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投放区角活动材料

2015-11-26童雪莲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区角幼儿材料

童雪莲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游戏和学习活动,是教师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与游戏的活动。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研究》是我们幼儿园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几年来,课题组努力在区域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一种新的视角,寻找一种最自然的教育材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自然习得。我们主要从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层次性、可探究性来发挥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分析区角活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偏低,不能很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也较少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发现区角活动种类较丰富,但不能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目前,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开设的多为常规区域,如: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角色区、科学探索区等,各个区角活动投放的材料均不相同、数量充足;半成品的材料给幼儿带来很大的自主操作空间,基本能满足班级日常活动开展的需要,但十分遗憾的是,自制材料不多,因为老师们普遍反应自制材料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又不耐用,所以宁可花钱去买。然而,过于精致死板的玩具材料并不适应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对逼真的玩具只是机械摆弄几下,没有探索的兴趣。其次,区角材料的选择来源多样,但较少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区角材料主要来源于幼儿兴趣的需要,另外还来源于教师的经验,近期的教学目标,班级特色。大多教师能做到根据幼儿兴趣来提供材料,但材料的制作与投放的主体都是教师,较少由幼儿自己制作,幼儿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

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呈现方式单一。区角活动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是依据选择材料难易程度来投放材料;二是依据儿童的能力水平,认知能力,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来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普遍多维度化,投放用途多样的材料能使材料物尽其用。在面对同一内容不同难度水平或不同内容同一材料的活动情境时,能发挥多种功能,从而多维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如细绳可投放在科学区作为学习长短的材料,也可投放生活区作为穿线捆绑材料,还可作为美工区的线绳拼画材料、手工辅助材料等。

材料投放后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较低。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发现,最具探究性的材料是那些具有较大灵活性、多功能、经久耐用、成本较低等特点的半成品材料。这类材料能够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跃幼儿思维。大多数教师会经常提供半成品,而且具有年龄差异,小班半成品相对较少,中大班逐渐增多。

材料投放后,教师的观察先行,适时介入,有效指导尤为重要。而大部分教师发起活动后,即让孩子们自己玩,或者在中途走马观花地巡视一下各区组的活动,并未给予幼儿引导或帮助。虽然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育者可巧妙施加影响,教师对活动区材料与活动的积极关注,能使材料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施改进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把握年龄特点,拓展幼儿兴趣。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使活动可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材料越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幼儿在活动中才会越来越主动。

明确材料蕴涵,凸显教育价值。一是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确保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二是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三是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镜、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提供组合材料,创新操作方式。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其用。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相关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

总之,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宜昌市桃花岭幼儿园 )

猜你喜欢

区角幼儿材料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最美材料人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区角活动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