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觉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2015-11-26曹舒

雪莲 2015年18期
关键词:触觉平面设计探讨

曹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改革,信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相对应的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触觉有抑制、静止的特性,在人们认识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一视觉资讯在平面设计中引起的视觉疲劳,使得把触觉融入平面设计这一诉求已急不可待。本文就触觉在平面设计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触觉;平面设计;探讨

人的五感,视、听、味、嗅、触是感知世界的直接方式。因为单一视觉在平面设计中会引起视觉疲劳,触觉渐渐成为设计研究领域中的新方向。触觉的引入,不单单实现了设计产品的宣传,对于平面设计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意义。在原有的视觉影响下,通过与平面设计受众建立的触觉联系,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平面设计的最终目的。

一、触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五感来辨别事物的美丑。随着信息化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在对美的理解上又添加了新元素。触觉元素的加入打破了平面设计中的单一审美,使其更加的细腻和真实,将平面设计多维化、立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发掘平面设计的内涵。

单一的视觉审美疲劳是限制传统平面设计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导致设计理念在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入触觉的超视觉的现代平面设计很巧妙地避开了这一缺陷。受众通过触觉刺激更能激发其好奇心,使其在第一时间对接收到的信息予以反馈。

在平面设计中加入触觉元素,既改进了平面设计的领域,又丰富了设计的作品。触觉的特性使受众记忆更加深刻,通过双手触摸能把设计作品的优劣铭记于心。通过触觉,能让受众深切感受设计作品本身的物理特性,比如作品本身的材质、温度,从而让作品拥有视觉触觉双重特性,向受众更好地传递复合式体验。触觉的融入创造出超乎视觉的感受,搭建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一种超视觉的感受,能够让受众将对平面设计作品的独特感受铭记于自身的知识记忆中,以一种独特的信号记录在大脑深处,从而把这种信息作为判断作品价值属性的标准,能够全面地认知美与精的关系,从而提升本身的审美领域水平。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者通常会根据事物不同的纹理对其进行改造,对材料同样进行后期的加工,目的是让作品能够在传播意图上有所差别。因此现代平面设计的作品每一条纹理都是设计者匠心独运的结晶,能够传递出不同的美感来。这样的话,受众就能对设计作品有自己新的理解,更能理解设计者的良苦用心。设计者将主观感受和纹理相结合这一做法,给受众立体感,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的单调。

二、触觉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首先,平面设计的传递方式是决定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传递方式的一成不变会导致受众的视知觉超载,感觉超载就会阻塞感知的过程,从而会对周围的信息视而不见,就像过度刺激同样会使感官迟钝,受众审美疲劳。加入触觉,改变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关注的焦点,设计作品趋向多元化。

触觉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感官,深刻地传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需求。虽然没有视觉能够在物体间自由的跳跃,但其自身的丰富的感性体验,能够唤醒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比如,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通过触觉就能判断出作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的材料,这就是触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随着现代平面设计的三维化趋势,触觉元素的加入,不仅能够帮助设计师消除审美疲劳,找到内心情感的寄托,达到触觉和视觉的完美互补。触觉在增强设计作品传播效果的基础上,还能让受众产生共鸣,提升产品的购买力。例如在果汁包装的设计上,加入对应水果的纹理触觉设计,人们在触摸产品外包装的时候,内心就会收获超乎视觉的体验,会被设计创意和材料的结合所带来的感知折服。

三、结束语

触觉元素加入现代平面设计是一种创新的需求,它结合人们的视觉体验,会让整个设计更加的细腻,更加的饱满丰富。与此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还需要触觉领域继续进行探索,为自身融入新鲜血液,增强平面设计的多样化、三维化。超视觉的平面设计突破了人们对设计的维度要求,加强设计表现手法的自由度,提供给受众广阔的信息空间和感知空间,同时也为现代平面设计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刘时赞.试论平面设计中图形的运用[J].大舞台,2011(03).

[2] 王薇.平面设计中的色彩魅力[J].大众文艺,2010(03).

[3] 杨波.让板报重放光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4] 寇孟婷.分析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作用[J].艺术品鉴,2015.

猜你喜欢

触觉平面设计探讨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食的触觉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平面设计中数码摄影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分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