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 促进学生发展
2015-11-26苏蓉蓉
苏蓉蓉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设计好数学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富于实践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综合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实践性 趣味性 层次性 综合性
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学生完成作业时思考并快乐着,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作业设计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注重数学作业的实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课后的实践练习。如三年级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后安排的课后实践活动:(1)收集一些对称的图案;(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
二、做中求解,注重数学作业的操作性
例如,教学《认图形》后,作业布置的重点可以放在各种操作活动上:①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四、五、六边形的概念;②围一围、搭一搭,加深认识;③通过折、剪、拼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联系,使作业活动更加开放。这种关注学生动手操作的作业设计,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富有创造性。
三、以趣激思,注重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怎样才能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
1.设计游戏式作业。比如教学完新课程《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2.设计竞赛型作业。竞赛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因人而异,注重数学作业的层次性
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尺度不能统一。比如,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份作业:
有余数除法练习——水平一
解决实际问题:
1.53个南瓜平均放在7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2.28个小正方体搭右边的物体,最多可以搭几组?
3.每个盒子能装8块巧克力,30块巧克力最少需要几个盒子?
4.有一些糖果,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8人,还余1块。想一想,一共有( )块,每个孩子可以分到( )块。
有余数除法练习——水平二
解决实际问题:
1.28个小正方体搭右边的物体,最多可以搭几组?
2.每个盒子能装8块巧克力,30块巧克力最少需要几个盒子?
3.筐子里有51根胡萝卜,最少拿出几根后,可以正好平均分给8只小兔?每只小兔最多分得多少根?
4.有不到50块糖果,平均分给6人或是8人都少1块。想一想,最多有( )块糖果。
五、学科整合,注重数学作业的综合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应是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数学作业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内外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学科间融合。把语文、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大作业”。“大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花样的年华,应该有花样的作业。
【参考文献】
[1]程功,陈仙梅.教育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
[2]新评价编写组.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