生好评。纪昌蕊说,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对自己也是锻炼和挑战。在这些送教和研讨活动中,她磨砺得更加成熟。

作为郧阳区数学学科课改名师,她多次参加全县的数学新课程、新教师培训活动,主讲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为全区教学改革付出了许多心血。在十堰市“课内比教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纪昌蕊辅导的许化平、张华老师获得市级二等奖,王云老师获得县级一等奖。

爱与奉献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作为班主任、城关镇中学数学教研员、城关一中数学教研组长,纪昌蕊的日程安排是以分钟来计算的。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赶到学校督促学生早读,中午12点回家,下午1点又赶回学校查看学生作业,午休。晚上7点下自习后还要辅导学生。备课、批改作业、做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她常用“马不停蹄”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妈妈每周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她一天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时间长。”纪老师的儿子语气中略带醋意。纪昌蕊不无歉意地解释说,儿子早上在外面吃早餐,她在学校吃晚饭,等晚上回到家,儿子已经睡下,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每天中午饭桌上短短的半个多小时。

可是,为了学生,她一节课也不愿意耽误。这几年,作为教研员,她经常送课下乡,但每次都提前调好课,上完了再去。

“你这么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丈夫和儿子抱怨过吗?”听到笔者的这个问题,她哽咽了,泪花在眼里打转。这个好强的特级教师,学生眼中激情四射的老师,同事眼里无坚不摧的数学强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柔软一面,在她满含歉疚的沉默里,显露无遗。

后来我才知道,纪老师的丈夫刚刚做完一个大手术,目前还在康复治疗中,家庭也因此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阳光从窗户上射进来,洒落在她平和的脸上。

良久,纪昌蕊缓缓说道:“老公从来没有抱怨过,即便现在生病了,每天也仍然尽力把他能做的家务做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有家人的爱与支持,有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有同事和领导的关爱,从事的又是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我感觉自己很幸福,也很满足。”

(作者单位:王霞,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三小;

曹君华,郧阳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郧阳教学法数学
倾情水利作贡献 深耕水保为民生
——记郧阳区水土保持局局长郑全新
水源汉江 石聚郧阳——2017中国·郧阳南水北调奇石邀请展
2017中国·郧阳南水北调奇石邀请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