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户外游戏的五种活动类型

2015-11-26许文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

许文娜

让幼儿回归自然,在自然里开展游戏,是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本质特征。根据幼儿的活动经验和游戏内容的不同侧重,我们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分为五大类,即运动类、建构类、表演类、美劳类和探究类。其中,每一类游戏活动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并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我们需要对这五类户外游戏有着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设条件,配备相应器材,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运动类活动

3~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自身潜能的探索,将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运动类户外游戏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游戏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形式,一系列的运动游戏满足了幼儿自我发展的需求。根据幼儿动作经验的不同,运动类游戏可以分为走跑类、跳跃类、钻(攀)爬类、平衡类、投掷类、体育器械类等六种基本类型。

走跑类。走跑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户外游戏形式。幼儿精力充沛,喜欢运动,尤习惯以走跑形式开展游戏。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因为场地空间开阔,走跑动作是经常发生的,并伴随着游戏的全过程。游戏时,既有教师组织的游戏,如“丢手绢”“贴膏药”等,又有幼儿自主开展的游戏,如“开火车”“人枪虎”等;有的活动目的和规则明确,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有的活动随意、没有规则,如奔跑打闹、嬉戏追逐;有的具有情节性,如“老鹰捉小鸡”,有的没有情节性,如“踩影子”。走跑游戏在户外开展频率较高,因其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深受幼儿喜爱。

跳跃类。跳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的走跑运动。身体平衡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幼儿有了跳跃的需求。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跳跃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低龄幼儿的跳跃游戏以模仿动物跳为主,如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既形象又有趣;而高龄幼儿的跳跃游戏以增强动作的技术性为主,如跳绳、跳皮筋、跳山羊、跳蹦床等。另外,丰富的户外器材是幼儿开展跳跃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如在户外的器械树木间悬挂球类、小乐器,可激发幼儿开展摸高游戏的兴趣。

钻(攀)爬类。钻(攀)爬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技能,可分为手膝爬、手脚(攀)爬、匍匐爬、曲身爬、正面钻、侧面钻,其不仅增强了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以及背肌、腹肌的力量,而且促进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户外游戏活动为幼儿开展钻(攀)爬运动提供了诸多机会,如幼儿在用手搭起来的“鱼网”中钻来钻去,为了防止被“鱼网”网住,幼儿会观察“捕鱼者”的反应,寻找时机快速从“鱼网”中钻出去,可充分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在模仿解放军叔叔开展的“穿越封锁线”游戏中,幼儿手握玩县枪时而侧爬,时而背枪匍匐爬,小心翼翼地穿过悬吊着小铃的封锁线,体验该游戏的紧张和刺激。相对于走跑和跳跃游戏来说,钻爬游戏的发生频率虽然不是那么高,但其刺激性、挑战性都会令幼儿十分着迷。

平衡类。平衡感是人行动的基础。它对前庭器官的强化,对宽背关节的锻炼,对全身肌肉伸展的强化都有一定的帮助。平衡能力好的幼儿可以轻松地玩很多游戏,相反,平衡能力差的幼儿摔跤的次数就会多。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发展平衡能力必不可少的渠道,如荡秋千、走平衡木、顶物行走、单脚站立、旋转、闭目行走、窄道移动等。相对于其他类游戏,平衡游戏活动量不大,但是技巧性要求相对较高,如踩高跷、走梅花桩等,需要幼儿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此外,平衡游戏发生的频率也相对较低,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开展更多、更具趣味性的平衡游戏。

投掷类。投掷是一种操作性技巧,体现了力量、协调、灵敏、爆发力和快速用力等特点。投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掷远,另一类是掷准。在户外开展投掷游戏,不受空间限制,能更好地锻炼幼儿的空间把控能力。投掷游戏在户外活动中相对比较丰富。“打雪仗”游戏不仅可让幼儿练习肩上挥臂的能力,更可给予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三五一群的“砸鸭子”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投掷游戏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投掷游戏还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看谁投得远,看谁投得准,是幼儿开展投掷游戏的兴趣所在。

