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是真的吗?
2015-11-26王国平
名师出高徒,是真的吗?
名师出高徒,是真的吗?
高分≠高徒
王国平/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双语幼儿园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一些经验老道、讲授艺术高超的教师可谓“名师”。当年,我在高中教物理,凭着一份责任和十份努力,凭着年复一年对高考试题的认真研究,我的教学成绩很不错,教出了许多高分学生。于是,我便成了一方名师。不过,在深度领悟教育的本质和自省之下,现在的我却不敢说这就是“名师出高徒”,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名师出高分”。
为何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我知道,高考与其说是在考学生,不如说是在考教师。如果教师在高考复习时,能把问题想到学生之前,能在问题没出现的时候,就帮学生解决了,这就是“名师”。特别是经历了多年高考后,在积淀了丰富应考经验的基础上,此类“名师”的作为就是给考生找捷径,并因此能让学生赢得高考,赢个好分数。
如今想来,这种“手把手”和“一切为了分数”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行为,如何能让学生的能力有所发展?我不能定论“高分就是高徒”,因此,更不敢说“教出高分学生的老师都是名师”。
事实上,真正的名师首先应该是“明师”,是明白教育真谛和教育终极目标的教师,是明白什么样的学生才算高徒的教师。我认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又能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的学生,这就是高徒。反之,只会听课、记忆、做好老师讲过的类型题的学生,尽管能得高分,但不是高徒。在所谓的“名师”之下,尽享成果,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就会变成装载老师经验的容器,也因此而变得懒惰了。
真正的名师绝非是学生学习的替代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动力引擎的点燃者。从长计议,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以高徒论之,必须是离开老师还会学习的人,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必须是能找到“巨人的肩膀”在哪里的人。善于培养出如此高徒的教师,我们方可以定论为名师。实际上,在当前极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许多“名师”未必是这样。不妨试问:在这样所谓的“名师”手下,真的能出高徒吗?