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身份的人与有身份证的人

2015-11-26

南方周末 2015-11-26
关键词:救济身份证名人

顾怡

刑侦类片子是影视剧中热门的类目。剧中的执法部门雷厉风行,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最后终于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桥段,向来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在现实中,我国执法机构的效率和能力,可圈可点的案例也不少。

比如2012年日本友人在武汉丢失了一辆自行车,武汉警方连夜追凶,迅速把被盗的自行车寻回并交还日本友人的手中,维护了国际形象。破案的效率,可谓神速之极。至于国际友人丢失护照,当地派出所火速寻回这样的神勇事迹,更是时时见诸报端。当然,各地的执法机构,也并不是只有国际主义精神。国内名人丢了重要物件,速速寻回的事情,也是不少的。

考虑到涉及国际友人与国内名人的案件,关注度会较高,警方会有额外的压力。相对于平头百姓自行车被盗或护照丢失的同类案件,这些人的案件被警方优先或重点处理,大体可以理解的。不过,当涉及人命关天的大案要案,要求警方对有身份的人与只有身份证的人一视同仁,似乎不算苛求吧?

2015年11月23日,《新京报》报道了一个传奇案子。1998年,河南农妇李桂英的丈夫被同村5人伤害致死,5人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办案民警回复她:“你要有线索我们就去抓”。李桂英就此踏上了追凶路。17年来寻遍十余个省份,亲自找到了4名嫌疑人的行踪,然后警方根据线索将人缉拿归案。真可谓警民亲密合作的典范。

这事还有一个插曲,一名嫌疑人曾回当地派出所更换身份证及名字,却未被查出正被通缉一事,当地警方的解释“因为工作量大,没有注意到此人为在逃嫌疑犯”。

警察袖手,被害人家属只好自任警察,最后功德圆满,也是美事一桩。这个故事够曲折,比一般的侦探小说还精彩,是绝好的特稿题材,让无权无势的李桂英成了事件名人。她出名之后,想必最后一名嫌疑人不劳她本人出面了吧?

人一辈子能有几个17年?我不知道李桂英有没有感动中国,但她感动了我。这个传奇的起点,是她只是有一个身份证的人。这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了让在泉下的丈夫瞑目,为了伸张正义,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个壮举,令人感佩人性的伟大。

法治有形形色色的定义,这里也给出一个定义:对所有人权利的平等保护,不会因为你是有身份的人而对你增加保障力度,也不会因为你只是有身份证的人而对你削减保障力度。

如果公力救济、司法救济不彰,那私力救济就会取而代之。并不是所有的私力救济都会有完美的结局。11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了河北省涞源县“一位男子因妻子被强奸上访被拘,砍死强奸者获刑无期”。幸好李桂英克制了心中的义愤,没有手刃杀夫仇人,否则就不美好了。

猜你喜欢

救济身份证名人
名人摔跤后
特别的“缘分”
书画名人汇
据说最近流行晒身份证,各路大神都被炸了出来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Choice of Speech Strategies and Their Power Strength
28
私力救济的界定及其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