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的特点
2015-11-26马鹏
马鹏
【摘 要】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其特点的探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特点;行为习惯;能力培养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是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三岁——六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早期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可见幼儿再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庭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利和威力。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四、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里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结语: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