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2015-11-26袁伟民
袁伟民
【摘 要】艺术设计各门类是新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在艺术设计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客观要求,如何从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找到有效途径成为研究的关键,从而可以探索出符合该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要掌握艺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电脑艺术创作软件的应用,而且要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和创作鉴赏能力。但由于“市场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出现了“高校人才——市场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与转化等现象,如何在学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贯彻就业特色培养,引导他们走上独立思考与广泛借鉴相结合的设计道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独具优势,是每一位教育者共同的责任。
一、高校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
的现状分析
通常,高校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中以理论教学为主,但与实践接轨的形式却先天不足。具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所得成绩评定方式不规范。目前,传统卷面考试考核形式仍然是许多高校用来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形式,并且考试内容主要是对所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忽略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即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培养思维的拓展与创新。
(2)现有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老师的数量相对于学生来说明显不足,并且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已无法满足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要求。总体而言,高校中大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与水平存在明显不足。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与用人市场的要求不接轨。大部分专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再加上不能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内容,学生可接受的课堂信息量小,知识面窄,使得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解决的问题上来,阻碍了学生的开发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是桥梁,用以解决“人才—高校—企业—用人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成为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得以创新的关键。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1)巩固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让他们担任专业教师或毕业设计导师等与实践环节紧密的指导工作,不仅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而且可以把这些设计师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同时,高校还应鼓励年轻教师利用假期,积极到公司进行历练与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欠缺的部分得以补充,这样的老师更贴近实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专业为依托,开设专业工作室。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和其他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成立一个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制定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并带领学生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此外,利用工作室这个实体可以承接一定的项目或实际方案,此项目的研究将与专业教学成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可以使学生边学边实践,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技能,当面对这些有实际意义的任务或作业时,学生也会因此主动性、兴趣性更高。
(3)建立全面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估方法。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不只是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于他们最终专业成绩的评定不能单方面由专业教师给出,应由外聘的设计师、用人单位和学生一起来评定。如采取网络调研的方法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成绩评定等方面以留言的形式给出意见及评价;另外可以通过对不同用人单位的考察,听取用人市场对毕业生或实习生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
三、小结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须将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考核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高校只有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自己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西燕.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1).
[2]王雁燕,刘爽.市场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关于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报告》教研立项结题报告[J].商场现代化,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