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强国梦背景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刍议

2015-11-26夏道玉左雪松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成效经验

夏道玉+左雪松

摘 要: 自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高校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努力办令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一年来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最明显的成效是转作风,最根本的成效是促发展,最突出的成效是谋服务,最显著的成效是惠民生。高校发挥政治密集、功能密集、网络密集与民主密集的优势,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党的建设、内涵式发展、网络生存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认识上深化群众观,在方法上树立示范性,在功能上保持常态化以及在实践中做到全方位,不断提升新时期高校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高校; 群众路线; 成效; 经验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4.019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先导与基石,高等教育又是教育事业的高端与龙头,承载了“高等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使命。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发展高尖端科学技术,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与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为己任的教育组织,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的承担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51一年多来,高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群众路线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为内在驱动,不断创新形式与总结经验,有力地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高等教育强国梦”与高校群众路线活动的逻辑关联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2]139 如果说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是高校“过河”的“顶天”工程,那么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就是高校“筑桥”的“立地”工程,两者融合,高校科学发展才能“顶天立地”。“高等教育强国梦”是自下而上的目标塑造过程,汇聚师生员工众多教育梦想的集合过程,承载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与崇高目标;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则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师生员工,紧紧依靠他们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共筑“高等教育强国梦”。

(一)“高等教育强国梦”是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价值追求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高等教育强国梦”是国家整体与长远利益的根本体现,高校群众路线活动要将其植根于广大师生员工的内心,融入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推动“高等教育强国梦”的时代化与大众化,彰显高校群众路线活动的独特意蕴。

(二)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保证

1. 丰富“追梦”内涵。大学云集“青春梦”、“大学梦”、“成才梦”、“事业梦”、“创业梦”等诸多梦想,群众路线活动重在培育他们的梦想。

2. 加速“筑梦”进程。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调动了师生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信息与文化密集的优势,为“高等教育强国梦”提供强大依托力量。

3. 提升“引梦”境界。作为教育的“高大上”,高校不仅肩负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历史使命,同时对促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即高校“教育强国梦”的责任担当。

二、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一年多来,高校群众路线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突出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密切了新时期高校党群关系。

(一)最明显的成效——转作风

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 [3]1095 实践证明:风气正则人心齐,作风硬则事业成。群众路线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四风”聚焦党风建设,高校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党风来正校风、带教风、促学风与清政风,不断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1. 校风正。校风是立校之本,外塑形象、内聚人心,彰显学校特有气质。高校将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现代大学民主治校目标、实干兴校的求真务实精神相结合,营造团结、务实与创新的氛围。

2. 教风优。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风是学校作风建设的基础。高校倡导“教学为本、教风为要、党员为先”理念,突出党员教师教风的示范引领作用。

3. 学风良。学校的首要特征就是学习,学风是高校最重要的作风。高校发扬优良的学风,契合“内在学习”的“党员先进”、“学为人师”与“成长成才”的有机统一。

4. 政风清。高校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与群众观,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做到“三严三实”,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到群众路线活动的全过程,防控财务、基建、招生等领域的违规现象,以严明纪律和过硬作风守好高校这片净土。

(二)最根本的成效——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35 这既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群众路线活动提出了要求。高校需要集中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增强内生发展的动力。

1. 高校发展的主导——“我是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高校群众路线活动的正确定位。高校党员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直接实践者、党的教育方针的忠诚执行者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牢记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的责任担当。

2. 高校发展的取向——“为了谁”。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高校发展的目标取向。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3] 857高校将师生员工的发展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在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3. 高校发展的动力——“依靠谁”。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高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广大师生员工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创造热情,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

(三)最突出的成效——谋服务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4] 257一年多来高校群众路线活动最突出的成效在于服务的明显提升。

1. 提高了服务意识。群众观的实质就是服务观,高校党员干部从原来重管理向重服务的重心转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2. 增强了服务本领。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谎,而是本领恐慌。” [5]178 高校通过发挥自身“学习集中营”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党员服务能力。

3. 提升了服务水平。高校根据不同对象实行差别化与协同化服务,通过“一站式”与“复合型”服务流程构建“立体化”服务模式。

4. 强化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密切联系与服务师生员工的纽带与载体,把群众路线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围绕服务抓党建,夯实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四)最鲜明的成效——惠民生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 [6] 高校群众路线活动把解决师生员工的民生利益作为活动的着力点,突出惠民生谋福祉的价值取向,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师生员工得实惠。正如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5]467 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这些都事关国计民生。高校在群众路线活动中针对不同对象做到民生的分类分层:

1. 以生为本。这是高校最大的民生,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就业,针对学习困惑、生活困苦与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给予特殊关照。

2. 以师为重。将群众路线活动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尤其关注处于学校夹心层且是师资主体——青年教师群体,让“青焦”们摆脱生存性困顿乐于投身高教事业,让师生员工看到成效,以民生民心工程代替形象面子工程,做到“金杯银杯不如师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师生的夸奖”。