体育器械类。体育器械是激发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兴趣的媒介。利用体育器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加强户外锻炼的一种普遍形式。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幼儿将体育器械玩耍作为户外自主游戏的首选内容。幼儿不仅对滑梯、秋千、攀登架等大型体育器械百玩不厌,更对跷跷板、摇马、脚踏车等中小型体育器械乐此不疲。因此,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幼儿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械,充分挖掘每种体育器械的功能与特点,提高其使用价值,创造性地开展老器械新玩法,一物多玩,使幼儿的游戏更加富有变化和魅力。

建构类活动

建构游戏又称为“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建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构思,通过拼插、搭建、构造等方式表现事物的形态,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户外游戏为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空间,幼儿用木块铺路、盖房子、搭桥,用沙子建城堡、挖山洞、做蛋糕,充分体验到建构游戏的乐趣。建构类游戏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积塑类。积塑建构主要包括积木、积塑、积竹等类型。室外建构活动适合大型积木,一般以中空型为宜,以减轻积木重量,方便幼儿取放。幼儿可运用垒高、平铺、连接、架空、排列、组合等多种方法,搭建出高楼、桥梁、公园等大场景的标志性建筑物。积塑轻便耐用,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操作能力的幼儿,其组合性非常强,有不同的接插方式,可进行精细化物体造型,如动物、人物、植物等,建构范围非常广。积竹是用竹子制成的大小、长短不一的竹片、竹筒等,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等一系列造型,构造出的物体栩栩如生,富有情趣。

自然材料类。自然材料的建构行为是幼儿的一种天性,是幼儿百玩不厌的建构游戏。利用沙、水、石、泥、雪等自然材料的建构,操作简便易行,取材方便,城市、农村均可广泛开展。沙、泥、雪的结构材料虽然不同,但有其共同之处:可塑性强,变化多,配合水的塑型、石的造型(鹅卵石尤其为幼儿所喜爱),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器皿,进行铲、挖、堆、砌,可以塑造出千变万化的物体形态。幼儿随心所欲地操作,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同时,在具体操作这些材料的活动中,幼儿对自然物质的特性也有了具体形象的直观认识。

废旧材料类。废旧物品是幼儿开展户外游戏的宝贝,大小不一的纸盒,既可垒垒叠叠玩盖高楼游戏,也可以排列成弯弯曲曲的长龙,玩钻山洞的游戏。易拉罐、薯片罐也可变废为宝搭建成美丽的圣诞树,方便面碗摆成围墙;裁割成不同形状的废旧木板、纸板、塑料板可拼摆出动物、房屋、故事画面等,是传统的七巧板游戏的延伸。在利用废旧材料的建构过程中,可开阔幼儿视野,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表演类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幼儿想要的东西,从而使幼儿的自我得到满足。表演类游戏是连接幼儿主观世界(梦想)和客观世界(现实)的桥梁,促使他们持续进行表演游戏的原因只是“好玩”,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命令、要求或奖赏。户外开展表演游戏,资源更加丰富,游戏场景可变多样,游戏材料可就地取材,使表演游戏更具游戏性。按照表演形式的不同,表演类游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幼儿自己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的游戏活动。幼儿选择的表演内容主要是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如看了动画片《巴拉拉小魔仙》,幼儿在进行户外游戏时情不自禁地扮演角色呼喊口号:“巴拉拉能量——呼尼拉——魔仙变身;巴拉拉能量一沙罗沙罗—小魔仙——全身变。”然后幼儿根据角色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而且会反复地呼喊口号,反复地摆出形象的造型,完全沉浸在自娱自乐的表演之中。

操纵表演。操纵表演是幼儿借助于操纵手影、木偶、皮影等进行表演的游戏。其中手影和木偶是幼儿在户外易于开展的游戏。手影游戏十分简便,且历史悠久。在充足阳光的照耀下,通过手势的变化,可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木偶有布袋木偶、手指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等几种类型,其表现形式就是人偶同演。在户外,幼儿经常玩的游戏就是手指木偶,即在幼儿手指上套上一个简单小动物、小人的头饰,甚至在手指上画上各种表情的人物进行表演,既简单易操作,又能满足幼儿表演的兴趣。

