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比较文学对大学日语教学的影响及意义
2015-11-26袁佳伟
袁佳伟
【摘 要】如今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掌握某种语言,跨文化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对语言的专项能力进行教育,而是更加注重文学素养和文学知识的培养。文学素养和文学知识的引入对探讨在教授语言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有不小的帮助,而日语教学同样也免不了对文学的要求,将比较文学的方法应用到大学日语教学中,对日语教学具有很大影响和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学;教学;日语
一、日语语言教学现状
日语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一直是日语教育工作者与外语教学研究者备感困惑的问题。最近对日语教材、教法的调查显示日语语言教学并没有反映现今日本人实际语言应用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教材的固定不变。由于教材和社会的脱节,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体现为某种固定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异文化不接受,产生偏见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应对实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现象,多数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都停留在集团类型化的层面上,因此对日语的学习仅仅是在如何掌握语言上,而非注重文学的学习。如果仅仅靠教材来学习日本的人文现象,风土人情,那就很容易对日本文化形成刻板和陈旧的观念。
日本文学课具有历史跨度大、文化背景知识多、作家风格多样等难点,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因素及教材教法的影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四个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一是师资薄弱,能够讲授从古至今整部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的教师相当少,大多偏重于较容易讲授的近现代部分。二是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而且有错误认识。三是教材编选不当。四是教法单一。
二、比较文学与大学日语教学结合的目的
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 而是一种跨民族 、跨文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谋求文学的共同发展。
比较文学与大学日语教学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基础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角地位。教师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很少会通过与学生讨论,使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调整教学目的。目前大部分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日语教学最终目标是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我国日语教育工作并没有真正地围绕这一统一目标进行开展,或只是简单地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忽视听力、口语的训练,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未同时进行。而比较文学与大学日语教学结合不仅会在这几个方面提高学者的能力,更会提高学者文学方面的素养。
最重要的是比较文学与日语教学的结合可以开展课堂外教学指导。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课外指导,多埋头于对课本死记硬背等狭隘的学习模式中,难以实现日语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习日本文学可以增强我们对其文化的感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比较文学与日语教学相结合,是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途径。
三、比较文学的应用对日语教学的
影响和意义
如何认识,怎样讲解是摆在日语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以中国文学为参照,站在“自我”的立场上,以我们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取舍、阐释、评价作家与作品,需要教师具有比较的眼光,做出客观的评价。因为比较文学的最终结果是走向世界文学,而不是走向外国文学。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地趋同日本人,要有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标准。对此,我们主张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事实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为基准,在东西方、中国与日本的互动状态下分析日本文学,重写日本文学史,发现日本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只有比较才能超越。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语言文化层面的学习,也不能仅止步于跨文明研究,而应站在“世界文学”的立场上,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全面改进以往的教学法。当今时代需要一种打破传统界限、具有广阔视野的文学研究,而“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途和桥梁,是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新型的文学研究”,我们要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特色,扬其所长,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刷新我们的日语教学,从而推动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培英.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13.
[2] 于泳.对日语语言教学中文学应用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38-39.
[3] 陈淳,孙景尧等.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