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穴透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

2015-11-26马政涛王来江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风病脑血管病气血

马政涛 林 喆 王来江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哈尔滨 150010)

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均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特别对中、老年人。目前,尚无资料证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总患病率有下降趋势,而且,随着人类老龄化,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渐呈上升趋势,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1]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识与知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等,最常见的还是运动障碍─偏瘫。绝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 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60 例,通过采用头穴透刺对其进行治疗,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4个月;对照组30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个月。二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病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缺血性脑血管病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制定。

3 纳入、排除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且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塞或腔隙性梗塞;

(2)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风痰瘀阻型”者;

(3)年龄在40~70岁,性别不限;

(4)病程在发病后2周至6个月以内者;(5)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

3.2 排除标准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2)经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心脏病、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 治疗方法

4.1 治疗组

(按照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案临床验证取穴):

头穴透刺:

取穴:顶区:百会透前顶及左、右神聪;从左、右神聪外各一寸向前透刺1寸

顶前区:前顶透囟会、通天透承光、正营透目窗

额区:神庭透囟会,曲差、本神向上透刺1寸

颞区:头维、承灵及二者中点,向下0.5寸处向下透刺1.5寸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斜刺进针,针与头皮呈15°夹角,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膜下层时,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到达相应穴位。快速捻转1~2分钟,频率为200转/分。取得较强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28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体针:

项部:风池、风府

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

疗程:每日针治1次,28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4.2 对照组

项部:风池、风府

上肢: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

操作方法:病人采取仰卧位。环跳,直刺2~3寸,行提插捻转,强刺激至患侧下肢出现触电感后出针。其余各穴直刺1~1.5寸,行提插捻转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针治1次,28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对比挤压法中2种脱水方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冷冻干燥没有运用化学试剂,是一个物理过程,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安全性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异丙醇的脱水剂,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应用,但是包埋率相对较低,重现性表现也相对较差; 在影响制备工艺的4因素中,芯壁比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可视为最能决定包埋率的关键性因素。

5 观测指标

简式Fugl-Meyer评定

6 疗效观察

采用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1995)的标准评定,根据神经基本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结合病残程度进行:[(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

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

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各种原因的死亡。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8 治疗结果

8.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8.2 功能评分情况见表2、表3

表1 两组上肢Fugl一Meyer运动功能评分(x-±S,分)

表3 两组下肢Fugl一Meyer运动功能评分(x-±S,分)

9 讨 论

透穴刺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透刺的方向、角度的不同,使脏腑与经络、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输穴之气得以沟通,营卫气血得以通畅而治疗疾病。透穴刺法较以往的单穴刺法更为精简,避免多穴多针,减少病人的痛苦。透穴刺法取穴虽少,却可以通过扩大刺激面,使针下快速得气,以达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透穴刺法可以加强“接气通经”之功。本经穴的透刺法使针一刺强度增加,针感易于循经传导,并根据病症的邪正盛衰,配合适当的手法,明显提高了补益经气或疏泄邪气的效果。表里经透刺法可直接沟通表里阴阳二经经气,接通阴阳经气,加强脑穴、经络、脏腑三者的联系。阴阳协调,络脉气血通畅,病速愈。异经透刺使原本无关的经穴之经气相通,针下得气,则经络气血流畅,正存邪去,诸病自除。

脑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伴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突然出现的歪斜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为“奇恒之府”,“藏精气而不泻”,含脑髓藏而不泻并靠后天水谷及肾精转化给以补充。头居一身之巅,主神明而统全身,为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汇聚之处,性喜宁静而恶动扰,宁静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散乱昏惑,无以所从。《内经》明确指出中风病位主要在头部,是由于气血逆而不降所致。头部与经络的联系十分密切,手少阳、足厥阴、足三阳经及督脉、阳维、阳跷脉均循行于头部头部是气血汇聚之处,五脏六腑之气血通过经脉上注于头,通过对头部的针刺治疗,加强了头部与脏腑的联系,可以调理全身气血,恢复脏腑、躯干及四肢的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南登昆、缪鸿石,等.康复医学〔Ml.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中风病脑血管病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