音乐表演。户外活动时,经常看到几个女孩子,摘下自己的纱巾边唱边跳,其歌词、曲调、动作完全是自创的。这种自发的唱歌、跳舞是自娱性的音乐表演游戏,没有目的,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具有自发性、趣味性和随机性的特点。

美劳类活动

美劳类游戏是幼儿艺术情感的一种释放表达和劳动运动的体验活动。不同于室内的美劳游戏,户外的美劳游戏更具自由性、自主性、丰富性和空间的开阔性等特点。涂鸦、装饰、采摘是幼儿户外美劳类游戏的几种主要形式。

涂鸦。户外涂鸦游戏为幼儿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幼儿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幼儿随意地涂画,没有主题,没有目的,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小班幼儿属于基本形状涂画游戏阶段,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中、大班幼儿的涂鸦属于初期绘画游戏阶段。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

装饰。装饰是幼儿满足艺术追求的一种游戏活动,物品的色彩、图案均可让幼儿展开想象。利用各种纹样、颜色,在瓶子、轮胎、矿泉水桶、纸箱等一系列废旧物品上进行自由的美化装饰,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除了开展运用美术工具的装饰活动,还可以开展给娃娃搭配服装、头饰的活动,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满足幼儿创造的兴趣。

采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采摘活动,即能让幼儿在采摘的过程中发展手部小肌肉,获得感官上的快感,又能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满足其观察感知的兴趣。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适合能够直接采摘的小红果、草莓等果实,而中、大班幼儿可以借助工具采摘或采摘有一定技巧的植物,如花生、胡萝卜、地瓜、黄瓜、芸豆、豆角、小白菜、小油菜等植物。

探究类活动

探究是对当前事物的性质(例如形状、颜色、软硬)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变化(形状改变、空间位移等)与自己的动作之间的关系的考察,通常是视觉、听觉、触觉、本位觉等感知觉的联合活动。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不知疲倦地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户外环境的特点可激发幼儿开展探究的主动性,探究类游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种植。种植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进其触觉体验的一种游戏活动。通过对植物的播种、浇水、拔草、施肥,幼儿能亲眼看到植物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征和基本特性,感受生命的成长。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了简单的种植技能,还激发了科学探究的欲望,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

养殖。喜爱小动物是幼儿的共同特点,通过喂养、观察、抚摸等近距离的接触,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例如幼儿在饲养兔子时,知道了兔子喜爱吃萝卜、青菜,更喜爱吃苦菜等野菜,兔子有白色、灰色、黄色等颜色,兔子的眼睛不都是红色的,而是和它的皮毛有关,兔子的毛摸上去是柔柔的,兔子走路的时候是一跳一跳的。这一系列的有关兔子的知识,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印象深刻,可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迷宫。迷宫游戏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和空间智能,帮助幼儿学会整体观察,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幼儿的耐心。户外迷宫游戏,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对空间更具直观感觉,有利于幼儿空间感的获得和发展,能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冒险。简单粗暴地砍去冒险游戏,其实砍去的是幼儿的创新、自信与探索,砍去的是幼儿的欢愉与快乐。如今许多幼儿十几岁了还不敢独自睡,怕黑,怕打雷;摔倒时没有保护意识,容易磕伤;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习惯于求助大人,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时缺乏冒险训练而导致的。冒险是一种训练幼儿体力、技巧,培养幼儿勇敢精神的游戏,适度地开展冒险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累自我防护的经验,反而能更大程度地保护幼儿。幼儿是天生的发明家、冒险家,幼儿园应充分利用户外条件为幼儿开展冒险游戏创设环境,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去感受、去体悟、去探索、去挖掘,在游戏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完善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满足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历下区锦屏幼儿园)

(责任编辑.曾宪波)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幼儿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