三、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高校在群众路线活动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与高校政治密集、功能密集、网络密集与民主密集的特点相结合,形成群众路线活动与高校党的建设、内涵式发展、网络生存与协商民主相互促进的局面。

(一)“政治密集”——群众路线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

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7]104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模式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政治领导体现高校办学性质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这种政治优势是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高校群众路线活动与党建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1958 年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时指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8] 高校群众路线与党建紧密结合,为群众路线活动提供组织保证与活动载体,也夯实了高校党建的群众基础。一是在思想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是在组织上发挥高校独特优势,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联袂建设;三是在作风上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完善高校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四是在制度上抓好党员干部示范机制、党员兑现承诺机制与群众民主评议机制等,通过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将群众路线活动引向深入。

(二)高校“功能密集”的特点——群众路线活动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功能表现。当前高校将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核心是实现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使其获得最大的教育福祉。因此,高校内涵式发展与群众路线活动具有内在耦合性,群众路线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法宝。

1.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校中心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内涵式发展与群众路线活动需要共同回答的基本问题。

2. 科学研究。高校基于人才培养的任务、国家发展的需求与自身资源的优势,不断推出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3.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为高校群众路线活动扩大了活动空间与服务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

4. 传承创新。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正确的价值主张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与精神追求。

(三)“网络密集”——群众路线活动与网络生存相结合

“无网不在”已成为高校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教学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同学都在QQ 上、消费都在淘宝上。各种校园BBS、论坛、贴吧、QQ群、MSN、微信、微博等虚拟群体层出不穷。面对这种网络集群行为,如何积极主动地开拓网络群众路线成为当下高校亟待思考的时代命题。

1. 高校要认识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网络凭借多媒体的优势日益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新平台,通过开设群众路线网站、网页、微博与微信平台可以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1)决策科学化。网络疏通了利益表达的渠道,有效解决因“把关人”造成信息被过滤或被加工的问题,保留民意的“原生态”。(2)决策民主化。网络“去权威化”改变了传统群众路线自上而下逆向参与模式,党群之间平等交流。(3)决策公开化。网络逐步从信息传播载体向公共交流空间转换,参与对象日益广泛。(4)决策便捷化。互联网超时空的便捷性为党群即时互动提供保证,参与的技术瓶颈在网络时代得以终结。(5)决策经济化。网络大大降低了党群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经济成本。

2. 高校要审视网络群众路线的不足。由于网络鸿沟的客观存在,有效参与其中的网民只是一小部分,要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信息鸿沟,扩大网民参与的覆盖面。高校开展“网上群众路线”也不能忽视“网下群众路线”。网络问政不能替代田野调研,网民主体“小众化”不能代替公民主体“大众化”,应构建党群“线上与线下”立体互动模式。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3] 897 由于网络缺乏自律与理性,虚拟参与缺乏真实的“在场感”,容易造成真假民意的鱼龙混杂,需要去伪存真,同时少数网络精英的强势介入往往使沉默多数的民意被忽略,少数别有用心的民意可能被放大。

(四)“民主密集”:群众路线活动与协商民主相结合

高校是民主密集的空间场所与民主协商的多元治理主体。新形势下搞好高校群众路线活动,需要发挥其民主密集的优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9] 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与特殊的互补性,两者在组织原则与工作方法上具有同源性:群众路线可以丰富协商民主的资源,协商民主可以拓展群众路线的路径。一方面,高校协商民主要靠群众路线来导航。群众路线是协商民主的灵魂与主线,协商民主的过程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主体价值过程,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有利于高校协商民主的多元化、广泛化与平等化。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 [4] 270 另一方面,高校群众路线活动需要协商民主机制的保障。协商民主是一种机制化、规范化与程序化的群众路线。没有协商民主的机制化,就没有群众广泛参与的常态化。习近平指出: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疑是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已初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商民主体系。

1. 党内协商民主。党内协商民主是创新党的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内协商民主是在党委领导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实现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

2. 党群协商民主。列宁指出:“我们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党和千百万非党群众之间的活的联系,这种联系愈实际,我们的成就愈可靠。” [10] 高校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场所,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现代民主意识。要发挥党群协商民主,打破单一主体治理模式,优化高校多元主体的民主治理体系。

3. 党际协商民主。高校是民主党派成员比较集中的单位,他们拥有较强参政能力与广泛社会影响,高校要发挥统一战线在推进党际协商民主中的独特功能。

四、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

一年多来,高校围绕如何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来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在认识上深化群众观、在方法上树立示范性、在功能上保持常态化,在实践中做到全方位,对做好新时期高校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的深度启示——深化群众观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11] 28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校群众路线活动范围与主体不断扩大,要提高群众路线活动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有必要针对高校群众工作中的理论命题与操作误区加以分析。

1. 如何看待群众路线“专家化”?高校作为专家荟萃的场所,拥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智库资源,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领域。一方面,要发挥专家参谋的独特作用。专家是专业技术人才,是“超群化”的群众精英,凭借专业知识对问题研究比较深入透彻,专家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要发挥多学科专家在民主治校中的“智囊”作用,形成常态化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反对将群众路线“专家化”。群众路线“专家化”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以偏概全的错误,即“大群”(广大师生员工)作为分析单位,而用“小群”(专家)作为分析结论,没有区分群众整体(参谋长)与部分专家(参谋)的辩证关系;二是顾此失彼的偏颇,即民主决策需要信息的全面,专家意见只是一种专业性与技术性的指导,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专家,有时缺乏对民生多艰的感悟;三是扭曲变异的迹象,即高校学术阶层与强势利益集团也存在某种妥协与交易,专业技术常被政治意图所裹挟,少数党员干部在心理上排斥群众,常以“专家意见”来敷衍或搪塞群众。

2. 如何看待高校群众路线“大众化”?一方面,群众路线“大众化”产生“扩群化”效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超越传统校园服务的空间概念,造就高校服务群众主体的多元化与广泛性,从以往师生员工的“单一性”变为社会服务的“多样性”,高校需要俯下身来、静下心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时代诉求,让家长放心、政府满意与企业认可,走“开放化”的群众路线。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大众化”催生“泛群化”迹象。高校要遵循“以生为本”与“以师为重”的群众观,不能笼统地把服务社会主体的“间接化”等同于群众路线活动主体的“直接化”。这会模糊师生员工是活动最重要主体的空间限定,造成高校群众路线活动的重心失衡。

3. 如何看待群众路线“市场化”。一方面,群众路线“市场化”形成“利群化”效应。高校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教育资源,从“群众市场需求”出发,形成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科学研究的市场定位、服务社会的市场功能、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市场化”催生“特群化”迹象。用竞争、价格与供求的市场服务理念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不免存在服务对象的特殊化,影响最广泛群体的教育公平与福祉。例如培养的贵族化、科研的功利化、服务的有偿化、传承的娱乐化与学校定位的培训化、企业化与公司化。

(二)方法的信度启示——强调示范性

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 [12]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要将党员的“党性”、做人的“德性”与职业的“师性”进行内在统一,建构群众路线活动有效的示范引导机制。

1. 组织的示范。古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群众路线活动需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从上到下,率先垂范。

2. 干部的示范。《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群众路线活动必须从党员干部做起,发挥以点带面并强调以身作则。

3. 教师的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德师风的基本特征,教师党员夹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要发挥“双面胶”特性,内化学校群众路线活动的基本要求,外化对学生党员进行示范引领。

(三)功能的效度启示——保持常态化

如何让高校党群关系的非制度化柔性联系变成制度化刚性联系,是当下高校开展群众工作必须思考的现实命题。邓小平指出:“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7] 333 高校党群关系需要形成规范的“契约”关系,依靠制度建设与程序设置将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转变为常规行动。高校通过加强民主决策、管理、监督与评议制度建设,保持群众路线活动的常态化与长效性。

1. 民主决策。高校充分发扬民主,健全联户、走访、蹲点、接待与恳谈等群众工作机制,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有效表达各方利益关切。

2. 民主管理。高校重点围绕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教代会”与“学代会”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确保民主治校原则得以落实。

3. 民主监督。高校不断加强党务、校务公开制度改革,增强决策的透明度,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4. 民主评议。群众路线活动开展效果如何最终由群众说了算,高校通过“以评促建与以评促改”不断完善科学的群众工作反馈机制与服务对象的主体归位评价制度,改变以往服务对象的评价缺席或被评价的错位。

(四)实践的维度启示——突出全方位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3] 群众路线活动作为党性教育专题“实践”活动,要求高校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与务求实效,全面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五气”。

1. 接地气。毛泽东指出:“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 [3]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地”、技术创新的基“地”、意识形态的阵“地”与文化传承的圣“地”,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沉下去”,深入院系班级、深入师生员工,按照习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所倡导的“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2. 讲正气。高校践行群众路线要秉持党性、德性与师性有机统一,弘扬清风正气,摒弃歪风邪气,永葆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与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本色,党员干部既要讲“官”德又要讲“师”德。

3. 冒热气。高校践行群众路线需要热情与找准热点,彰显党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情怀,从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抓起,例如教学质量、教育公平与教师待遇等问题,对准焦距、抓住要害,以“热点”形成“靶点”,转“散光”为“聚光”。

4. 吐真气。求真务实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特征,是党员的精气神。习近平指出: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高校践行群众路线要注重调查研究避免形式主义,坚持脚踏实地、实干兴校。

5. 炼韧气。群众路线“专题活动”有时间节点的要求,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但作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与传家宝,群众路线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需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 [14]

总之,当前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与创新群众路线活动形式,努力办好令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早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 [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875 .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2).

[10]斯大林全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12]吴玉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论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4:144.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14]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7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成效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